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存在与属性: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与当代启示

人的存在与属性: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与当代启示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善的理念”是理念世界最高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最高理想。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首先表现在人是理性的动物。[5]西方宗教和神话中有较多关注人的存在及属性的故事,比如肯定两性相悦的生物本能。

人的存在与属性: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与当代启示

自然界为人类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自然物质基础,早在古希腊哲学中,就有较多探索自然界及人的自然存在和生物本能的学说。泰勒斯看到了水对于万物的滋养,将水作为世界的本原,他还提出了灵魂是具有活动能力的东西的观点。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赫拉克利特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提出了“逻各斯”的概念,认为它是支配一切、普遍发挥作用的东西。克塞诺芬尼则提出了万有生成和生长的东西都出于土和水的观点。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对人的感觉、思想及精神也颇有研究,他肯定了感觉产生的客观性,认为是影像撞击了感官,才产生了感觉,而认识是要依赖于感觉提供的材料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还认识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本身的影响,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影响个别民族特性与社会性质,希腊半岛处于炎热与寒冷气候之间而赋予希腊人以优良品性,故天生能统治其他民族。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主张地理环境决定着民族性格、国家形式和社会进步。他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的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因此,统治国家的决定因素也应当有所不同,北方民族依靠权力,南方民族依靠宗教,中部民族依靠正义与公平。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制度、国家法律、民族精神系于“气候的本性”“土地的本性”的观点。这些思想都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自然存在和自然属性,及自然存在、社会存在与精神存在之间的紧密联系。

人是社会存在物,这是一个古老而深刻的命题。古希腊时期的许多思想家们就得出了人是“政治动物”“社会动物”的结论。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人类在本性上也是一个政治动物,具有社会本性。马克思对这一思想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3]

古希腊哲学家也很注重对人的精神属性的研究,德谟克利特肯定了人的精神追求,认为幸福不在于占有多少畜群和金银财宝,灵魂的安宁才是最重要的,灵魂是人的善恶品质的聚居地,人只有克服欲望、节制享乐和淡泊名利才能获得灵魂的安宁。与过去的自然哲学家不一样,苏格拉底更为重视人的理性,他认为自然哲学家们以感官见到的事物作为根本是不可靠的,应通过人的理性去探寻世界,他认为认识人自身,关注人的德性,比研究自然更为重要。他认为人的德性中包含了节制、正义、虔敬和勇敢等要素,但这些要素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实行才是善的,人要多些知识,因为“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柏拉图对“理想国”的描述,把人的三位一体的存在和三重属性统一起来了,他认为灵魂是由理性、激情和欲望构成的,只有让理性统治灵魂,并借助于激情控制欲望,这个人才拥有正义的德性,国家也如人一样,三个阶层分别拥有自己的德性,即统治者追求智慧、军人崇尚勇敢和平民懂得节制,国家才能达到正义。柏拉图还提出了理念论,认为只有掌握了“善的理念”的哲学家才有能力统治城邦,维持城邦的正义。他认为理念是可感事物的根据,他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的生前,人出生的时候,由于灵魂遭到了肉体的污染,遗忘了理念,但人可以在出生后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信息刺激,从而回忆起这些理念。“善的理念”是理念世界最高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最高理想。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人与其他生物的比较分析,看到了理性“是人特有的功能”,他把人的理性分为两个部分,理论理性主要用于思考原因和本质不变的事物,推理理性主要用于思考可变的事物。(www.xing528.com)

近代哲学对人的存在及属性的研究成果浩如烟海,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肯定了人作为思维和思想主体的地位,黑格尔更是将人确立为自我意识的外化存在物,费尔巴哈认为:“究竟什么是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呢?对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一般、最通俗的回答是:意识。”[4]理性是人的意识的最主要和最重要部分。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首先表现在人是理性的动物。黑格尔指出:“如果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他能思维’这话是对的(这话当然是对的),则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维在起作用。”[5]

西方宗教和神话中有较多关注人的存在及属性的故事,比如肯定两性相悦的生物本能。这种本能担负着他人生命的生产即“种的繁衍”的责任。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思想家薄伽丘在其名著《十日谈》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腓力的隐士为了让自己的儿子一心侍奉上帝,就把他带进山里过隐居生活,使他从小离开世俗世界。可是,当这位隐士第一次带着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下山赶集的时候,儿子对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发生了兴趣。儿子从来没见过女孩,便问父亲:“这一群是什么东西?”这位隐士唯恐女孩引起儿子邪恶的肉欲,便告诉儿子:“它们叫做绿鹅,是些邪恶的东西”。儿子却说:“我只觉得我还没看见过这样美丽、这样可爱的东西。它们比你时常给我看的天使的画像好看得多呢。要是你疼我的话,让我带一头绿鹅回去吧。”这些生动描述表达了对人的两性相吸、趋利避害、乐生怕死的生物本能的肯定与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