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阳和桃李芳菲成果:苏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研究

阳和桃李芳菲成果:苏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研究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使文物枯骨生肉也是文物医生们的使命。潘炼在一次访谈中,对考古发掘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进行了概述:先拍照,记录原状,然后清洗。目前苏派主要使用浸泡的方式,再辅以物理方法进一步处理。于潘炼而言,修复工作一是保证了文物的原貌,二是恢复了文物的原貌。通过修复,他力求让每件残损青铜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价值得以更全面的展示,也让我国古代先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阳和桃李芳菲成果:苏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研究

王金潮在不断提高自身修复水平、研究中国青铜器工艺发展史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后辈的培养。多年来,他手把手地带徒弟们对青铜器进行观察、清洗、除锈、加固、整形、补全、缓蚀、封护、研究,耐心地将徒弟培养成青铜器修复的好手,一如当年他的师父带着他一点点找到青铜器修复的门路。

为将优秀的传统技艺和宝贵的经验、技能更好地延续和传承下去,自2018年开始,南京博物院组织牵头“传帮带,师传徒”工作,传统技艺与技能传帮带拜师仪式在南京博物院隆重举行,鞠躬敬茶、呈拜师帖、师傅回帖等一系列流程显示出了“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文物修复队伍的扩大,夯实了文物保护科技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储备,着重培养了一批青铜修复业务骨干人才。“传帮带”师承制度的完善,使苏派传统青铜修复技艺免受濒临失传的危险,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一项源头活水。

图2-37 苏派青铜修复拜师仪式

图2-38 2018年南京博物院举行传统技艺与技能传帮带拜师仪式

图2-39 南京博物院传帮带活动第一批全体师徒合影

青铜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奔流不息,苏派第四代传人——潘炼,自2004年来到南京博物院技术部工作,从第一次接触青铜器文物的修复到现在,已经整整14年了。十余年如一日地从事金属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潘炼先后主持或参与了郑州、烟台、江阴、扬州、镇江、无锡等多地博物馆的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逐渐成为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青铜器文物修复的骨干人员。饱含对文物的虔诚与敬畏之情,他在青铜器保护与修复方面有许多深入独到的研究。

按文物修复行规,通常情况下器物缺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可以不对其进行修复。不过,在对铜器保存情况、原料、造型、工艺、纹饰等方面进行仔细分析后,根据器物自身的痕迹并与考古出土发现的同类匜鼎进行类型学对比分析,潘炼基本可以判断出器形和鼎耳、鼎足等部位的形制规格。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使文物枯骨生肉也是文物医生们的使命。医生救人小到门诊、大到手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不敢有一丝疏忽大意;文物医生同样如此,即使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只要尚存一丝希望,也要尽力挽救它的生命。在潘炼的不懈努力下,若干件历史悠久、价值丰富的国之重器重现往日生机。他明白,修复后的青铜器不但可陈列展览服务于大众,更能为我国青铜文化提供科学的研究价值。除此以外,他还发明了文物修复专用固定机械手臂和文物矫形仪,解决了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人为操作文物的安全问题,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潘炼在一次访谈中,对考古发掘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进行了概述:先拍照,记录原状,然后清洗。清洗过后,对青铜器文物表面的锈蚀要进行大致的处理,以便于看清器物上面是否有铭文或花纹,以及整体工艺。目前苏派主要使用浸泡的方式,再辅以物理方法进一步处理。多年前,青铜器修复师们用普通的清水清洗青铜器,但清水中的氯离子会逐渐加深青铜器的锈蚀。现在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清洗都使用去离子水纯净水蒸馏水。更科学的方法可以使用酒精,酒精能代替水起到浸泡的作用。接下来是对青铜器文物进行整形,长期埋藏在地底下的青铜器会因地壳运动受挤压而变形,修复师要把变形的部位调整为器物原来的形状。整形后要根据器物的实际情况,或用铜皮,或用锡块,或用环氧树脂胶等来进行补配。补配过的地方难免有高低的差异,修复师需要通过打磨尽量消除补配过高的痕迹。打磨后则要进行纹饰的雕刻,有花纹的地方需要刻画成原来的样子。最后一步便是作色,作色要用纯天然的虫胶,即从虫子身上提炼的油,兑酒精稀释后调矿物颜料丙烯颜料进行着色。虫胶是很传统的工艺,古代就一直在使用(古代还会用桃胶动物胶、骨胶等),同样是为了将矿物颜料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膜,既恢复了古朴、自然之感,又对文物本体进行了保护。现代着色的方法多种多样,也可以使用家具上喷的清漆,不过清漆味道大、含苯,长期接触这些化学试剂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可见文物保护的科学方法还在不断更新、改良中。

