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蒙学教学策略揭示-师说心语

古代蒙学教学策略揭示-师说心语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代蒙学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积累,讲究循序渐进,而背诵是主要的学习方法。古代蒙学没有入学年龄的限制,小至四五岁,大至十几岁,都可能在一个学馆学习,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个别辅导。虽然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蒙学师生关系分明,体罚现象突出,但在教学上,许多塾师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成效的重要性,比较注重“乐学”。

古代蒙学教学策略揭示-师说心语

大量记背。古代蒙学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积累,讲究循序渐进,而背诵是主要的学习方法。所谓背书,就是背诵所教之书,古代蒙学几乎是每读必背。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加以范读。古人认为儿童多记性,少悟性,所以要求学生“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绎反复”(王阳明语),“初授以《养蒙大训》四言五言,口诵既熟,乃授以《小学》《四书》,然后致经观史”(魏笑语)。据不完全统计,按照“群书先后缓急之序”和“每书诵读考索之序”(朱熹语),蒙学需背诵的书目有15种,总字数约20万字,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由是极为扎实。

教师精讲。在蒙学教书、背书、理书、讲书四步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讲书。讲书的次序是先“讲”后“贯”,即先讲清文意,再讲全文的基本思想;讲书的原则是“罕譬而喻”,精讲但不细讲。吕坤和魏笑的观点一致,认为讲书应“白直教之”,否则“童子理会不来,强聒反滋其感”。这是说古代蒙学在教学上能够做到关注学情,从儿童的认知水平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体,老师退而为其次。

分层教学。这是类复式教学的一个时尚说法。古代蒙学没有入学年龄的限制,小至四五岁,大至十几岁,都可能在一个学馆学习,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由于班额较小,做到这一点亦非难事,所以每当开学之际,老师“量其少长”,“列生徒长少之序挂于门内东西两壁”,按年龄分组。如学习算学(数学)时,“年稍长者,教以《九章算术》;年小者以四方上下(认识方位)、自一至十或自甲至癸(认识数列)等授之”。

值得一提的是,从汉魏六朝时期开始,蒙学中采取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由年长的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扮演教师角色,代替教师去辅导那些年龄小、学习差的学生,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习小组。(www.xing528.com)

注重乐学。虽然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蒙学师生关系分明,体罚现象突出,但在教学上,许多塾师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成效的重要性,比较注重“乐学”。程颐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在《喻诸生》中谈到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认为应该做到“礼仪以养其心,声音以养其耳,彩色以养其目,舞蹈以养其血脉”。在教学过程中,吕坤主张“每遇童子倦怠懒散之时,歌诗一章”,以振学生学习情绪。鲁迅在《从百草园三味书屋》中写到书塾课间休息时,“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王日休在《训蒙法》中主张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学习基础出发,不可强求早学、多学,要循序渐进。之所以采取这种教学原则,目的在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要使学生感到学习有压力、有厌倦感。不惟功利而能尊重儿童天性,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说是古代蒙学的一大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