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的前身是教学大纲。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依据教学大纲来教学的,接受培训的内容之首就是教学大纲。现在我们教学的首要依据是课程标准。原来我们对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有的教师对课程标准“只闻其名,未见其面”,在教学中作为依据就更谈不上了。为了引导广大教师重视课程标准,我们组织过分学科的培训,还组织过“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比赛,试图改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不见和轻视。在组织中考命题时,强调课程标准是命题的主要依据。为什么不遗余力地来宣传课程标准的意义和推广其应用呢?原因就在于多数教师对课程标准没有进行系统学习和深入研读,也不清楚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在一次业务学习中,一名听课的教师就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课程标准中只体现了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没有细化到学年、学期,更没有细化到每一课,任课教师如何去落实每一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呢?我说,我刚参加工作时产生过和你同样的疑问,然后我就去研究这个问题。我把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参、教材一起研读,最终发现每一课的课程标准要求都体现在课后题里。课后题可以说是内涵丰富,其中包含着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课时任务分配等内容。
前几天听过一节语文课,课题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根据课程标准和年段学习要求,一般会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一是学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基本内容。二是精读“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三是抓住重点句段,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任何一位语文教师,仅靠以上三个轮廓化、粗线条的教学目标,无法备出2~3课时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可以依据以下课后题,合理安排和选择使用,使教学目标具体化。
一、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1.分别找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依据。
二、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有必要写。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www.xing528.com)
四、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完成练习。
1.这一段写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百草园的一切,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显得那样生机勃勃,情趣盎然。试据此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做简要分析。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前两个“不必说”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仿照这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五、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了吗?你觉得这个“大”鲁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请结合本单元后的“名著导读”栏目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且不说教材安排的课后题体量大,足够2~3课时使用,我们只要把课后题对照一下依据课程标准拟定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发现,所有目标都在课后题中有体现、有落实:课后第一题对指着目标一、目标二,第四题对指着目标二,第三题和第五题对指着目标三。可以这样说,课程标准很概括,但都通过教材体现在课后题中;课后题很具体,但是处处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后题不仅落实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把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议得清清楚楚,像课后题中提到的默读、背诵、思考、讨论、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所以,请大家把课后题与课程标准中的年段学习目标以及教学建议对照一下,看看我的这个发现“专利”是不是很有用。如果每一位教师明白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命题依据,就一定会把课程标准的学习与课后题的研读重视起来,而且会当作备课前的首要准备工作来对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