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及渭源年鉴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及渭源年鉴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县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紧盯“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综合研判全县发展环境和经济形势变化,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89 亿元,增长7%。建设总投资51.2 亿元的渭河大道、北环路中段道路等重点项目33项,完成投资超过21亿元。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及渭源年鉴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县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实施生态立县、科教兴县、文旅活县、产业强县、依法治县战略,坚持项目支撑、城镇聚集、创新驱动、党建保障,努力打造渭河源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县,华夏文明渭河源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国马铃薯育种制种基地、道地中药材药源基地,西北绿色肉食品生产供应基地、休闲度假康养基地和寒旱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紧盯“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综合研判全县发展环境和经济形势变化,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89 亿元,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1 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3.58 亿元,增长9.5%;其中工业增加值1.46 亿元,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建筑业增加值2.12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4.4亿元,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8 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 亿元,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21元,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64 元,增长8.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上下达的调控目标之内。

主要任务

(一)固脱贫促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在政策、规划、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业绩考核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序推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进一步健全用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发现风险,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加强扶志扶智,持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致富能力;加强扶贫小额信贷管理,防范化解风险,确保更好发挥效益。深化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产业协作、消费协作。突出抓好产业带动和就业扶持,实现产业扶贫政策措施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转变;加强劳动力培训输转,认真落实稳岗就业各项政策举措,有效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巩固兜底脱贫成果,建立完善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兜实兜牢民生底线。二是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投资3.5 亿元,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自然村组道路322 公里、硬化巷道100万平方米,统筹谋划实施农村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项目,大力推行路长制,提升农路养护水平;启动实施人饮管网互联网+信息化改造提升工程,改造大安、秦祁等乡镇老旧供水管道;实施电网升级改造11个行政村,提升4G网络村社覆盖面。持续改善乡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医疗卫生基础条件,推进农家书屋和农金室规范运行,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收集处理,实施“厕所革命”50 个村,新建卫生户厕8000 座,创建清洁村庄80个,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巩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果,大力扶持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确保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持续加强合作社改造提升和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监管,完善农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和扶贫资产收益分配机制,完善“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年内新增合作社50 家以上,创建省级示范社2 家以上,保障群众稳定增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好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5500 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培育高素质农民500 多人,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兴业。

(二)争项目扩投资,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一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拉动的关键作用,准确把握政策导向,不断充实优化“一总五分”项目计划清单,做优增量、做大存量,加快培植新的增长点。实施好“一总五分”清单储备项目,严格落实“1+1 托4 机制”和“1346”工作要求,用好领导包抓、清单管理、集中开工、进度和资金管控等推进机制,全力推动总投资88.9 亿元的渭河大道、灞陵桥路东段道路、中医院南侧开发等100 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38个续建项目4月底前全部复工,62个新建项目3 月底前完成前期手续、6 月底前应开尽开,年内完成投资45亿元以上。紧盯中央和省上投资动向,做细做实项目谋划,高质量储备项目130个以上,争取资金14 亿元以上。坚持“渭水为魂、渭河为轴、完善规划、提升功能、南游北居、闭环发展”思路,强力快速推进总投资20亿元的渭河小镇建设,合理布局休闲旅游、商业消费、运动康养、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域,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现代社区,争取一年成势、打开局面。建设总投资51.2 亿元的渭河大道、北环路中段道路等重点项目33项,完成投资超过21亿元。实施灞陵桥北侧、原中医院周边等棚户区改造1260 户。投资4800 万元,实施县城东区供暖提标改造工程,切实提升供热质量。投资1000万元,继续实施城市生态加密景观提升工程和“不体面”工程改造,加快推进灞陵桥周边改造提升和县城东区生态绿地提升工程,新增城市绿地60 亩以上。国道310 县城过境段年内建成通车,新建停车场5 处、新增停车位1000 个以上。新建5G 基站798 个,实现县城和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二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制定实施《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继续落实“门前五包”“网格化管理”制度,谋划实施城市“蜘蛛网”改造工程。加强出租车行业管理,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有序合理投放共享单车,不断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启动建设垃圾处理厂,推行垃圾分类处理,扩大精细化保洁范围,推动管控面向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延伸。加快推进“数字渭源”“智慧城市”“智慧交管”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坚持不懈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强化县城区建筑工地施工管理。严格执行《物业管理条例》,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督管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加快建设特色小城镇。依托渭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特色小镇投融资运营模式。以会(川)清(源)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建设投资16.3 亿元的会川镇青年路棚户区改造、五竹镇镇区管网及生活污水处理、会川和莲峰镇区供水工程等9 个城镇发展项目为重点,突出重点城镇的优势、特色,加快推动产业集聚、产城人文融合、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完善中心乡镇配套功能。全面完成北寨镇街道改造,启动建设路麻滩至河里庄四级公路改建工程等县乡道路3 条85.3 公里,新建乡镇加油站7 处,谋划启动建设大安风电场。

