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北地区汉代墓葬及王氏姓氏分布

陕北地区汉代墓葬及王氏姓氏分布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九南匈奴墓葬出土陶罐1.M72:22.MI:33.M91:154.M72:3 5.96SDM4:7 6.M1:3 7.M6:2 8.96SDM21:8 9.96SDM5:1010.96SDM18:10 陕北地区的汉代墓葬目前主要发现在今绥德、米脂、神木、定边、靖边及榆林等县境内。秦汉魏晋时期,王氏不但是中原地区汉族的一个大姓,而且也是边疆地区各内附少数民族中喜欢用的姓氏,如在两汉魏晋时期的匈奴、乌桓、羌、氐、巴氐及西南夷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王”姓。

陕北地区汉代墓葬及王氏姓氏分布

图九 南匈奴墓葬出土陶罐

1.M72:2 2.MI:3  3.M91:15  4.M72:3
5.96SDM4:7    6.M1:3   7.M6:2
8.96SDM21:8   9.96SDM5:10 10.96SDM18:10
(1、2、3、4为包头召湾出土,10为张龙屹旦出土,5、8、9为神木大保当出土,6为李家套子出土,7为补洞沟出土)

陕北地区的汉代墓葬目前主要发现在今绥德米脂、神木、定边靖边榆林等县境内。在发表的资料中,以神木大保当墓地最为重要。大保当墓地是东汉中期兴起的大保当城内居民的一个墓地,发掘资料表明,在大保当城内也出土有与墓葬一致的遗物,如神木大保当汉墓出土的A、B、C、D型陶罐,陶盆、瓦当、铁釜、铁箭(剑?)、铁斧等,在城的周围也发现有几片同时代的墓地。故发掘者认为此城是东汉政府安置内附南匈奴所设置“属国”的判断有一定的道理,但就墓葬的族属而言,并没有确指哪些墓葬为南匈奴墓葬。以下对大保当墓地几座有特点的墓葬进行分析:

96SDM4。方向130度,被盗。多人合葬,有封土、长斜坡墓道的多室砖墓,墓葬用画像石装饰,墓道内有羊骨,墓道近门处发现两件陶罐(Bb型和C型各一件)。出土遗物以陶器和漆器为主,大多残破,还有不少骨器、铜饰件、货币和残铁器等。

96SDM5。方向127度,被盗严重。双人合葬,有封土、长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墓葬用画像石装饰,甬道内有狗、兔等动物骨头。随葬品主要有陶罐(Bb型两件)、铜箍、货币及骨器、铁器和残破漆器等。

96SDM9。方向11度,被盗。双人合葬,有封土、长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墓,墓葬用画像石装饰,甬道内排放一层动物骨头。出土遗物有陶罐(E型)、壶、案、鼎、勺、彩绘陶片,还有铜马衔、盖弓帽、货币及骨器等。

96SDM10。方向107度,被盗严重。有封土、长斜坡墓道的多室砖墓,没有发现画像石,墓葬前室西北和西南角分别堆放着狗、马或牛的骨头。出土遗物有半块云纹瓦当。

96SDM17。方向104度,被盗严重。双人合葬,长斜坡墓道双室砖墓,墓门用画像石装饰,前室出土一件羊头骨。出土遗物有陶豆、灯以及骨刷和“货泉”“五铢钱”等。

98M2。方向11度,墓葬被盗。多人合葬,有封土、长斜坡墓道的多室砖墓,墓葬用画像石装饰,填土中有碎砖块、动物骨头及残铁器,墓道底部有一完整的马头骨和零散的马骨,前室发现有马头骨和零散马骨,耳室内也发现有狗、鸡、兔等的骨骼。随葬遗物中陶器有罐(A、B、G、J型)、盂、瓶、灯,铜器有带钩、环、扣、盖弓帽、小铜器,铁器有斧、锸、铲、刀,骨器有刀、骨片、刷、箸和铲形器等,此外还有一些包金铜饰件和包金铜环等。(www.xing528.com)

