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问类型的实然状况
前面提到,课堂上要兼顾各种类型的问题,不应过多地把问题局限在低水平的识记性问题上,否则会造成学生思维的表面和肤浅。一般一堂课要提出三个较高水平的问题,由此再分配一些较低水平的提问。这一部分分别统计出三节公开课中每一类问题的数量,统计结果如表1和图1:
表1 提问类型统计表
图1 提问类型统计图
由此可见,新手地理教师课堂提问类型单一,基本为识记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数量其次,而中等认知水平提问如运用性提问和分析性提问很少,高认知水平提问如综合性提问和评价性提问更是寥寥无几。比如在教学片段一(见附录)中教师接连提出的三个问题都是识记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几乎充斥着新手地理教师的整节课堂,然而高认知水平提问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新手地理教师课堂提问的重心应该有所调整,不要让低认知水平提问占据了过多的课堂时间。
其实,识记性提问过多和问题过于简单性质大同小异,新手地理教师对教材吃不透,识记性问题是最好把控的,有确定无争议的标准答案,可是较高水平的开放性提问如“你对……有什么看法”、“结合……谈……”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万一某些学生的思维跳脱,提出一些比较“怪异”的看法,如何避免“冷场”的尴尬,这对新手地理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提问方式的实然状况
前面提到,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并根据问题的难易选择合适的学生回答,提出问题大家回答这种提问方式不宜太过频繁地使用,提出问题自己答和“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提问应该尽量避免。这一部分分别统计出三节公开课中每一种提问方式的使用数量,统计结果如表2和图2:
表2 提问方式统计表
图2 提问方式统计图
笔者发现,首先,新手地理教师的提问方式基本为提出问题大家答,偶尔穿插点名提问的方式,而频繁使用提出问题大家答的提问方式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统计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新手地理教师提问过于简单。
其次,提出问题暂不答这种提问方式一般被新手地理教师用来导入新课、设置悬念或者是临近结课提出与下节课讲授内容有关的问题。例如,教学片段二(见附录)是在课堂结尾时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如果不受锋面系统的影响,我们就一定不会下雨吗?”学生依靠现有的知识无法做出回答,教师也暂且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精巧地设置了悬念,为下节课埋下伏笔,这样的提问值得赞赏。
最后,提出问题自己答和“对不对”、“是不是”这样没有意义的提问还是没能够被完全避免。例如,在教学片段三(见附录)中,教师描述完地球吸收太阳辐射的过程后问“是吧”,告诉完学生这一过程叫作太阳暖大地后问“可以吧”,其实这样的问题一般是在提问中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仅仅寻求学生肯定的答复,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一般来说,学生就算是不懂也不会说“不对”或“不是”,要么敷衍了事说“是”,要么保持沉默但淹没在其他学生“是”的声潮中。因此教师需要转换问题的形式,真正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到问题的答案。(www.xing528.com)
(三)等待时间的实然状况
前面提到,虽然等待时间的长短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确定,但是自提出问题到请学生回答,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这一部分将等待时间划分为3秒以下、3~5秒、5~10秒、10秒以上这四个阶段,通过观察每一个问题提出后等待时间的长短,分别统计出三节公开课中等待时间分布在每一个阶段的问题数量,统计结果如表3和图3:
表3 等待时间统计表
图3 等待时间统计图
笔者发现,新手地理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几乎都在3秒以下,只有一些让学生读课本或小组讨论的提问等待时间在10秒以上,一般都会给出1~2分钟的时间。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立即给出了答案,根本不需要等待时间,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提出问题后发现学生不能很快给出答案,出于新手对“冷场”的担忧,于是立即给出提示或直接说出答案后询问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这也能解释为何新手地理教师的课堂节奏一般都比较快。例如,在教学片段四(见附录)中,教师问“高层大气层中最重要的物质是什么呢”提问后不过1秒钟,教师发现没有学生能够回答,就立即给出答案并询问学生是否记清楚了,虽然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甚至有种把学生“拉着跑”的架势。
另外,根据课堂实录观察发现,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提出问题后也许有个别学生能够快速做出反应,新手地理教师倾向于直接选择这个别学生作答,这阻碍了其他学生的思维发展,等待时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四)提问反馈的实然状况
前面提到,提问反馈行为分为7种,分别是简评、重复、鼓励、提示、打断、追问和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反馈,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给学生的进步提供方向。这一部分分别统计出三节公开课中每一种反馈行为的使用数量,统计结果如表4:
表4 提问反馈统计表
由此可见,不管提问的难易程度如何,新手地理教师几乎对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重复,虽然重复有助于学生听清答案并加强对知识的记忆,但是不加选择地频繁使用难免会显啰嗦。另外,虽然新手地理教师偶尔会给予提示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但由于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欠缺,很多时候都达不到预期效果,简单地表扬如“好”、“不错”是新手地理教师惯用的手法,不管学生的回答对不对,一般都会得到肯定,初为教师希望在学生心中留下好感。但是当某一学生的回答不是预期的答案时,新手地理教师倾向于向全班询问或寻找另一位学生回答直到得出心中的标准答案而不是有技巧地一步步加以引导。
例如在教学片段五(见附录)中,教师做出简评“嗯,很好”,并重复学生的回答,没有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或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做出反馈,学生从教师的反馈中仅仅知道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并没有得到其他的收获。又例如在教学片段六(见附录)中,教师询问一个学生对上一个学生的回答是否有需要补充的,学生说没有,其实并不一定没有,有可能是短暂的时间里学生由于紧张一下子想不出来,然而教师立即请这个学生坐下转而询问另一个学生,并没有提示或转换一种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新手地理教师对于追问也缺乏一定的技巧,其实地理课堂教学就好比一座高塔,追问就是进入高塔的梯子,引领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进问题的纵深,攀向思维的新高。但是纵观课堂实录中的追问,首先数量比较少,其次问题层次不够分明,缺乏递进性,没有体现难度的由浅入深。例如,在教学片段七(见附录)中,为了推测冷气团的物理性质,教师使用了一系列的追问,容不容易蒸发?含水量如何?湿度如何?气压如何?空气密度如何?虽然这些问题环环相扣,但是问题的难度并没有增加,还是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