(三)抓招商促消费,全面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始终坚持将项目招商作为稳增长的“生命线”,充分发挥消费拉动作用,扩投资、强工业、促消费,持续抓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招商引资“八大模式”为抓手,常态化开展以商招商、节会招商、小分队招商,精准对接引进项目14 项,落实到位资金35 亿元以上。二是优化营商环境。贯彻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接用好定西市营商环境建设评估考核体系应用系统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落实招商引资等各类优惠政策,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着力构建全民化、全域化的优良人文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协同推进“一门、一网、一次”“互联网+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容缺受理”“模拟审批”“告知承诺”“不来即享”机制,实现项目审批便利化。持续深化减税降费、商事服务效率提升、公共服务等领域改革,最大限度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开展“县乡村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提升年”活动,优化“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高层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巩固“六不”土地整顿成果,加快闲置土地盘活利用,推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大项目、好项目倾斜。三是着力激发消费潜力。全面落实促消费优惠政策,深入推广消费扶贫“八种模式”,扩大批零住餐基础消费,培育限上企业2 家。争取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升级版项目,完成县级电商同城配送平台基础建设,实现线上交易额2.3 亿元以上。完善县城中心消费商业圈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夜市品质,规范建设城区蔬菜瓜果专业市场,设立早市1 处,推进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加快发展。积极发展会议经济,推动节会消费升级。继续发挥好晋渭农特产品馆作用,巩固扩大“渭产晋销”成果。培育壮大外贸企业,争取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抓好国际露营大会、渭水文化旅游节、冰雪旅游节、全国山地自行车联赛等节会赛事,提升主题消费活动。

(四)稳增长调结构,大力提升产业综合发展实力(www.xing528.com)

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南薯北药、薯药强县、旅游富民”方向,以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固化推广产业发展“一模式三机制”,走园区化、工业化、产业化“三化”引领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一是推进优势产业园区化。健全完善“牛羊菜果薯药种”等“7+X”特色产业体系,深入推广“551”产业发展模式,以马铃薯种薯和中药材为主,推动形成“两园两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按照创建“两园两区”布局,编制完成《省级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建设规划》等9个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倾力建好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基地。建设以路园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完善金鸡产业链条,建设万亩高原夏菜基地,逐步形成蔬菜、畜牧、花卉、光伏等多元素集成的绿色产业长廊。按照“三品”统一、“四业”融合、“六化”并进思路,抓好马铃薯种薯标准化繁育和新品种引进推广,建好马铃薯产业园,年产马铃薯脱毒瓶苗5.4 亿株、原原种6亿粒以上,马铃薯产值达到4.2亿元以上。在新寨、清源等9 个乡镇建设标准化中药材基地10万亩,争取实施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加强“渭源白条党参”中国驰名商标推广应用,实现中药材产值6 亿元以上。构建现代化畜禽养殖体系、饲草种植加工体系,建设以北寨为中心的草畜产业园,建成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后续工程、生猪定点屠宰场、锹峪育肥猪产业园和北寨牛羊活畜交易中心并投入使用,更好满足全县肉食品市场供应,完成草牧业增加值5.4 亿元以上。围绕7 个产业园,建设产业基地9类72 个,力争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二是推进新兴产业标准化。紧紧围绕国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战略,加快建设白条党参种苗标准化繁育中心和花卉种球、食用菌制种研发中心。以莲峰为中心,建设集种球培育和花卉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鲜切花卉产业园1000亩、万寿菊种植基地3 万亩。在会川、田家河等乡镇建成食用菌产业园1000亩,并配套建设菌类产品加工厂和菌棒加工厂。在元古堆村建成食用菌产销研一体化研发中心,打造集生产、加工、研发、休闲、观光、服务于一体的特色休闲农业示范园。标准化种植高原夏菜8 万亩。做好村级光伏电站维护运营工作。同时,积极争取省市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基金,加快弥补生态产业短板,提升发展水平,完成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4.8 亿元以上。三是推进工业园区规模化。认真履行“双五”职能,实施总投资4.2 亿元的物流园基础设施、污水处理和天然气等3 项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完成物流园基础设施及综合楼、交易市场、展销中心主体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接通天然气,进一步完善园区要素保障。创新园区融资平台体制机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通过降低利息、展期、无还本续贷等各类措施帮助企业贷款12.5 亿元以上。全面落实工业“333”行动计划,及时解决民营企业堵点难点问题,新培育小微企业15 家以上、规上企业2 家、盘活僵尸企业3 家以上,将佛慈红日培育成亿元以上企业,渭水源药业通过“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实施总投资3880 万元工业企业技改项目7项。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6 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1.1 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带动就业突破3000 人、贡献税收超过1000 万元。争取将工业集中区创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依托物流园建设,争取实施物流园综合运营中心项目,稳步推进火车站商贸物流片区建设,加快实施渭水源中药材市场“出城入园”,完善中药材仓储物流体系,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3000吨以上农产品冷藏库13 座,改扩建乡镇农贸市场3 处。四是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化。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和重点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规划,启动渭河源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长廊项目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与甘肃省文旅产业集团合作,实行渭河源大景区企业化、市场化经营管理。实施秀峰山景区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办好渭水文化旅游节、国际露营大会等重大节会。6 月底前建成罗家磨“百美村宿”项目并投入运营。启动渭河源国家AAAAA 级景区创建工作,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60 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8 亿元以上。

