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主体性在具体历史环境中确立

人的主体性在具体历史环境中确立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紧接着,马克思指出了不能从抽象意义上去理解人,人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是需要生活资料的,因此人首先需要从事的是物质生产实践,这是人作为主体改造自然界的活动,这个实践活动总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的,总是要受到历史环境所能提供的生产力条件及生产关系状况所制约的。主体性的确立不是超验的,是必须要在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通过实践获得的。

人的主体性在具体历史环境中确立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脱离现实世界从抽象意义上去认识人的主体性,而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确立人的主体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就指出了人不是抽象的处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说明了国家与社会,不过是人作为主体,在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中形成的结果,人与国家和社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针对黑格尔认为的国家是绝对精神发展运行的产物,市民社会从属于理性国家,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的看法,马克思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研究展开了批判,他认为不是国家产生了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基础上产生了国家。关于黑格尔主体思想中的唯心主义本质,马克思展开了深入的批判,他指出:“黑格尔在任何地方都把观念当作主体,而把本来意义上的现实的主体,例如,‘政治信念’变成谓语。而发展却总是在谓语方面完成的。”[22]说明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作为主体,才是真正具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认为唯心主义发展了主体的能动的方面,但其唯心主义的前提却是错误的,且唯心主义的这种发展是脱离社会历史环境的抽象的发展。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从抽象意义上去理解人,仅仅把人看成为自然界的产物,只看作“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只是停留在理论领域,没有从人们现有的社会联系和生活条件来观察人,即使看到了一些社会性因素,也只是囿于感情范围内,除了看到理想化的爱与友情,并没有广泛考察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当费尔巴哈考察历史的时候,他就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了,在费尔巴哈那里,唯物主义与历史是完全脱离的。紧接着,马克思指出了不能从抽象意义上去理解人,人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是需要生活资料的,因此人首先需要从事的是物质生产实践,这是人作为主体改造自然界的活动,这个实践活动总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的,总是要受到历史环境所能提供的生产力条件及生产关系状况所制约的。(www.xing528.com)

人的主体性确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对于实践客体,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人的实践内在地包含了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改造,对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变革以及实施各种科学实验,都是在社会能够提供的现有条件下展开的,也是要受到社会现有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科学理论科学性与先进性,以及科学实验条件和能力等的制约的。科学研究可能有一定的超越性,体现了人的意识的自觉能动性,但也是来源于现有社会存在,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创造。主体性的确立不是超验的,是必须要在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通过实践获得的。超越于社会历史环境是无法确立人的主体性的,只有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才能理解人的具体主体性。一方面,人的具体主体性是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确立的,另一方面,支配主体性发挥的意识也不过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