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运作流程,作为一名本科生,在做自己的研究时,应该先遵循惯有流程和操作方法,这样,至少可以少走弯路。更重要的是,标准的流程会让你这个“研究领域里的生手”不至于迷路、茫然和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一)如何选定一个研究问题
我们攻读的是“教育学类的专业”,所以,一般而言,研究应该要与教育问题相关。许多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比如,研究“美”字的起源,这行不行呢?当然行。这可以作为你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在你平常的研究中开展。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般而言,要将自己的研究限定在教育领域。因为,毕业论文是对专业学习的一种综合检验。比如,将上面的题目稍微修改一下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研究问题:“美”的起源及演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如何判定一个问题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应该满足下述四个条件:
(1)高度概括,有专业理论基础。举两个例子:A.小学高年级学生欺负别人的原因研究;B.小学高年级学生欺凌行为归因研究。显然,一对比,B的专业性更强,更像一个“可供研究的问题”。
(2)富有时代感。教育是发展变化着的。尽管有些议题是永恒的难题,但作为一名本科生,应该选取时代感强的教育议题开展研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帮助自己通过研究把握时代脉动,推进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是举三个例子:A.大数据背景下抑郁倾向学生早期诊断、评估及干预研究。B.移动互联时代初中生交流语言的聚类分析。C.大学生对“慕课”的认同感调查。这就很具有时代感。
(3)以小见大。本科所学处在专业学习的起步阶段,因此,在选题时,尽量着眼于一个小问题,以“小”见“大”。大学生做研究,囿于时间、精力、专业知识积累、经费等的限制,应该主动避开宏大问题,诸如:农村学校现代化指标体系研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科学化研究等。可以从身边的教育现象做起。比如,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研究;教学点撤并后给当地就读农民家庭的影响研究;等等。
(4)具有可操作性。所谓的可操作性就是研究对象你要“够得着”——你对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否熟悉,是否能够接受你的调查和访谈或者观察,你的研究内容能否让研究对象接受,你的研究方法会不会对研究对象造成伤害等都要思考清楚。
好的问题从哪里来呢?对于大学生而言,供研究的问题大致来源于下述几个途径:
(1)指导老师课题的一部分。许多指导老师都有自己研究的课题,经常会分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或者其中的一个小议题给大学生做。这样做的好处是迅速让大学生跨过冥思苦想,直接进入研究的设计环节,失去了一次独立发现和判断问题的机会。当然,研究的路是漫长的,对于一个刚走上研究之路的大学生而言,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2)专业阅读。教育学专业的学生要求阅读本专业领域里的名著,比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陶行知的《中国教育改造》、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等,要边读边思,一边读一边结合现时代的社会变革思考其中的经典议题在此时、当下的发展与变化。
(3)自己的经验。从小学到大学,这是人生中漫长的十六年,也是认知发展最快的16年,大家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受教育经历,从中找到问题。比如,曾经有个大学生在回忆自己的教育生涯时发现,他在成长中,有一些关键事件总也忘不掉,而有些事情根本都记不起来了。不同的人的关键事件是有差异的吗?他们的相同之处在哪里?差异在哪里呢?因此,他决定研究:不同家庭背景下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事件研究。还有一个学生回忆起自己在初中阶段的老师与学生“互撕”事件,他发现,其实有些“互撕”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在“互撕”之前一般都会有一段长时间的激烈的“互动”,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些干预的机制在里面,这样的“互撕”就会避免,这样,大家就避免了互相伤害。因此,他决定以“师生、生生不同类型肢体冲突的起因及干预研究”为题。
(4)自己的观察。平时多留意身边的教育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一位大学生是农村的,他每年回家过年时,大家在聚餐的餐桌上都会抱怨,村里的小学并入镇里的小学后,家里的负担加重了。他就想,并入镇小本来是好事,是为了让孩子享受更好质量的教育,然而,村民们为什么这么大的抱怨呢?他决定做一个研究:一个村庄的撤校:质量与成本的较量。后来,该论文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还有一个学生,他在实习的时候发现,语文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有很大的随意性。他忽然觉得高考太可怕了。如果差个四、五分,对于那些处于分段临界点的同学来说,这简直是致命的:上一分就是一本啊,下两分就只有读二本了。这简直太不公平了。因此,他做了个实验研究:学生作文批改中的“教师主观度”研究,也获得了好评。
