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背能讲,这不是我们学习古诗的最终目的。“识得意思的好处”,体会诗的意境美,这是学诗的最好效果。王国维认为,优秀的诗歌“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必豁人耳目”。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首诗风格清新活泼,语言和谐明畅。试想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春风骀荡,吹面不寒。杨柳的枝条在风中飘摆,似醉春烟中;天真烂漫的儿童放学早归,手中的风筝飘摇在天上,欲与黄莺试比高。春天带来了欢乐,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好一幅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致!在这里,绿草黄莺,色彩艳丽;儿童纸鸢,物象鲜明。这就是诗的意境美。所谓意境,就是诗人内在的情感与外界的景物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含义深刻的生活画面。诗人往往靠它蕴含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感情,以启发读者展开想象,去领会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
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诗的内容,沿着诗人的感情发展线索,让诗的意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鲜明的画面。知现诗的意境,必须由前两个步骤作为基础。如何引导学生来知现古诗的意境呢?在古诗教学中,我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扩大性发挥,把诗的内容用语言描述成鲜明的画面,把诗改写成一段叙事或写景的文字,像《塞下曲》《所见》《暮江吟》等;二是“画诗”,即把诗的内容通过想象准确完整地画出来。这种办法既可以把叙事诗画成连环画,也可以把写景诗画成风景画。以上两种方法运用要注意两点:一是想象要丰富,尽可能地使画面饱满,展示作者想表现的深广内涵;二是要贴近生活。在古诗的安排上,教材有一个特点便是古诗展示的内容与学习时所处的季节尽可能地相符。如四、六、八、十册语文教材的学习时间是春季和夏季,所编入的古诗大多是描写春夏景物的,这样有利于我们从色彩斑斓的生活中找出我们教学古诗的现实观察点。教师要通过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来理解古诗,把古诗教得既扎实又灵活。(www.xing528.com)
“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诗,可以养心。”古诗具有音乐美、形象美、意境美之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上要读、要思、要想,逐步深入。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