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说心语:200名少先队员成功完成6小时10公里行军

师说心语:200名少先队员成功完成6小时10公里行军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月16日,校长召集辅导员、班主任开会,各中队汇报活动开展情况。经过6个小时的行军,行程10公里,途经南郊畜牧场、广利水库,顺利返回学校。东营市实验小学五年级4个中队200名少先队员整装待发。8点55分,汽车调转方向,空车返回,把200名雏鹰抛在了广利港。9点40分,大队人员向回开拔。据调查,这200名少先队员中绝大部分有生以来的最长步行距离不过三四公里。下午2点50分,队伍陆续开进学校。

师说心语:200名少先队员成功完成6小时10公里行军

春日雏鹰飞[16]——市实验小学“雏鹰行动”纪实

本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市实验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召集少先队干部开会,传达全国少工委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生存与发展计划》,并在全校布置实施。

3月16日,校长召集辅导员、班主任开会,各中队汇报活动开展情况。几名中队辅导员在讨论《夏令营中的较量》时,提出能否在中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一次野外拉练活动,以检验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校长批准了这个建议并提出活动要以锻炼为目的,多让孩子吃点苦,因为东营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市直单位职工子女,生活条件一直较优越。

4月14日,由三(3)中队45名少先队员组成先遣大队开始进行试验性野营拉练。辅导员规定:每人负重2.5公斤,每人一壶水,所吃干粮只能是馒头咸菜。三(3)中队队员平均年龄不足10岁。经过6个小时的行军,行程10公里,途经南郊畜牧场、广利水库,顺利返回学校。试验证明:学生素质基本没问题,搞次大型野外拉练完全可以。大队部决定目标定在40里外的广利港,用车送去,跑着回来,在进行身体和心理素质考验的同时,也进行一次乡土教育

4月16日,天气多云,东南风3级。东营市实验小学五年级4个中队200名少先队员整装待发。东营电视台记者随队采访。

上午8点10分,队伍登车出发。很多队员没有去过广利港,所以显得异常兴奋。一路歌声,一路笑声,车过南郊,窗外闪过平畴沃野,刚萌芽的小草和野花,一簇簇,一丛丛,点缀着明媚的春天。队员们从紧张的课堂里到了这花香鸟语的野外,心境一下子放松了,车上的欢声笑语一阵连一阵。车到广南水库,只见波澜微起,浩渺无边,同学们纷纷偏过头去观看。有个同学问:“老师,这就是海吗?”引得大家一阵哄笑。随着一声汽笛,车徐徐开进了广利港。队员们一望见远处的塔吊就欢呼起来:“到啦!到啦!”广利河就是从这里缓缓入海的。水上船来船往,海边空气的咸腥味弥漫开来。

200名少先队员整齐列队在广场上,海风吹起了他们胸前的红领巾,大家站在队旗下庄严宣誓:学生存,求发展;刻苦学习,努力锻炼,立志改造大自然

8点55分,汽车调转方向,空车返回,把200名雏鹰抛在了广利港。队员们明白,退路没有了,所拥有的只有自己的体力和意志。但大家依旧高兴地在河滩上挖螃蟹,捡贝壳,各自寻找着自己的乐趣。大队辅导员还请来了老船工给队员们讲述了广利港的今昔。

考验人的时刻终于到来了。9点40分,大队人员向回开拔。4个中队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据调查,这200名少先队员中绝大部分有生以来的最长步行距离不过三四公里。三四公里在他们看来已经是漫漫长途,何况今天这近20公里。别无选择,只能走回去。校方已通知家长:不得接应。又过广南水库,升高的太阳驱散了雾气,波光粼粼,浪涛拍岸。尽管大家的额头上渗出汗珠,但还是兴致勃勃地指点着如画的水面。

队伍在红旗的引导下来到了垦利盐场。队伍停下来,辅导员命令就地吃饭。同学们狼吞虎咽地嚼着馒头、咸菜。清风把大家的谈笑声送得很远,队伍又一次集合起来,继续前进。周围渐渐地荒凉起来,扑入视野的是嫩绿的草地和荆条丛。有些同学开始向辅导员询问已经走了多少里、还剩多少里之类的问题,也有的说脚开始疼了,但大家依旧在走,不肯落后。为了鼓舞士气,几个中队唱歌、喊口号,力求表现出一种斗志昂扬的气氛来战胜对手。春阳之下,大部队在徐徐前进。