图十 南匈奴墓葬出土铜器、铁器

1.铁刀(98M2:34) 2.铁刀(M8:1) 3.铁钉(98M2:36) 4.铜扣(98M2:23)
5.铜环(98M2:16) 6.铜衔、镳(M9:7) 7.铜带钩(98M2:32)
8.铜盖弓帽(98M2:17) 9.铁釜(M5:2) 10.铁铲(98M2:21) 11.铜车马器(M1:4)
(1、3、4、5、6、7、8、10为神木大保当土地,2、9为补洞沟出土,11为李家套子出土)

图十一 南匈奴墓葬出土装饰品

1.铜手镯(M72:19) 2.铜饰牌(M9:3)
3.料石耳坠(M93:3) 4.水晶珠(M16:13)
5.玉耳瑱(M74:7) 6.铜耳环(M9:5)
(1、3、5为包头召湾出土,2、6为补洞沟出土,4为神木大保当出土)

96SDM23。方向115度,被盗严重。所葬人数不清,有封土、长斜坡墓道的多室砖墓,墓葬用画像石装饰,墓道近门处有铁刀一件,封门砖附近有陶罐一件。随葬遗物中陶器有罐(A、B、C、G型)、盆、灯及碎陶片,铜器有铜包边、饰牌、泡及货币等,还发现有骨刀、圆木等。

以上几座墓葬的形制与同时期的汉式墓葬一致,丧葬习俗均有殉牲现象,随葬遗物既有典型的匈奴陶器(即报告中的B型罐),同时还随葬有民族特色的铜、铁、玉石、骨器和质料多样的装饰品。结合文献记载,南匈奴在东汉时期的活动区域和上文分析总结的南匈奴墓葬的几个特点,可以认定这些墓葬的墓主人是内附的南匈奴人。

绥德黄家塔东汉画像石墓M9。方向21度,被盗严重。所葬人数不清,斜坡墓道仿砖石室墓,墓葬用画像石装饰。随葬遗物有陶罐三件,其中两件(原简报图八,1一2)形制与李家套子汉墓和神木大保当汉墓中的B型罐相似。还出土有铜弩机、铜箍、玉含、玉塞、玉眼罩、玉遂以及骨器等。绥德黄家塔东汉画像石墓群先后发掘了九座墓葬,墓葬排列有序,已经确认的墓主人有王威(M4)、王圣序(M6)、王君(M7)。此墓地当为王氏家族墓地。从墓葬形制和一般认为“王”为汉族姓氏的观点看,M9墓主人的族属应为汉族,但如果从墓葬中的随葬品以及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演变的角度考察,M9墓主人可能为内附匈奴族,或至少是墓主人与匈奴有很密切的关系。秦汉魏晋时期,王氏不但是中原地区汉族的一个大姓,而且也是边疆地区各内附少数民族中喜欢用的姓氏,如在两汉魏晋时期的匈奴、乌桓、羌、氐、巴氐及西南夷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王”姓。王氏为匈奴大姓,《汉书·功臣表》《汉书·匈奴传》《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都有记载,如“潦悼侯王援,以匈奴赵王降侯五百六十户。元狩元年七月壬午封,二年薨”。又如“信成侯王定,以匈奴乌桓屠骞单于子左大将军率众降,侯千六百户”。两汉时期,王朝对于内附和投降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多封王授侯,因俗而治,予以优厚待遇,甚至在军队中有许多高级将领也为胡人。黄家塔墓地M4墓主人王威,官至持使节护乌桓校尉,M7墓主人王君官至辽东太守。既然在家族墓地中出现过持使节护乌桓校尉这样的人物,按照汉朝的“因俗以治”“以夷制夷”的统治惯例,加之墓葬中出土的匈奴文化的陶器以及其他随葬遗物,此墓地也可能为南匈奴人的墓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