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耕作方法改良效果显著

农业耕作方法改良效果显著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边区农作法之落后,产量之不高,故计划三十年度之农业生产以普遍改进农作法,提高粮食产量,局部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为中心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通过施肥,恢复地力,增加了粮食产量。[13]740由此可以说明,农民多锄草的耕作习惯逐渐形成。通过农业耕作方法的改良,边区农作物产量得到显著提高,由原来收获谷子1垧,收粗粮8斗,草300斤,提高到收获谷子1垧,收粗粮3石,草800斤。

农业耕作方法改良效果显著

对于增加粮食产量而言,开垦荒地不失为一项有效的政策,但是随着垦荒面积的不断扩大,粮食增产的空间反而越来越小。1939年边区增加耕地面积为1045832亩,增产粮食10000斤;1940年增加耕地面积为1701763亩,增产粮食60000斤[13](85—86),显然,依靠垦荒来增加粮食产量的空间已非常有限。“鉴于边区农作法之落后,产量之不高,故计划三十年度(1941年)之农业生产以普遍改进农作法,提高粮食产量,局部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为中心任务。”[4]97所以改良耕作方法成为边区农业增产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1.深耕。深耕有三项要求:第一就是多耕。“华池劳动英雄王万魁去年(1943年)的高粱糜子地空翻过三次,豆类地空翻了两次,才使每亩的收获量,比前年提高了五升多。据此证明,今后的耕地,不但要在春耕前,先空耕一两次,特别应当提倡秋翻地。”[13]734所以秋翻地好处颇多,有农谚讲:“你有粮食仓,我有秋翻地。”第二是犁地深。犁地要深到七寸,甚至一尺,以至翻起生土。“生土第一年多上粪后,宜种荞麦、蔓青(菁),老麻子;第二年可不上粪,种什么庄稼都可以,所以他们(指定边张成仁、延长杜雄、贺福来三位劳动英雄)说:‘生土好比年轻娃,又能吸雨又劲大!’”[13]735第三是细耕。要求土都要翻过,不留生土梁。关中新正县“三区三乡的罗新发,每步宽的地耕了十犁(别人只耕八犁),因而去年(1943年)他的麦子单独地没有被冻坏,每亩地反比别人的多收了一斗”[13]735

2.施肥。施肥对于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边区政府积极倡导农民多施肥。如“镇原劳动英雄安兆田60亩麦子,每亩平均上粪15驼,另有11亩糜子,也是每亩平均上了15驼,比往年多上了一倍。环县劳动英雄李生华,去年的糜子,每亩上粪6.5驼,荞麦上10驼,谷子上了20驼,麦子上10—15驼,洋芋上10驼,平均比往年多上了一倍多。定边劳动英雄刘兴太,去年(1943年)每垧荞麦,上粪约2000斤,洋芋每垧约上1800斤,糜子每垧约600斤。植棉英雄郭秉仁的棉地,每亩平均上粪5000—6000斤。另外,新正县的少数地方,还给麦子上了浮粪;赤水县去年9000亩秋田中,有7000亩平均每亩上粪2.5车,而往年秋田上粪的至多只有50%,而去年却达80%”[14]68。随之农民施肥普遍展开。为了解决肥料缺乏的问题,边区开展积粪运动,“除了提倡‘天天垫圈’‘人人拾粪’外,延川县修厕所(边区农村在此之前没有厕所)的办法,应当推行到延属其他各县”[11]737。通过施肥,恢复地力,增加了粮食产量。(www.xing528.com)

3.锄草。抗战以来,边区政府积极号召农民多锄草,得到农民的响应,如延安县将60%的劳动力组织在扎工、变工队中,做到川地锄草三次,山地锄草二次,6000亩谷子和120000亩杂田都锄三次,赤水一区的谷子、高粱、玉米都锄过三次,有的还锄四次,如蒲家川蒲天英的六亩高粱、五亩玉米、十三亩谷子都锄四次,杨家川杨显荣的谷子在农历六月底,就已锄过四次。总之,1943年边区各地秋田锄草次数,平均要比往年多一次以上。[13]740由此可以说明,农民多锄草的耕作习惯逐渐形成。

通过农业耕作方法的改良,边区农作物产量得到显著提高,由原来收获谷子1垧,收粗粮8斗,草300斤,提高到收获谷子1垧,收粗粮3石,草800斤。[13]7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