(五)守红线筑屏障,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努力改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一是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渭河源山水林田湖草村生态产业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好渭河风情线生态廊道、渭河源特色生态小镇等8 个子项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促进渭河源头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退化林修复、草原生态修复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2.9 万亩,完成城乡面山绿化3 万亩,义务植树150 万株,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严格实施封山禁牧,切实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开展东峪沟、秦祁河等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93%,进一步筑牢渭河源头生态安全屏障。二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和蓝天白云。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坚决完成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整治和“小土炕、小土灶、小火炉”年度改造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指标。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实施总投资6385万元的渭河流域源头区水污染防治项目,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年内治理河道40公里。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积极创建废旧农膜回收示范县,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建成年产1.5 万吨多元生物有机肥生产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8%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5%以上。三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落实“1+4”环境监管责任体系和“3+”环境监管模式,细化落实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医疗废物集中规范化处置,坚决完成生态保护问题整改,加大对投诉举报问题的查处和督办力度,巩固保持整治成效。推行林长制,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完善森林、草原等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兑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六)惠民生增福祉,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始终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力强化稳就业和扩就业举措。全面落实创业贷款、就业补贴等扶持政策,支持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到基层发展,新增城镇就业1800 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输转劳动力7 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17 亿元以上。二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深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化成果,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促进高中阶段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大紧缺专业教师引进力度,重点资助引进渭源籍优秀大学毕业生。积极推进新高考改革,高考应届本科上线率提高3 个百分点以上。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改扩建校舍9000平方米,全面建成官堡小学、第五幼儿园,新建清源镇第三小学和第七幼儿园。建成县职专中草药种植实训基地一处,打造职业教育品牌专业。三是加快健康渭源建设。巩固健康扶贫成果,加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体系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配置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新建中医能力提升项目2 个。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鼓励企业研发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和康养体验项目。建成县医院感染楼、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综合楼并投入使用,组建成立清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清源卫生院。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能力。全面落实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政策。建成祁家庙、峡城2 个乡镇敬老院。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决落实“四方责任”和“四早”要求,坚持“人、物”同防,织紧织密织牢“防输入”网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七)强机制控风险,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一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实“一岗双责”,拧紧廉政“发条”,严控“三公”经费,严格预算执行。用好政府治理“五大系统一平台”,强化跟踪问效,提高督查督办效率,完善激励问责机制,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行政执法、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把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持续健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行网格化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格局。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村组、社区下移,全面完成12个新组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10个以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切实整治高价彩礼等陋风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全面建设平安渭源。启动实施“八五”普法规划,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依法依规提升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质量,推进“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繁荣发展。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全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启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强化重点领域舆情监测监控,保障网络安全。持续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听取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进一步抢抓机遇、改革创新、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