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冰雹多发无林区:地理现象揭密

冰雹多发无林区:地理现象揭密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云贵一带,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雹灾是中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人们在生活中已逐渐认识到,森林覆盖率大的地区雹灾较少。众所周知,冰雹常见于暖季,它是在旺盛的积雨云中孕育形成的。林区下垫面的构造特性不同于无林地区。所以,林区冰雹比无林地区少。冰雹,人们常称为雹。

冰雹多发无林区:地理现象揭密

这天晚饭后,天天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播到新闻节目时,天天看到了严重的冰雹灾害,然后感叹:“这大夏天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灾害呢,可真是伤害不小。”

“是啊,不知道又有多少庄稼遭了殃。”

此时电视上正在播报北方各地农业灾情,爸爸说:“这种灾害在我们南方就很少见,北方就会很多。”

天问:“爸爸,这是为什么呀?”

“因为北方一望无垠,而我们南方茂林呀,大面积的森林能调节气温。”爸爸回答。

要回答天天的疑问,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冰雹,以及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霸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如徐州,甘肃等地),是一种天气现象,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暴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www.xing528.com)

中国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云贵一带,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人们在生活中已逐渐认识到,森林覆盖率大的地区雹灾较少。那么,为什么林区的降雹次数要比无林地区少呢?

众所周知,冰雹常见于暖季,它是在旺盛的积雨云中孕育形成的。形成积雨云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夏季有强烈的空气对流作用。

林区下垫面的构造特性不同于无林地区。林区的下垫面是茂密的森林,庞大的森林生态系统有效地调节着林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炎热的夏季,森林可以帮助降低气温。森林犹如一把庞大的“遮阳伞”,在树冠层的遮蔽下,林地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很少,地面增温也很小。同时,林地含水量多,比较潮湿,土壤的比热容大,地面的增温也比旷野要小。夏季又是林木蒸腾作用最旺盛的季节,森林本身的蒸腾作用也消耗了大量的热量。受林地热状况和树木消耗热量的影响,林区夏季气温总比毗邻旷野要低。气象观测表明,夏季林区日平均气温比旷野低2~3℃。林区空气热力上升作用弱,不易形成强烈的局地对流天气过程,也就不易形成旺盛的积雨云。所以,林区冰雹比无林地区少。

地理知识小链接

冰雹是从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冰雹,人们常称为雹。冰雹是在对流云中形成,当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若随着高度增加温度继续降低,达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凝结成冰粒,在它上升运动过程中,并会吸附其周围小冰粒或水滴而长大,直到其重量无法为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往下降,当其降落至较高温度区时,其表面会融解成水,同时会吸附周围之小水滴,此时若又遇强大之上升气流再被抬升,其表面则又凝结成冰,如此反复进行如滚雪球般其体积越来越大,直到它的重量大于空气之浮力,即往下降落,若达地面时未融解成水,仍呈固态冰粒者称为冰雹,如融解成水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