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数学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既是我们探索实践的初步成果,也是正在研究的课题,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仅我们的毕业生在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了好名次的奖励,而且在就业竞争中有良好的表现,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探索的问题,我们仍在做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完善。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要把技能的训练贯穿整个本科阶段,要关注学生的师德修炼、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为应用型大学,作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师范院校,师范生一进校门就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我是一个未来的中小学数学教师,我要了解教育、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学生。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都要体现:我们在培养未来的中小学数学教师,并要把这种价值取向贯穿到整个本科阶段、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各类活动之中;还要关注教学技能和教师品德、专业素质之间的有机联系,整体训练,为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要协调好相关教学学院和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确保教学技能训练的一体化
从我校实际情况来讲,目前“教师教育课程”中75%以上由教育学院承担,甚至包括“教师口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都是由教育学院的教师承担。虽然“专业综合实践”是由本学院承担,但真正用于数学师范生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时间、空间极其有限,我们认为,“教师口语”以及相关的技能训练应该由文学院教师承担,“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该由学科教师承担,这样才能保证数学师范生应具有的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落实。(www.xing528.com)
3.要处理好考研与教学技能训练的关系
参加研究生考试,这既是本科毕业生对更高目标的追求,也是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检验,所以各类学校不仅鼓励学生考研,而且把考研被录取学生与就业学生放在一起计算毕业生就业率。这与教学技能训练的矛盾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有效地解决考研与教学技能训练的关系?我们的观点是: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提高学生对教学技能训练的认识;另一方面,必须要求考研学生完成必修内容的课程学习,直至第二阶段结束。
4.要完善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和奖励
各训练环节的落实关键在于指导教师,一份教案的修改、一节模拟授课的点评、一份观后感或总结报告的评价,不仅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更取决于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奉献精神,因为这些工作既无法用课时工作量来计算,也不可能用科研成果来衡量。修改学生的一份教案可能比自己写一份教案花的时间、精力还要多,有些要直接修改,有些要提修改建议;一节课的点评不只是简单地指出优缺点,更要剖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一份观后感或总结报告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其形式和过程的肯定或否定,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自己的思考、有没有自己的认识。如何使指导教师的外在动力与内在动力互相促进,形成内促外、外促内的良性发展,真正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和奖励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