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我想语文的亮点在哪里?在课文里,在字词句篇里,在听说读写里。怎么教活?怎么教出兴趣?我想关键是把握好教材。比如教《圆明园的毁灭》,先让学生读,感觉怎样?恨、愤怒、痛恨。把感觉读出来。会读书,要把一个字、词读成一段话,再找四个字:掠、搬、毁、烧。这是吃透教材后才有的思路。
《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关于讲义的对话,我问学生对话怎么读,学生读“拿来我看!”语气重。我说如果我是鲁迅,你是老师,这样说我,我不会尊重你,太严厉了。听我读,看我的表情。(于老师先用严厉的语气读,又和蔼坚定地读)哪种好?第二种,又温和,又必须照做,不拿来不行。最关键的是下一句“第二天是星期日”,我告诉学生藤野先生星期日是应该休息的,但他在给我批改讲义,所以“我大吃了一惊”,这表现了藤野先生的认真、严格,学生恍然大悟。好多老师没抓住这几个点。老师要走进文本。老师走进文本,把握好了,才能胸有成竹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生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www.xing528.com)
再说写字。汉字,不得了,中华民族的瑰宝,充满智慧的文字,要写正确、规范。怎么规范?我举例子:“奖”字中“夕”从哪起笔?孩子一般写不对。我讲“奉”字,撇捺写长;酒“五粮春”的“春”字,撇捺特别长,但我们觉得就该那么长。我讲《梅兰芳学艺》中“艺”字的“乙”的折从哪拐弯?从草字头中间就拐,弯大一点,过了就不好。汉字很有意思。我讲《第一次抱母亲》里面的“阅”字,细节要备到。“教育无小事”,把书读好就有兴趣,就启发心智。我讲《看菊花》,小女孩忸怩,小男孩干脆。我读给大家听,看你能不能听到特点。(于老师贴近人物地朗读,读出了小女孩的忸怩、小男孩的活泼干脆。在座老师被于老师精彩的朗读感染了,笑了,又情不自禁地鼓掌)你说朗读是不是活的?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朗读是赋作品以生命的。课堂上,学生体会不出来,跟我读好了。走进文本,要朗读好,让孩子自己感受,才能把孩子教活。我给你们有感情朗读《月光曲》。(大家鼓掌欢迎)多美妙!其中的联想多美,去掉联想就失去90%的美,没什么可感受的了。“比喻是文学的骄子。”《小燕子》中什么是“晕”?月亮周围的光环。“一圈圈荡漾开去”,为什么不写几圈?曲谱什么样?多么美,多么妙呀!让学生想象。是什么曲谱?《春天在哪里》《小燕子》,唱唱。《看菊花》为什么叫千手观音?看花瓣像什么?花瓣尖像五个手指半握着。讲“高山流水”,仔细听,似乎有潺潺流水的声音,让学生想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