(5)听讲座。要多参加一些专家的讲座,尤其是一些在教育领域或者其他与教育相关领域里开展过许多实实在在研究的研究者的讲座,你会受益良多,而且会发现许多供研究的问题。因为,他们在这些研究领域里,走得远、扎得深、看得宽,掌握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因此,提出的问题也深刻、实在。
(二)查阅研究资料,做研究综述
物理学家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管牛顿当时说话时的心境如何,但他的确道出了研究的实质——任何一项研究要想做出一点实质性的创新来,你就必须先站到前人的肩膀上去。
因此,首先,要借助专业的平台搜集到在你要开展的研究领域里,有哪些人曾经做过此类研究,他们如何做的?运用了什么工具?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些结论的可信度如何?还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我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比他们更好一点?
我们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的过程称为“做研究文献综述”。
(1)搜集资料。一般而言,我们借助的是专业的学术数据库。在中国,比较知名的学术研究论文资料数据库有知网、万方、维普等。而国外比较知名的教育类数据库有EBSCO数据库中的Education Research Complete(教育学研究全文数据库)、ERIC(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教育文摘)、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自助文献传递等。这要根据各高校实际购买数据库的情况而定。
(2)筛选与阅读。有过专业阅读经历的同学都知道,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任何一个关键词的搜索,都会有成千上万条信息呈现在你面前,如何去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一个人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完所有的文献。因此,就需要在阅读之前,先对相关文献作一个预判。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是根据这篇论文发表的期刊的层次做筛选:在中国的专业文献库里,一般是CSSCI来源期刊,再接下来就是中文核心期刊。能够将这两个库里的论文看完,差不多对这个研究领域里的议题有了比较周全的了解了。还有一种阅读叫“跟踪阅读”——就是你看一篇很好的论文,然后,他的论文中引用了哪些专家的论点和论据,接下来,再把这些专家的论文都找来阅读,这样,不断做“滚雪球式”阅读,随着雪球的增大,你对这个问题的把握也就更深刻了。
(3)文献综述。将自己阅读的专业文献做一个整理,大致来说,一个文献综述应该从这几个问题入手:第一,研究的概念是谁提出来的?他是如何界定的?后面的研究者对概念是如何界定的?有哪些异同?第二,他们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每一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哪些新的认识?第三,研究的对象的扩展。这个研究在哪些对象身上实施?得出的结论有什么差异?第四,综合起来看,这些研究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再完善的,再可以推进的?而这恰恰是你开展你的研究的起点。
(三)做研究设计和研究计划
现在,你的脑中对自己拟要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很清晰的认识:都有谁做过这类的研究,他们如何做的,他们做出什么成绩,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正是因为有了很清晰的认识,你才会愈加觉得自己的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人一旦明白了自己所从事的事情的真正意义和重大价值,他的投入就立即转化为能量,成为推动产出的强大动力。
为了让自己的研究变得有序、科学、合理,这个时候要制订一个详细的研究设计和研究计划。
1.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一般分为:概念化和操作化;抽样;实施调查;收集信息;信息筛选和信息处理。
(1)概念化和操作化。人类对于任何事物由于知识、成长背景、认识方式的不同,都会存在差异。因此,研究的起点就是要对这些差异进行整理,尽量融合,给出一个综合性的界定,这个过程叫概念化,得出来的这个结果就是概念。通俗一点说,就是要对拟研究问题中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比如,你要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归因及干预”,你就得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凌行为”进行界定。所谓操作化就是将一个大概念进行分类、分支、细化的过程。比如,我们研究“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可以从三个大的方面来看,一是师范生的专业认知;二是师范生的专业情感;三是师范生的专业行为。这样,我们就将一个大的概念细分为三个维度。这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对这三个维度赋予相应的可以观测的指标,来测量不同个体的专业认知的程度差异。比如,我们设计一道题——“我确定我非常喜欢现在所学的专业”可以用来测量一个师范生的“专业情感”的一个指标。当然,一个维度只用一个指标来测量显然是不够的。一般而言都应该列出你想得到的尽可能多的指标,然而,在试测中进行排除和删减,直到保留最后的七至八个指标。针对研究的主题从概念到划分维度再到对每个维度赋予具体能够测量的指标,就是操作化的过程。