3个小时以后,先头队伍到了南郊,距学校尚有7.5里路。辅导员把情况一说同学们疲惫的身体好像注入了活力,脚步立刻变得迅速有力。行军速度更快了。

一个队员在日记中写到:“城区历历在目,我却走不动了,双脚针扎般地疼,可是我不能掉队,我还是和同学们大声地唱着,顽强地走在自己的位置上。老师讲过,这不仅是一次锻炼,更是一次考验……”

队伍进入城区。天上的薄云遮住了太阳,东南风送来缕缕凉意,大家汗流满面,唇干口燥。很多队员水壶空了,有水的水壶在队伍中传递着,大家湿润一下嘴唇,又继续前进了。下午2点50分,队伍陆续开进学校。大队部计划5个半小时的路程,却在5个小时内走完了!孩子们站在春风里,甜甜地笑了。

初识江南

我小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江南在哪里,偶尔听那些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干过事的人讲到“苏杭之事”,印象也不怎么深,就像灶中的一阵烟,随风儿去了。及至读中学时,书中的江南便知晓不少了,甚至对“南船北马”的差异产生了许多的想象,不过并没有想到会在22岁的时候第一次去了江南。

适值春天,车过徐州,窗外一闪而过的景色就渐渐地与华北平原不同了,看到了少许的绿色。还没来得及细细观赏,夜幕悄悄地笼盖了四野。除了车站的灯光和喧闹,等到真正看见江南水乡的白墙乌瓦的房子和或明或绿的田野时,似乎就是嘉兴地界了。

站在杭州潮湿的小巷里,听着难懂的吴越软语,却没有异乡的感觉。我很快就跟教研班的同学们混熟了,知道了平时书上不见的较偏僻的江浙地名。第一天晚上,我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潮湿与阴冷,即使是洗过的脚也不能在被窝里自如地蜷伸;湿冷的空气和被子紧紧地裹在身上。我用手摸摸脸庞和鼻子,是冰凉的,这的确出乎我的意料。杭州真不愧是水乡!似乎连空气都能攥出水来。

早上起来,同学们衣着单薄,大大方方地去洗刷。我像一片在寒风中颤抖的树叶,干什么都畏畏缩缩,没想到烟花三月的江南竟是如此。那些赞扬过江南的文人骚客不知此刻该如何面对我——更有意思的是,不几日杭州竟然下了一场雪。浙江的同学高兴了,一同相约到西湖边去欣赏断桥残雪。我回到宿舍开始“棉袍加身”——着上了毛裤和风衣,和那些衣着单薄的同学一比,看出他们身上的钱塘风雅来了。

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真的不同。我熟悉的华北平原下雪时,没遮拦的,纷纷扬扬,漫天而下;江南却不同,先是细雨,逐渐地雨丝变成了雪花儿,细腻的,温柔的,极少有风,雪花显得那么透明与洁润。我们走在西湖边上,雪后的太阳已经红通通地升上了天空。湖边的大树上少雪,雪在路旁山脚下的矮松和密密的翠竹上三五成簇地拥挤着,仿佛要团结起来,跟初升的太阳周旋一会儿,让难得见雪的江南人饱览一下。尽管断桥边有残雪,也是杭州的名景之一,不过我以为是故弄玄虚,有夸张之意了。见到了只是墨绿和白色的相间,斑驳陆离的样子。桥既非断,又不大。同学们纷纷拍照,要与残雪留个影。我站在一边,谢绝了同窗合影的邀请,想象着发生在这断桥边的哀婉的爱情故事来,是呀,多雨的季节,一把油纸伞做媒的爱情故事,就真的发生在西子湖上?望一眼东南方向的雷峰塔,我想,山清水秀出才子,才子中有多情子。可怜了那忠贞的爱妇!

从西湖边回来,一路上走得急匆匆地。回到住地,身上竟汗涔涔了,江南的春意才在我心里弥漫开来。

海上生明月

6月14日的傍晚来的似乎晚了一些,7点半了晚霞仍旧把天空照得通明,远山、树木、行人历历在目。朋友用车把我们送到了日照的海边,原来以为天到了这般时分看海是难了一些,可是目之所及倒也清晰,朋友却说:“今日有雾,车子跑不起来。”我虽然是个近视眼,但远景近景看得一清二楚,哪来的什么雾气!

