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大纲与实训手册
实践教学大纲是实践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其修订需要反复听取课程专家、一线特教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试行使其更加完善。实事求是应该是我们制定实践课程标准的一个原则[5]。无论哪个层次的技能课程,都需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考核和实施教学的策略说明等几个部分。同时,结合课程大纲制定学生技能训练手册也是一项人本工程,须博采众议,反复论证,促使学生的技能训练落在实处。
校企双方建立长期合作交流机制,一方面可满足特教机构对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可满足学生岗位见习、轮岗锻炼和顶岗实习的需要[6]。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是实现实践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以课程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有利于提高实践课程教学与管理的效果。学院和基地要力求在教师、实训实验设备等方面实现共享,共建实训室,共同制订授课计划,共同参与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等,真正实现实践课程教学的一体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三)采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www.xing528.com)
围绕能力培养,逐步建立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的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评价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以过程评价为主,对于每门技能课程都应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建议[7]。如可采用职业技能证书、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不同方式进行考核。尤其是实验实训课、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采用实际操作、口试等方式以等级制记分,并计算相应的平均绩点。条件成熟的实践课程应当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取消补考制,对考核不合格的课程,学生要参加重修或另选其他课程;实行学分制,增设课外学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特校实践,对学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获得的技术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计算学分等。
(四)注重潜在课程的建设
从事特殊教育工作需要爱心、耐心和细心。学院自身厚重的文化积淀,刻苦、认真、求实的校风,师生之间平等和睦的人际关系,自由、开放、争鸣的学术氛围,这些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学生身心舒畅,情感获得陶冶,精神得到升华[8]。利用国家助残日、世界残疾人日、国际孤独症日等,开展校内外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服务残障的职业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真正体现“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