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离与辟芷兮,秋兰以为佩。
——《离骚》
扈:披。
辟芷:生长在幽僻处的白芷。
纫:以绳索扎束。
屈原不愧是植物学家,身世才讲了几句,刚讲到成年,就忍不住要讲他家的苗圃了:江离、白芷可披在身上,秋兰可为佩。
晋代郭璞注《山海经》时说:“芎䓖,一名江蓠。”也就是说,江蓠(江离)就是芎䓖。
《本草纲目》解释“芎䓖”这个名字说:“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䓖之名。”这句话是说,人的头颅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圆形,这是天的样子;此药专治头痛、头风等病症,故命名为芎䓖。
芎䓖别名很多,因“茎叶蘼弱而繁芜”(《本草纲目》),又名蘼芜,亦名薇芜。这种植物分布很广,各地都有,产胡戎的叫胡芎,出关中的叫京芎、西芎,出蜀中的叫川芎,出天台的叫台芎,出江南的叫抚芎。其中,以四川所产药效最好,所以现在把各种芎䓖统称为川芎。所以古书上多见“芎䓖”,而现今则只言“川芎”,便是为此。(www.xing528.com)
“江离”“芎䓖”比较陌生,“蘼芜”就熟悉多了。古乐府里便有: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汉·无名氏《上山采蘼芜》
小时候读这首诗常感不耐烦。自古以来,女人的心态没有变过,遇到前情人,最爱问的就是比我如何:比我年轻?比我漂亮?比我能干?最好的回答是样样不如你,隐隐流露出留恋之意。其实,离了就离了,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比来比去有什么意思?
这女子上山采芎䓖,乃是煮菜为羹。芎䓖大的像芹菜,小的像芫荽,四五月长出苗来,十分香,种在菜园里,芬馨满径。七八月开白花后,叶子就老了,不再食用。
古人写诗常用暗语、隐语,“莲子”是“怜子”,“莲心苦”是“心苦”,都是这个路数。据夏玮瑛《植物名释札记》,“蘼芜”谐音“觅夫”,因为要写“下山逢故夫”,所以才有“上山采蘼芜”,既为押韵,也是暗示。不然,芎䓖是隰草,长在水边低湿处,上山去采就似无理了。
芎䓖是伞形科植物,这一科里好些植物都有个共同点——具“二型叶”,即同一植株上长有两种以上不同形态的叶子。这些伞形科植物植株下部的叶子多呈扇形或掌形,初生时嫩而多汁,像水芹或芫荽,可食用;而等到植株长大长高,上部的叶子细长而尖,像茴香或莳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