朋友把我们送到海边就回去了。孩子一踏上海滩就雀跃着奔向正在涨落的潮汐。因为是非典时期,出游的人很少,整个海滩上空荡荡的,很容易监视孩子的安全,所以由他玩去,我在后面慢慢地相跟着。

正是涨潮的时候,波浪层层叠叠向岸边拥来,气力一用尽,便无可奈何地退却了。妻子和孩子赤了脚,和浪花嬉戏着。他们招呼我,让我也脱掉鞋子加入他们的行列,我却轻轻地摇了摇头,继续慢慢地相跟着。

我的眼光集中在海面上,海面像一大块褶皱起伏的缎面,明暗之间显得那么富丽堂皇。海水与沙滩激起的白色浪花,分明是海的裙裾。我想把海喻为纯洁的少妇,可是阵阵的涛声却是一个健壮的男子发出的呼吸声。遐想期间,我觉着脚上一阵冰凉,下意识地跳了起来,落地的时候却重重地落在了海水里,双脚全湿透了,鞋子里也灌满了沙子,虽然隔着袜子,但也满脚的不舒服。原来潮汐涨落,逐步地涨到了我的脚下。孩子张扬着一些捡来的五彩石子和贝壳,幸灾乐祸地笑着,鼓励我下水。没有办法,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我并没有像他们一样来回地奔跑跳跃,而是站在潮水之中,寻味一涨一落的感觉。潮来的时候并无声息,略高于前潮,一字推进,气势是很足的,只是在和前潮碰撞的一刹那,才会发出“哗”的声音,旋即越过前潮,继续向前和沙滩摩擦,很有毅力地冲上去,无奈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只好“哗”的又一声退了回来,撤退的过程又被后潮碰撞,声声不断。就在潮水涌上海滩的地方,定睛看去,显得十分深邃、黑洞洞的,让我这个旱鸭子心中平添了一些慌乱。我站在浅潮之中,已经感受到海的力量,潮水一涨一落,都是从我腿部经过,涨的时候感觉不明显,退的时候,海水带走了脚下的沙子,就像有人刻意要挖走一样,脚无根基,人也要跟着下沉,几乎要站不住了,再加上潮水的退力,如果稍有不慎,或者站在水更深的地方,很容易被海水卷下去的。会游泳的人自然不怕,可我却有些恐惧了。(www.xing528.com)

“爸爸,快看月亮,月亮像太阳一样!”孩子的喊叫声打断了我对海的思绪。抬头望去,一轮红日跃然于天幕之上。偌大的天空如布褐一般,没有了霞光四射的豪华,流露出的是一种暮霭沉沉的失落。月亮,肯定不是红日——却如红日一般,高悬于空,恰似布褐上的龙凤图案,顿时提高了天空的气质与雅度。为什么应该是金黄的圆月变成了一轮红日,孩子没有向我提出问题,我却自问自思,送我们的朋友说今日有雾气,肉眼凡胎看不见,现在月亮之神明喻给我了。

我在海上多次坐过船,夜航也经历了3次,不过从没有看见过海上生明月的情景,今日倒是一见,却不是想象中的意境。在我看来,明月高悬,万里澄清,波涛汹涌,浮光跃金,舟子歌赋,清凉唱晚,思妇倚楼,笛声漏残,可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真意境也。少年初读此诗句时,以为“海上升明月”为然,“海上生明月”为缪。现在想来,少年学识之陋而生性大胆,敢于怀疑,及至成熟,除了寻古发幽,也没有什么长处了。

所谓“升”者,动感强烈,天、海、月分明;所谓“生”者,萌动略显,海天合一,今日盖知古人不余欺也。苏轼游于石钟山,“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考证石钟山的名称来历,最终“叹郦元之简,而笑李勃之陋也”。我虽然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却也未必真正讲出“生”字之妙。姑且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遮羞罢了。

月亮渐渐升高了,依旧的红彤彤,不见半点的金灿灿。涛声在脚下一阵阵响着,孩子在远处的嬉笑声也随风可闻,海滨的潮湿弥漫开来,和着一股淡淡的腥味。再放眼看海,接天无穷,浩浩汤汤,相比之下,我是一个渺小的我了。不过我的心中,另有一方广阔的海天,悄悄地升起一轮金黄的圆月!

春 雪

我知道“阳春白雪”本不是形容春雪的,但这几个字不拿来用,真是可惜了。看到“阳春”,便有了温暖的感觉,风也是轻柔的;看到“白雪”,便有了清凉的感觉,浮现在眼前的是洁白和晶莹。诸君,我以为自我始就改变了“阳春白雪”的用意,姑妄言之罢。

农历的三月自然属于暮春了,丘迟书予陈伯之曰:“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北方自比不得江南,在黄河尾闾依旧水寒山瘦,只是春的气息已经有了些许。

