首页 理论教育 黄河改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黄河改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广泛流传的谚语,用来形容世事盛衰兴替,感叹世事变化无常。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以下几次重大的改道。23年后虽经堵塞,但不久复决向南分流为屯氏河,六七十年后才归故道。此后几百年中,黄河改道情况不甚频繁。

黄河改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天晚上,悠悠拿起一本课外书,她走进客厅,开始踱着步,念:“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读到这里,悠悠就有疑问了,赶紧敲开爸爸书房的门,问:“爸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什么意思啊?”

“这里的‘河’就是我们的黄河。这句话的意思是……”

“哦,原来是这样。”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广泛流传的谚语,用来形容世事盛衰兴替,感叹世事变化无常。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这就和这句谚语的出处密切相关,是讲的黄河改道的事情。

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

通常认为,《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黄河河道。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乎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人们称这条黄河河道为“禹河”,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以下几次重大的改道。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

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向南摆动,决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23年后虽经堵塞,但不久复决向南分流为屯氏河,六七十年后才归故道。(www.xing528.com)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又经山东临、惠民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海。此后几百年中,黄河改道情况不甚频繁。

北宋初期,黄河决口不断,短时期、短距离的分流河道不少。直到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黄河再次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12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今南乐西度决口,分流经今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东流行水不到40年便断流。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奖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道,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

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直到1855年,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河道,北流入渤海。最近一次的黄河改道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蒋介石命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洪水漫流,灾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入海。在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

地理知识小链接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重要地形单元。黄河上游段主要是在青海、甘肃、宁夏等地;中游段是黄土高原地区,包括陕西、山西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而黄河下游主要就是华北平原了,包括河南、山东等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