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仅是一场宏大的政治革命运动,更重要的是一场深层次的社会革命运动、思想意识革命,目的是通过塑造先进的革命意识,培养适应新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阶级分析是中共认识社会的理论武器,阶级改造是中共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一个重要目标,劳动意识一般被作为衡量阶级改造成功的一个标准。是否接受并践行“劳动光荣”意识,往往被作为革命性的直观反映。劳动改造旧社会遗留的“贱视劳动”的思想意识,本身也是对“劳动光荣”观念的提倡,构成了“劳动光荣”的进一层含义。
按照中共对中国社会的阶级分析,边区需要接受阶级意识改造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知识分子,一般被划为小资产阶级,另一类就是旧日地主富农。
抗战爆发后,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中共对他们的基本判断是:这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一定的政治觉悟、革命理想和学习热情,大多数本质是很好的,但世界观基本未改造,带来了某些非无产阶级思想主要是小资产阶级思想”[6]479,因此与无产阶级革命的要求是有差距的。毛泽东指出:“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8]可以说,认同“劳动光荣”,就是实现改造的主导方面。
1939年3月20日至4月25日,抗大第5期师生掀起了一次突击生产高潮,来到延安的知识分子积极参加,高涨的劳动热情十分感人。李富春在《新中华报》上撰文盛赞这种精神说“现在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在一个月以前,或者是从未拿锄的文弱书生,或者是刚刚离开了大都市的富裕的家庭与学校而来延安的男女青年学生,或者历来是只知‘笔耕’的文艺人才,他们都下决心自觉地)改变了他们的习惯、生活与意识,拿起锄头,爬上山头,不怕风尘仆仆,不怕皮破血流,不畏疾病侵袭;兴趣豪迈,努力开荒,用锄头,用血汗,开辟了自己的新的人生!使劳动与学习,与工作,与战斗,从自己的实践中联系起来,使每人自己体会了、实践了‘劳动神圣’的光荣”[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以自己为例,谈道:“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我逐渐熟悉他们,他们也逐渐熟悉了我。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根本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2]851他认为由觉得做劳动的事“不像样子”到认同劳动,就是感情变化的表现。中国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需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个改造”,“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2]861。知识分子要改变阶级,就要“学习工农兵”[2]859,即改造自己的劳动意识。
对旧日地主富农的改造,更明白地突出了劳动意识教育的地位,对劳动是否有感情,被视为阶级改造成功与否的标准。陕甘宁边区大部分地区经过土地革命,加上减租减息政策的推行以及中共的大力推动,大量旧日地主富农转向参加劳动,放弃或减轻封建剥削,接受改造。这方面中共树立的典型代表是延安东关的张永泰。《解放日报》宣传“张永泰道路”时突出说明是劳动使他们过上了“光荣的日子”。张永泰在给毛泽东、朱德中秋贺词中说:“我现在觉得,靠自己劳动过活,是最体面、最快活的。”[10]在春节宴请各界时,他“畅述他自己亲身参加劳动后丰足愉快的生活”,引得诗人柯仲平为他口占一诗,中有“百姓要享福,地主变农夫”句。[11]关于涟(水)东地主张洪贵,《解放日报》报道说,张氏原有二百亩田,一家八口靠八个雇农劳动过活,收入虽然不少,但因人口多,大生活仍不怎么好,而现在他种三十六亩田,养五口猪,伙养一头牛,雇半个人工,主要靠全家自己劳动,生活得蛮好。因此,张洪贵得出结论:“那时专靠剥削别人劳动,是最不光荣的”,现在“自耕自食的劳动者生活,是最幸福的”。[12](www.xing528.com)
中共在理论上坚信劳动能够改造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土改时规定属于旧日剥削阶级的成员向劳动阶级身份转化需要一定的劳动时间,“地主劳动五年,富农不剥削三年,即可改变成分”,“因为他们的土地、财产已经平分了,又有这许多年的劳动,是可以把人加以改造的”[13],变得认同“劳动光荣”的。
虽然“劳动是工农群众的固有的优良品质”[14]481,但劳动人民中,因受统治阶级长期压迫和愚弄,“普遍的存在‘劳动下贱’和‘穷是命里注定’的不正确和宿命的想法”,也是需要改造的。大生产运动中开展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简称劳模运动)就定位于改造思想意识,并“表扬奖励好劳动,使人民在思想中认识到劳动并不是下贱的事,只要好好劳动,也可以敢富发家的”。[15]753还有一些出身工农却长时间脱离劳动的人,如军人,思想上也会发生变化,也需要劳动来强化,如八路军三五九旅的屯垦。在对战士的教育中指出,战士都是劳动阶级出身,向来过惯了劳动的生活,而且战士们现在进行的生产是一种新的劳动,是没有地主资本家剥削的劳动,是为了抗战、为了革命的劳动,虽然是艰苦的,却是光荣的、兴奋的。[14]469而毛泽东表扬部队的生产劳动带来了积极意义的副产品中就包括“增强劳动观念”。
边区改造“二流子”运动也定位于以“劳动光荣”的观念去改造他们的不良社会意识。边区划分二流子、半二流子和非二流子的区别,“应以对生产的关系,即生活来源”为主要标准[15]693,也就是说,劳动是主要的参考因素。在改造中强调,在边区“二流子的存在,已不是社会制度的产物,而是旧日寄生意识的残余”[15]688。改造“二流子”工作“是人民的意识的改造”。[15]688—689“劳动光荣”意识的提倡,就是对“二流子”进行劝说乃至强制改造的合理性基础。
通过“劳动光荣”意识的塑造,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牢固树立了自身劳动阶级代表的形象,成功地团结了广大工农群众于自己的身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且为社会主义社会新人的形成开辟了道路,开创了通过劳动实现思想意识变革和民众自身革命的创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