楼前的花园里,迎春花傍着墙根和篱笆,勇敢地挑出嫩黄的串旗来,像奔跑在人前的孩子,调皮地露出春的额角,意色扬扬。经历一冬的短松,顿时黯然,既失去了和严寒战斗的勇气,又没有长出和春光争艳的勇气,默默地退到了人们视线的一隅。黄杨和紫叶李没有迎春花的招摇,很沉着稳重地踱着步子,微微笑一笑,吐个小花苞算是和徜徉在天上的春日打个招呼,没有人猜想到何时才会露出它们的尊容。

蓦地风向倒了,和煦变成了凛冽,“料峭”一词显然不能够形容春寒的程度了。乌云沉甸甸地悬在空中,慢慢地凝聚着力量。脸被寒气冻得通红,手脚也有些麻木。我和一位同事说,这样的天气就应该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造化。终于在早晨,把小雨派成了雪的先锋,淅淅沥沥地漫撒下来。接着雨滴变成了雪花,雪花又变成了雪片,天地之间,变成了雪的世界。雪片飞舞着身体,从天幕上鱼贯而出,扑向楼房,扑向草地,扑向树木,扑向行走的汽车和行人。映入眼帘的是白色的精灵,这是冬日的遗民,奋力地展示冬的威力。可是这种白色,又让你觉得它纯洁、细腻、晶莹,决不忍心赋予它丝毫的贬义。“雨雪霏霏,杨柳依依。”于是春雪就会勾起读书人的才情,或者是处在恋爱中的人们心底的浪漫。春雪纷纷落下,恰似清明时节的杨花榆荚,“惟解漫天作雪飞”了。

因为地面湿滑,所以行人步履蹒跚,头上衣服上沾了许多的白雪。这样一点缀,冬天的味道似乎更浓了一些。雪片太大,耳畔竟有簌簌的声音。春雪湿气大,比不得冬雪干爽,丝毫没有飘逸潇洒、纷纷扬扬的景象,倒是簌簌坠下,落地便不见了,溶进了一泓泓的水洼。站在六楼的窗前,看到雪花从天而降,打眼前倏地掠过,急匆匆,前赴后继,景色甚是壮观。雪片织就的玉帘,挂在天地之间,上连着天幕,下接着温润的土地。迎春花枝和矮松,还有不知名的草,用刚刚酝酿的嫩黄、新绿承接着“阳春白雪”。

一个上午过去了,凛冽仿佛渐渐和煦了,阴沉渐渐明亮了。君临上界,大部分春雪没有了,只有少许的残雪和背阴处的土地相依成了一幅幅水墨画。春雪是极易融化的,少时便化作了冰凉的春水。有人说,雪融化的水浇了花,花是不生虫害的,所以隐藏在地面以下的,或者是枝条末端的,或者是花苞里的生机,因此都会感谢它。

【注释】

[1]刘知晓:《语文教学应向传统学习什么》,载《山东教育》2002年第Z1期。

[2]刘知晓:《略谈我国古代蒙学的小班教学》,载《山东教育》2017年第25期。

[3]刘知晓:《浅谈古诗三步教学法》,东营市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案例,2000年。

[4]刘知晓、马肖军:《情动而言行,求真则感人——初中学生写作情感表达问题初探》,载《语文建设》2020年第23期。本案例获东营市课程资源评定一等奖。

[5]刘知晓、孙传文:《领悟大纲要求遵循学习主体——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基础训练”教学建议》,载《山东教育》(中学刊)2002年第10期。

[6]刘知晓:《介绍时代背景“四要”》,载《山东教育》1994年第12期。

[7]刘知晓:《两个铣球真的同时着地吗》,获2005年山东省教育能手新课程教学案例评选一等奖。

[8]刘知晓:《〈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载裴海家主编《各师同步教学设计》,山西教学出版社2006年版。

[9]刘知晓:《〈语文园地〉教学设计》,载裴海安主编《各师同步教学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0]刘知晓:《〈遇到火灾怎么办〉教学设计》,2009年东营市暑期教师培训示范课例。

[11]刘知晓:《〈走进网络时代〉说课设计》,2009年东营名师比赛说课设计稿。

[12]刘知晓:《〈西双版纳〉教学实录》,山东省第四届小学社会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现场执教课例。

[13]刘知晓:《〈说说我们的学校〉教学实录》,载张茂聪主编《小学社会科领域课程与教学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刘知晓:《对学科实践活动的认识与实践》,载《山东省中小学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5]刘知晓、徐会荣、赵文刚、刘丽萍:《今朝花胜去年好——东营市实验小学“生活语文”活动纪实》,载《山东教育》2001年第28期。

[16]刘知晓:《春日雏鹰飞——市实验小学“雏鹰行动”纪实》,载《东营日报》1994年5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