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名:马兰
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春末至深秋开花,头状花序,舌状花浅紫色。花期5—9月,果期8—10月。嫩叶可为蔬,称马兰头。
枭鸮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而屏移。
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奈世之不知芳何?
东方朔仿佛屈原附身,说凶残之辈结党横行,高洁君子悄然退隐。蓬蒿侵入屋宇寝室,马兰疯长茂盛盈门。白芷、杜衡被抛弃,他只能叹息世人不识香草。
在屈原眼里,艾草蓬蒿是臭草,于是东方朔有样学样,也把马兰斥为小人。其实马兰得一兰字,泽兰、佩兰是香草,马兰怎么就成了恶草呢?
马兰之名,便是从兰草而来。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讲马兰之得名,是因为“其叶似兰而大”,而“俗称物之大者为马也”。(www.xing528.com)
马兰一名紫菊,秋天开粉紫色小花,非常清雅秀气。马兰开花的季节,我经常采一束来插在小花瓶里,放在案头。这种粉紫,通常呼为雪青。若论颜值,马兰的花比兰草的花漂亮太多。兰草的花像小毛球,马兰的花是碟状小菊花,颜色更是清透悦目。要说它有什么地方比不上兰草,也就输它一股香气了。兰草很香,马兰基本没有气味。
马兰在民间别名很多,如田边菊、路边菊等等,最奇怪的是鱼鳅串,多见于西南。鱼鳅即泥鳅,我猜这个名字可能是形容马兰易生易活,根状茎上的匍枝蔓延布地,便如泥鳅一样在地下钻来蹿去。春天得雨水之后,马兰暴长,转眼便是一大丛,茎壮叶肥,可掐下半尺为蔬。
江南人称初春的马兰为马兰头,是时鲜蔬菜。清明踏青,一家人最爱的就是去野地挖马兰头。马兰头入馔应该相当早,南朝人沈炯有诗云“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马兰是马兰头,羊负是羊负来,即苍耳;马兰头是菜,苍耳子可榨油。
宋人有不少诗写到了马兰入馔。赵蕃自桃川至辰州,路上就吃过:“脱粟粗供朝暮餐,也求鱼菜强充盘。鱼今绝市菜无有,欲问居人啖马兰。”粗茶淡饭,没有鱼没有菜,有马兰为蔬也将就。高翥写朋友还乡归山,正值故园春回:“马兰旋摘和菘煮,枸杞新生傍菊栽。”马兰头、枸杞头都是初春的新鲜野菜,回家就有的吃,想想都幸福。
初春的时候,各地野菜上市,北方有早开堇菜、榆钱、香椿芽等,江南是荠菜、马兰头、枸杞藤等。荠菜春秋冬三季都有,不算稀罕,马兰头和枸杞藤是和春雨一起萌动的时新菜,最是清鲜可人。马兰头做法也简单:洗净焯水,挤干切细,拌香干或素鸡,只放盐和芝麻油,或加少许虾皮;做馅也可以,包饺子、馄饨、包子、春卷、汤圆等等,无一不美。
袁枚的做法略有不同,他用马兰拌笋尖,加的是醋,说吃了油腻之后食之,可以醒脾。
“马兰”也指马蔺。尤其是“马兰花”这个名词,只指马蔺,而非马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叫《马兰花》,里面召唤马兰花开花的口诀是:“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因电影的影响,很多人都知道马兰花。电影里的马兰花就是马蔺,也就是古书中的“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