图2-40 潘炼在展厅查看青铜灯修复情况

图2-41 拜师贴与回徒帖

图2-42 潘炼在修复青铜佛像

十几年的修复与研究工作中,潘炼接触了成千上万件珍贵的文物,从战国兽首鼎、战国五山镜、春秋青铜簋、博山炉到汉代摇钱树,每年都要修复大大小小五六十件青铜器。他深知对待不同文物的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在兽首鼎的修复中,他使用石膏翻模的方法复原器物的器型与纹饰;在五山镜的修复中,他使用传统的白蜡进行封护,以确保器物不受潮、不生锈;在摇钱树的修复中,他选择EVA-1作为加固连接材料并设计制作了摇钱树保护罩及辅助固定装置,解决了摇钱树安装时的重力分配问题,以及文物搬运和保存时的固定问题;在三尊铜鎏金佛造像的修复中,根据佛造像本身有些烟熏火燎的痕迹,判断出这三尊佛像应该是一直供奉在佛堂里面的,为了修旧如旧,他没有把整个佛像都清洗干净,只是在部分位置修复出原本的铜鎏金工艺,让参观者可以直观感受到器物的本来面貌,更多地保留了文物的历史痕迹。

于潘炼而言,修复工作一是保证了文物的原貌,二是恢复了文物的原貌。要想不断地提升自身修复水平,就必须不断地认真学习掌握文物保护的知识,努力学习继承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和各类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积极探索现代高科技手段用于文物保护修复的方法。通过修复,他力求让每件残损青铜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价值得以更全面的展示,也让我国古代先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苏派第四代传人——王玮,不仅参与了淮阴高庄战国墓青铜器修复、江都大桥镇南朝窖藏等青铜器修复和镂空铜器铸作工艺研究,还著书立说。其编写的《中古美术——南北朝至唐青铜容器综论》以工艺技术为主线,对南北朝至唐代青铜容器的铸造工艺、金属成分和金相分析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这对认识南北朝至唐代青铜器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在检测分析和科学评估器物保存状态的基础上,通过脱盐清理、去除有害锈、整形、焊接和粘接、补配、加固、作色作旧、封护等一系列的工序,使破损或腐蚀的青铜器得到了妥善的保护。(www.xing528.com)

图2-43 王金潮指导徒弟王玮修复文物

苏派青铜器修复技艺另一分支在安徽博物院的发展同样声势浩大,流传至今已有第五代传人,修复青铜文物一万多件,其中不乏楚大鼎、龙虎纹鼓座等国之重器。第三代传人金润生之子金学刚,14岁那年跟随父亲来到合肥学习并参与青铜器修复工作,半个多世纪的伏案工作使国家数千件破碎文物恢复原貌。1985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铜奔马”奖后,他又承担了国家文物局委托安徽省博物馆举办的三期全国青铜器修复技术培训班的任务,为全国27个省市博物馆培养了40多名青铜器修复技术人员。

苏派第四代传人——靳鹏、曹心阳,在继承传统修复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改进传统工艺,创新性地引入现代科技保护手段和方法,使传统和科技相结合,更加适应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苏派不仅在焊接、作色、补配、除锈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各代传承人还能兼容并蓄,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材料对原有工艺进行革新。例如,焊接过程中不用松香,而用传统的焊药水;矫形技术中加入了加温矫形法;补配技术中用石膏翻模或失蜡法铸出补配件。

安徽博物院苏派青铜修复技艺传承人们在古代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领域先后发表了《一面汉代博局镜的保护修复》《周代铜罍的修复保护》《唐代花鸟镜的保护修复》《青铜甗的保护修复》《西周鸟形钮三足盉的修复》《窃曲纹鼎的修复与分析研究》《铅同位素比值法研究辽宁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出土铜器的矿料来源》等论文,分析保护修复中的文物病害和技术难题并制定技术路线,为了解文物保存状况及各地区的青铜器铸造工艺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图2-44 王美诗与王金潮

图2-45 安徽博物院金学刚在修复铜器

为提升皖北地区博物馆修复人员专业素质,大力开展文物修复工作,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淮北工作站于2016年12月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它是设立在淮北市的专业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机构,它的建立对于促进安徽省文物保护工作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托文保中心的专业场所与设备,修复专家们承接了多项馆藏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如蚌埠市博物馆藏汉代博局镜、滁州市文物管理所藏周代铜罍与东周时期青铜甗、绍兴市文化发展中心馆藏唐代花鸟纹镜、芜湖市无为县文物管理所藏西周鸟形钮三足盉……这些文物移交到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时,都未经任何修复保护处理,仍保留着出土时严重变形、残缺、裂隙等本体病害。苏派青铜修复技艺传人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对它们的成分和金相组织进行了研究,并对锈蚀产物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腐蚀机理,然后采用传统工艺进行拼对、整形、焊接、补配、作色、封护,充分还原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2018年7月24日,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靳鹏获得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在30多年的文物修复工作中,他完成了几十项省内外修复项目,修复保护文物近万件,为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图2-46 安徽博物院苏派传人——靳鹏

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与千百年前的历史进行对话的特殊生命体验,修复者通过“格物”来“致知”:他们用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身。两个时空的对话通过文物贯穿古今,身处当今而回首历史的沧桑,会更能体悟文化的底蕴和历史的根脉。

图2-47 安徽博物院苏派传人修复的龙虎鼓座

图2-48 安徽博物院苏派传人修复的龙虎尊

图2-49 安徽博物院苏派传人修复的蔡侯墓莲瓣铜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