(2)编制调查工具,确定研究方法。根据操作过的结果,编制调查工具,针对调查对象进行测量。所谓的调查工具指的是调查问卷、访谈大纲、观察提纲等。一般而言,初步的调查问卷、访谈大纲和观察提纲都要进行初步试测,并且在试测过程中征询被调查对象的意见和建议,结合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信度、效度等方面的分析,对题项进行删减,确定最后正式调查的工具。就方法的选择来看,本科阶段主要用到的有:调查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历史研究法、非介入性研究、比较研究等。
(3)抽样。调查工具准备好后,就要依据自己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抽样。所谓抽样就是从被调查总体中,抽取出一部分,与调查总体保持特征上的一致性,换句话说就是要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对全部调查对象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抽样的目的是从被抽取样本的分析、研究结果来估计和推断总体的特性。对于本科毕业生而言,我们要求掌握几种最基本的抽样方式: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PPS抽样、户内抽样、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等。但对于本科生所从事的为完成毕业论文而开展的研究,一般要求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抽样。当然,对于许多做个案研究的学生而言,抽样是可以省略的,但一定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个案,基于什么理由,对研究可能会产生何种局限性。
(4)实施调查。一般包括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实地观察,访谈等。在历届的毕业生中,有些毕业生准备得早,而且,他根据自己未来的学习活动进行了规划,这个阶段就完成得相当顺利。比如,有个学生研究一个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这样,他就可以充分利用实习的时间完成实地调查、发放问卷和深度访谈,实习生活与研究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些学生的研究议题与自己的实习没有结合起来,这样,搞调查就相对来说要艰难一点。因此,建议大家要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和实习活动安排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问题,这样,就可以真正依托实习将自己的研究深入开展起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问题都能够在实习期间开展,这就需要研究者提前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联系研究对象,建立调查渠道和网络,便于调查的实施和开展。
(5)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对于观察类的信息,需要事先研制观察表格,针对不同的观察目标和对象,研制不同的表格,一边观察,一边及时记录。现代化的传媒工具给观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比如,如果研究一堂课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直接可以将这节课录制下来,课后,还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表格再进行验证和校正。对于访谈类的信息,一般需要用录音笔将其录制下来,利用空闲的时间快速整理,勾勒出重点信息,并作为下一次开展访谈的基础。所有这些文字类的资料,在分析时,一定要遵循这样的原则: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备份,其次,要对供分析的资料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现在,对于质性资料的分析软件常采用的是Nnivo10.0版。对于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析通常分下列几步:第一,对所有问卷进行初步筛选,尤其在编制问卷时需要设置一些“纠偏题项”,以方便统计分析时迅速发现无效问卷。第二,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编号。第三,录入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于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而言,需要掌握的统计软件为SPSS18.0。第四,对数据进行备份。第五,开始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www.xing528.com)
