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初一、初二学生处于开放期,大胆、坦率、热情、奔放,形象思维主导头脑,关注自我、身边的人和事。初三学生处于闭锁期,开始性成熟,情绪不平衡,抑制能力差,激情、暴躁,渴望独立,有自觉性。抽象的、理性的思维能力开始快速发展,喜欢思考、追问哲理,关注社会和环境。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拥有丰富的情感元素,除了关乎自身的七情六欲,还萌生出民族情怀和国家体认等更为高尚的情感。然而,初中学生为什么情感这么丰富却表达不出呢?
(1)情感单一化,缺少鲜明个性。初中学生在写作表达上,既有小学生“人云亦云”的习作特色,也有初中学生尝试表达个人独立思考的思想特征。情感具有独特性,面对同一事件或现象,每个人产生的认知和体验不同,情感表达的方向、形式和程度各不相同。然而通过分析部分作文,我发现多数初中学生表达的情感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情感。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很愉快,看到父母辛苦很感动,旅游要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参加班级活动,体会集体力量强大、团队合作的重要,为抗疫勇士事迹所感动……多数初中学生由于观察体会比较浅薄,或者为了做到“思想健康”,在立意时随大流、唱高调,宁求无错,不求创新,单一化的情感表达脱离了自己的生活实际。事实上,初中学生本应在自然观察、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方面敢于表达更为细致的个性化情感。
(2)情感隐私化,缺少表达胆量。初中学生出于自尊、害羞等心理,不敢或者羞于表达一些复杂的、隐秘的情感。而这些情感恰恰是中学生感触最深、最想表达的。他们要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带来的焦躁忧虑,对学校各种清规戒律的强烈不满,对饮食休闲娱乐生活的热切向往,对异性的爱慕与好奇,对美好前途的遐想,对偷闲一刻的窃喜,对某些教师的“敌意”,对校园欺凌的恐惧和仇恨,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最乐意随时吐槽,或者向好友一吐为快的情感。初中学生在口头表达上述内容时往往兴致酣畅、寓理于事,甚至旁征博引、绘声绘色。如果能够将这些“声音”记录下来,显然就是一篇篇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然而,尽管我们提倡“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但又有几个初中学生敢把这些清规戒律不容、道德礼法束缚的主题写成作文呢?他们既担心真实的作文暴露真实的自我,又担心被扣上“思想不健康,立意不高远”的帽子以至于获得低分。所以,这些“隐密的情感”往往在写完三言两语后就化成碎片,或者在与密友窃谈后烟消云散。只有少数学生会把真情实感留在私密的日记中,不会轻易示人。我在做中学校长时,一位老师没收男生的情书并交给我,抱怨该男生“写作水平稀松,情书内容倒是蛮丰富”。我对这位老师说,这封情书触动了你,是因为它表达了男生对女孩儿的真挚爱慕。他不敢当面表白,只好诉诸笔端,实实在在地真情流露啊!
(3)情感模糊化,缺少表达技巧。一个人的感情再丰富、再深刻,如果表达得模糊不清,读者就难以准确感知作者的微义。很多初中学生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把简单的叙述复杂化,把明确的情感模糊化。问题的根源是创作方法学得不透,驾驭不了五六百字的作文,犯下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的弊病,甚至造成作者表错了情、读者会错了意的情况。我们不妨通过部分批语管视这一现状。
1.写到这里人物才出场,戴的帽子大,这个人等不到你喜欢文章就结尾了。(www.xing528.com)
2.太绕了,感觉方向也不对,不如直接表达你的观点,免得读者费猜你的心思。
3.要想表达你对家乡的依恋,可以把这一段罗列的话用排比的手法表现出来,感情会显得很奔放,很有气势。
4.有话好好说,不要喊口号,老师没有你说得这么伟大。
“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语意脱洒,不可拖泥带水”。初中学生在行文写作、表情达意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得审慎而踌躇。动笔之前激情热烈,似有万语千言,亟须直抒胸臆;动笔以后含含混混、模模糊糊,“犹抱琵琶半遮面”。读者虽然大致明白作者的情感表达,但又觉得表意不够深刻,抒情不够明了,真实情感火候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