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渭源种植中药材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素有“渭水当归传两广”之说和“千年药乡”“党参故里”的美誉。全县中药材种植35万亩,干药产量达到8万吨。全县中药类加工企业达到73 家,其中通过GMP 认证的企业30家。完成了无公害中药材(党参)产地和白条党参原产地地理标记认证,“渭源白条党参”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渭源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党参、黄芪、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荣获“首届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产品对接采购大会”最具吸引力TOP 农产品第一名。按照“一区三园”布局,规划建设了总占地面积8.8 平方公里的渭源县工业集中区,由渭源工业园、渭源物流园和会川工业园组成。渭源工业集中区已被省市认定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市级创业就业孵化示范基地”及“十三五”期间甘肃省重点建设的六大中医药产业园区。1998年县上成立渭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办公室;2000 年8 月更名为渭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局。2004 年12 月,更名为渭源县中药材产业办公室;2019 年3 月,机构改革后改名为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变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隶属县农业农村局。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现有工作人员8名。
【产业种植体系建设】
1.推进道地药材认证和中药材生产标准制定。积极开展道地药材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渭源道地药材知名度、影响力。委托甘肃省药检院制定了渭源白条党参质量标准。编制完成了《渭源县推进中药材入园工作实施方案》和《渭源县2020年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工作方案》。9月份,成功申报渭源白条党参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提升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水平。坚持新品种的引进、繁育与野生品种的引进、驯化相结合,科研、生产、经营并重,依托省内外高校院所和定西市科技创新研究院渭源分院,开展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全县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万亩,其中党参1.6万亩,黄芪1.39万亩,当归0.01 万亩。试点引进中药材新品种及野生品种黄芩、麻花秦艽、羌活、京赤芍、苍术、藏柴胡、百合、淫羊藿、桔梗、桃儿七、唐古特大黄、黄精、藏木香、蒿本、云木香、刺五加等20多个。
3.加快标准化种植基地和药源基地建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按照“五统一分一标三提高”的做法,辐射带动形成以北部黄土高原“白条党参”产区、南部高寒阴湿当归产区和川沿河谷黄芪产区为核心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全县中药材种植35 万亩,其中党参12 万亩,当归8 万亩,黄芪11 万亩,其他4 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全面推广“两证一标识”制度,试点开展有机党参种植。
4.扩大中药材产值保险试点。加强政策性保险覆盖和宣传,进一步完善政府财政补贴扶持、银行配套贷款支持、保险公司提供风险保障“三位一体”的综合保障机制,有效规避药农种植风险与市场风险,探索中药材种植风险与市场风险管控机制,消解价格波动损失,不断提高药农种植积极性。2020 年全县完成中药材投保11.45万亩。
【产业加工体系建设】
1.积极培育规上企业。鼓励和支持中医药企业采取创新研发、并购重组、产能提升等方式,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完善市场营销体系,不断拓展新领域新业态,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益,加大扶持力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瓶颈问题,2020 年积极培育佛慈红日、华庆堂、弘裕药业3家规下转规上企业。
2.全力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协调推进佛慈红日二期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1.9亿元,完成工程主体建设。
3.促进道地药材新产品研发生产工作。注重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道地药材新产品研发生产。渭源县会源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中药养生茶,渭源县德园堂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茶饮防疫药膳包,极大地挖掘了中药材价值,强化中医药产业科技附加值的转化。
4.提升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水平。着力构建国家中药精制饮片加工示范基地,积极进行产业园区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产业园区规划层次和建设水平,继续加大“七通一平”建设,在天然气供应、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薄弱短板问题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园区的承载和服务能力。
5.推动中医药产业品牌化发展。开展品牌产品推介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型连锁药店零售终端的对接合作,利用国内外知名高端展会宣传推介渭源中药材及精制饮片。鼓励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营销品牌宣传。今年以来积极组织中医药企业、合作社参加全国及省、市、县举办的各类推介会6 次,使渭源道地药材品牌受到广泛关注。渭源白条党参成功入选甘味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
【产业流通体系建设】(www.xing528.com)
1.加快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加强渭水源、会川江能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大型仓储、交易大棚、道路、信息发布电子屏幕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市场综合服务功能。
2.改造提升仓储设施。加大政府政策和项目扶持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调动社会资本建设中药材储藏设施,鼓励仓储企业改造升级现有仓储设施,增强规范化、标准化贮藏能力,把我县打造成全国知名中药材仓储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我县建设以中药材仓储为主的物流园区。全县中药材仓储静态能力达到4万吨。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与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全县累计建成网店700 家,本地网购平台2 个,发展网销企业51 家,引进、组建实力较强电商公司4 家;建成县级行业协会1个,乡级电商协会3 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1 个,物流快递企业与个体站点80家。组织中医药企业(合作社)参加8次定西市道地中药材线上产销对接会。1 至11 月份网络零售8331.014 万元,其中中药材电商销售收入达到6533.354万元。
【产业监管体系建设】
1.构建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平台。进一步提升渭源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加快推进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渭源工作站社会化服务。支持中医药加工企业配备中药材质量检验仪器设备,依托药品检验机构专业技术优势,帮助培养企业检验人才,提升检测人员能力水平。
2.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中医药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机制,依托国务院扶贫办定点帮扶资金,在以中药材种植为脱贫主导产业的30 个贫困村建设3 万亩中药材可追溯系统。努力形成中药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企业QQ 群、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平台大量发布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实现未就业大学生和企业之间零距离对接。在县职业中专开设中药材加工及检验专业,专门为县内中药材加工企业免费定向培养中药材加工及检验人才,解决全县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与兰州大学、甘肃药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开展合作,签订了《兰州大学与渭源县党参全产业链合作协议书》和《渭源县人民政府与甘肃药业投资集团中药材基地建设暨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书》。
【脱贫攻坚】发挥单位在中药材产业方面的优势,开展中药材种植、化肥农药的安全使用、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实用技术培训,共集中培训2场次120人,分散培训100多人,主题教育宣讲1 次。联系企业为下街村贫困户、边缘户发放袋复合肥320 袋,价值19200 元。紧盯全县整体脱贫摘帽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深入开展扶贫数据资料整理、脱贫质量提升、政策知晓率提升、扶贫满意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脱贫攻坚各类问题整改清零六大行动。关心关爱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确保下得去、驻得住、干得好。
【领导名录】
主任:陈鹏
副主任:陈慧(女)、高志龙
(供稿:邓胜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