2.研究计划
一般而言,为了让我们的研究工作稳步推进,本科生在确定研究问题后,要按照上面的流程,制订一个研究计划,并且将自己的研究计划拿给指导老师看,听取老师的建议和帮助。研究计划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严格地执行,按期完成拟达成的目标。研究计划书的格式见表4-2。
表4-2 研究计划书格式表
从这个计划表里可以看出,一份严谨的调查,大概需要6~8个月的时间。因此,对于本科生而言,需要对时间有一个严格的控制,否则,研究就会草率。
当所有这一切都准备好以后,还应该按照要求,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填写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并且边研究边记录自己的研究进程,填写好本科生毕业研究记录卡,以便以后对研究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撰写毕业论文
研究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基础,一份好的毕业论文一定有一个好的研究,而一个好的研究并不必定是一篇好的毕业论文。这里,还需要广大本科生掌握一些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技巧。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可以从两大块来说:一是整体结构;二是写作技巧。
先看整体结构。毕业论文是严谨的专业研究论文,因此,必须按照专业论文的框架来行文,这样,一来显得专业,二来显得简洁明了。一般而言,一份好的毕业论文包括下述几个部分:
(1)导言。也可以叫引言,主要介绍这个问题是从哪里来的,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让读者能够快速地知道你所开展研究的宏观背景及大致方向。同时,介绍一下你研究这个议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研究综述。
(3)研究设计。
(4)研究分析与讨论。
(5)结论。用3~5段话高度概括你的研究得出哪些结论。
(6)研究反思。
尽管在许多教科书中并没有严格地规定要写研究反思。但我建议本科生在毕业论文中还是要实实在在地对自己的整个研究进行一番反思。这种反思可以从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数据采集、研究结论的获得等方面进行反思。因为,本科阶段的研究主要是为以后进一步开展研究奠定基础,有时候,一次深度反思给研究者带来的成长并不亚于实际开展一次研究。
(7)参考文献。要将你曾经参考过的那些论文文献一一列举出来。列举的顺序应该是:中文著作、中文论文、外文著作、外文论文。具体的列举形式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制定的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当然,现在许多大学根据实际情况在这个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研制了更符合学科特性的格式,本科生在列举时一定要先弄懂规则,这样,给人的印象会更专业、更认真。不能因为只是参考文献,就可以随意列举,以至于影响论文的严谨性。
(8)后记。对帮助过你的人致以谢意。
表4-3是一篇省优秀论文的目录,供大家参考。
表4-3 省级优秀论文目录表
续表
(五)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是为本科生以后参加正式的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发表专业演讲等做准备的。因此,是一项针对本科生各项能力的全部展示。参加毕业论文答辩需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
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这么做。在他们的常规意识里,研究是我做的,论文是我写的,还需要再缩写吗?事实是,他们往往说不好。写和说是两种不同的技能。如何在短时间内将一项庞大的研究成果向别人汇报,是一项非常高超的技能,你必须学会正确地取与舍,你必须事先预知评委对什么最感兴趣。因此,写一个缩写稿是必不可少的。他既可以让你胸中有数,信心满满,又可以让你在如何正确地呈现庞杂的内容上学会判断。
2.做好展示PPT
尤其是实证调查中的分析数据图表,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借助现代传媒工具就可以让评委更好地理解你的研究。在做PPT时需要控制好长度和呈现重点。一个本科生的答辩PPT一般不要超过15页(包括封面、目录和致谢,真正的内容页控制在10~12页)。答辩时不再阐述研究意义和价值,即使是非常重要的文献综述也会忽略。因为,这一部分内容在开题报告答辩的时候已经陈述过了。一般直接从研究设计入手进行阐述。要注意将你的重点放在你的研究数据分析和研究结论上,将评委的注意力引向你的研究重心,而不是旁枝末节。
3.模拟答辩
邀请三五个同学,开始模拟演讲,并请他们提出相关问题,对他们的提问进行梳理,并再次预测,还有可能遭遇评委的哪些问题,我应该如何应对。做完模拟答辩以后,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在脑中重现PPT与答辩稿中的内容,并自行演练。这样历练三五次,你就可以在论文答辩场向评委、老师、同学展示你四年来的“完善蜕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