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而成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互发生冲击碰撞的地区,也是汉代中原王朝与北方匈奴族政权的必争之地。汉代墓葬主要发现在北起阴山南麓、南抵晋陕、东接张北坝上草原、西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的广大地区。而东汉时期的墓葬主要发现在包头及其周围地区,此外在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的三段地也有发现。文献记载表明这一带是南匈奴主要的活动区域,包头及其周围地区也发现了不少有殉牲现象的东汉时期墓葬,有学者认为这些墓葬中可能包含有匈奴文化因素㉚,但没有从随葬品组合方面讨论其族属。以下就部分有殉牲现象的东汉时期的墓葬进行分析㉛:
召湾M64。方向12度,被盗严重。有封土、长斜坡墓道的多室砖墓,多人合葬。墓门外侧有一羊头骨。随葬品主要有陶罐、案、盘、耳杯、井等,还有铜镜、货币以及石料装饰品等,其中R型陶罐与神木大保当汉墓中的H型罐相似。
召湾M67。方向112度,被盗。有封土、长斜坡墓道,中轴线布局多室穹隆顶砖墓,葬人数量不清。前室西侧有一堆散乱畜骨。随葬品主要有釉陶盆、罐、耳环、盘、灶等,还有铜泡钉、货币及石器等。
图十二 南匈奴墓葬出土骨器
1.刀(98M2:10) 2.刀(M23:20) 3.刷(98M2:14) 4.鸣镝(M72:20)
5.簪(M1:10) 6.簪(M95:2) 7.簪(M93:11) 8.簪(M1:9)
9.匙(M5:3) 10.箸(M74:2 ) 11.箸(M74:4) 12.箸(M74:3)
13.箸(M74:3) 14.箸(M72:5) 15.簪(M1:11) 16.簪(M93:10)
17.笄(M81:1) 18.铲形器(98M2:11)
(1、2、3、18为神木大保当出土,4、6、7、10、11、12、13、14、16、17为包头召湾出土,5、8、9、15为补洞沟出土)
图十三 南匈奴墓葬出土石器
1.砚(98M1:30) 2.镇(M91:8)
3.石雕(M91:19) 4.灯(M79:4)
(1、2、4为包头召湾出土,3为神木大保当出土)
召湾M70。方向105度,被盗。斜坡墓道单室砖墓,双人合葬。棺床西侧随葬一件完整羊头骨,东侧有鱼、兔骨及鸡蛋壳等。随葬品主要有陶壶、灶及铜铺首、刷、车马器(镳、衔、轭首饰、轴头饰、叀、轶、盖弓帽、当卢、较等)、货币、残漆器等。(www.xing528.com)
召湾M91。方向100度,被盗严重。有高大封土堆,长斜坡墓道,中轴线布局多室穹隆顶砖墓,双人合葬。墓葬填土中发现不少牲畜骨骼,棺上有不少石块。随葬品主要有陶罐、耳杯、碗形器、灯、盘等,还有石屋、石碑、石柱、石镇、铜铺首、铜镜等。尤其是罐的质料、形制与神木大保当墓地的E、G型罐相似,A型陶罐与张龙屹旦汉墓Ml的罐相似,B型罐与补洞沟墓地的A型罐相似。
召湾M93。方向350度,被盗严重。斜坡墓道、多室穹隆顶砖室墓,多人合葬。随葬品有陶罐、灶、案、盘、井、耳杯等,还有铜泡钉、铜镜、铁剑、骨簪、石料耳坠等。
三段地汉墓M8。方向185度,被盗。长斜坡墓道土洞墓,单人葬。墓内随葬马头骨四个。随葬品主要有陶三足盘、盆、铜马衔、马镰、当卢、弓形器、车叀、车、盖弓帽及“契刀五百”钱等。
三段地汉墓M12。方向170度,被盗。长斜坡墓道土洞墓,墓底铺砖,双人合葬。随葬有猪、羊骨及鸡蛋。随葬遗物主要有陶小口罐、中口直腹罐、侈沿罐、灶、甑等,还有漆器、海贝、珍珠、琉璃瑱和“货泉”等。其中的侈沿罐与大保当南匈奴墓葬中的B型罐相似,小口罐和中口直腹罐的形制与其他地区差别很大。
三段地汉墓M25。方向190度,被盗。斜坡墓道单室砖墓,单人葬。墓室有猪、羊、鸡的骨头。随葬品有陶罐、扁壶、壶、仓、灶、釜、人俑、鸡俑、狗俑以及铜“货泉”等。
召潭M3。方向275度,被盗。有封土,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墓,双人合葬。在墓室与墓道接合处发现一件完整羊骨骼,填土中有羊头骨和大牲畜长骨及头骨残块。随葬品有釉陶樽盖、俑和鸡俑等。
以上这些墓葬的时代均为东汉中晚期,形制与同时期的汉式墓葬没有区别,墓葬方向不一,以多人葬为主,都有殉牲习俗。随葬品组合中,陶器以富有“匈奴文化因素”的陶罐为主,同时也有汉文化的器类,墓葬中也多随葬有民族特色的铜、铁、玉石、骨器和质料多样的装饰品。考察南匈奴在东汉时期活动的地望,结合上文中分析的南匈奴墓葬的几个特点,可以认定这些墓葬的墓主人为南匈奴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