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盲目跟风的典型例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避免盲目跟风的典型例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盲目跟风的一个著名例子就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是全国范围内的。21世纪初开启的课程改革,经过专家们的倡导、各级名师的示范,不管是哪个学科,如果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简直就不能称之为一堂真正的课。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新理念,“为赋新词强说愁”,不管是否有实际效果,形式上盲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实在没有必要。

避免盲目跟风的典型例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我接触过一些教师,他们总想使自己的课上得好一些,所以就去模仿自己喜欢的名教师的教学行为。尽管这也算是一种学习,但这种模仿式的学习是很可怕的,因为他们模仿的结果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害自己,也害学生。有一个教语文的王老师在课上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学生于是就读起来。当她发现学生并没有自由读而是在齐读时,“啪啪啪”两掌一拍,学生便停读候令。王老师说:“不是让你们自由读吗,怎么齐读起来了?大家自由读!”学生错愕之间,便参差不齐地读起来,刚才节奏一致的齐读变得嘈杂。王老师没有再制止,说明学生的读已经令她满意。听完课,我询问这个情节的缘故,她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外出学习的时候看上课的老师这样做,所以我也这样做。这不是向名师学习嘛!”

向名师学习的出发点没有毛病,但是啥也不明白就照搬,这不是东施效颦吗?我帮王老师分析了一番:自由读是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掌握基础,按照自己的语气、语调、语速进行的朗读,当然像枝头蜜蜂嗡嗡一片,因为在自己的节奏下,边读边思才会成为可能,学习任务就能在读中完成;齐读是学生按照同一个节奏读,读得熟的快的要控制,读得不熟练的慢的要跟上,整齐划一,读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目的和效果不一样。再者,当老师向所有同学发出“自由读”的指令时,学生闻令而读肯定是同时瞬间行为,一般会形成齐读节奏,继续读也不会再改变节奏。如果教师明确“带着问题自己读”的要求,学生一般就不会出现齐读的情况了。

只有经历了独立思考和探究后,向名师学习才会发挥真正的作用。盲目跟风的一个著名例子就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是全国范围内的。21世纪初开启的课程改革,经过专家们的倡导、各级名师的示范,不管是哪个学科,如果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简直就不能称之为一堂真正的课。尽管后来也发现了其中形式主义泛滥的问题,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进行深入探究,时至今日仍然是形式大于实际。

最近我又听了一节语文课。课上教师布置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结合具体的字词句,用‘我从________中读出了________’的句式,说说从中感受到的乐趣”的学习任务。为了了解合作学习的真实过程,我就坐在其中一个学习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合作学习的全过程。结果小组内4名同学,群龙无首,互相推让,谁也不肯首先发言,时间就在推让中过去了一大半。后来一名学生稍有点觉悟,便主动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忽略了教师让用固定句式的要求,学习任务不应该算是完成。这名学生在我的提醒下刚要纠正的时候,教师发出了合作学习结束的指令。这个教学目标基本没有达成,因为我环顾其他学习小组,情况也基本如此。下一环节是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其实发言学生代表的不是小组,只是他个人,教师对小组交流发言环节的组织,实际上是对每个小组个别学生(名义上是小组代表)的个别提问。在这里,合作学习完全变成了形式,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我曾经参与过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市域整体推进小班化教育行动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对东营市实施小班化教育学校课堂教学进行指导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对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很有价值。比如说,学习小组中的学习者角色扮演,即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一个人必须参与其中,而且担任必要的角色,像轮值“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群龙有首,各负其责,轮流担任,就不会出现“不担当”和“学霸”(总能抢到发言机会而使其他同学只能旁观的学生)现象了。只要是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就会限定学习时间而不是随意掌握,用“点钟”进行倒计时,使合作学习的过程充满了紧张气氛,在有限时间内提高了合作学习效率。(www.xing528.com)

说到小组合作学习,不妨多谈几句。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导致一个学生自身无法完成,需要通过合作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其次是交流的需要,每一个学生的习得不尽相同,交流可以使大家互通有无、互相启发,达到丰富学习效果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还在学习品质的培养方面大有作用,锻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沟通,他们的综合学习素养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新理念,“为赋新词强说愁”,不管是否有实际效果,形式上盲目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实在没有必要。

其实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新鲜事物,最简单的合作学习就是同桌互相检查作业、互相提问、互相监督。所谓小组,无非是从同桌的两人变成多人而已。当然,对小组合作学习不能简单地这样认为,其推进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确实提升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比如说分组中的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小组人数的最佳数量等,这些经验性的成果就是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研究出来的,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注释】

[1]刘知晓:《现实备课,一个应该打碎的花瓶》,载《山东教育》(小学刊)2006Z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