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潍坊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研究:东关李的时代贡献

潍坊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研究:东关李的时代贡献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乾隆、嘉庆之后,“潍坊造”青铜器开始进入成熟期和快速发展期。乾嘉学派的兴起使潍坊出现了以陈介棋为中心的“山左”金石圈,极大地推动了潍坊派仿古铜器的发展。山东潍坊派仿制老铜器的方法是先塑蜡胎,再以此为模,披砂翻铸铜器。“潍坊派”的做锈方法因时间短,很难有地子出现,锈层显得浮薄松软。据此可知,“东关李”是潍坊派青铜仿制与修复技艺的始祖。

潍坊派青铜文物修复技艺研究:东关李的时代贡献

潍坊冶铸铜器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中后期,商品贸易迅速发展,收藏、鉴赏古物之风盛行,山东地区青铜器的作伪业也日渐兴盛。山东的青铜作伪主要是在潍县地区,明清时期在此已经形成专门从事青铜器冶炼、铸造的仿古铜作坊,相继培养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艺人。清乾隆、嘉庆之后,“潍坊造”青铜器开始进入成熟期和快速发展期。乾嘉学派的兴起使潍坊出现了以陈介棋为中心的“山左”金石圈,极大地推动了潍坊派仿古铜器的发展。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晚年号海滨病史、齐东匋父。道光年间进士,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在清翰林院任职,官至编修。他毕生精力都用于搜集金石文字,研究金石学,善于拓墨。

民国时期,繁荣的古玩市场给潍坊青铜作伪业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众多作伪高手涌现出来,有以錾刻花纹、铭文见长的范寿轩,有既擅长刻细笔道铭文又擅长翻砂的王荩臣、王海父子,还有展书堂、赵允中、李玉彬、李玉堂、胡延贞、潘承霖、李懋修等。随着战争的爆发,古玩市场萧条、衰落,经济呈现下滑的趋势,包括“潍坊造”在内的诸多古玩作伪行业逐渐销声匿迹。

山东潍坊派仿制老铜器的方法是先塑蜡胎,再以此为模,披砂翻铸铜器。铸出的器物多体重壁厚,有砂眼,经打磨修整后,涂以盐酸等化学材料,埋入地下,盖上湿麻袋,不时喷水,保持潮湿状态,使铜器自然生锈,然后上蜡,冒充传世已久的熟坑铜器。对于造型复杂的铜器,就将耳、足、身分铸后,用焊锡拼焊组装成器。“潍坊派”的做锈方法因时间短,很难有地子出现,锈层显得浮薄松软。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重视民营手工业的生产与经营,完善了相关政策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以期复兴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20世纪50—60年代,郭兰村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室,重点发展风筝、仿古铜、拓片等7种潍坊传统特种手工艺,潍坊仿古铜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辉煌发展时期。

图2-11 潍坊派青铜仿制与修复技艺传承谱系图(www.xing528.com)

《潍县志稿·特种手工业》曾有记载:“仿铸古铜始于东关李姓,所仿三代秦汉彝器,佳者可以乱真。”据此可知,“东关李”是潍坊派青铜仿制与修复技艺的始祖。第二代传人是其女婿刘茂修和程子顺、程子方兄弟俩。清末民初,“东关李”的徒弟程子顺和其弟程子方在潍坊城内建立专门仿造古铜器的法古斋和仿古斋,在当时小有名气。第三代传人是潍坊东关大街铜艺人程守仁和玄祖基,1949年后作为潍坊仿古铜技艺的代表人物,受邀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工作会议,并被授予“全国老艺人”的光荣称号。第四代传人化名“大程子”,曾工作于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后转行;而季传志和武春香继承了传统潍坊仿古铜工艺,包括塑模、翻砂、錾刻、挫花等技艺,尤其擅长上假锈、鎏金、包金等技术。

图2-12 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老艺人及徒弟合影

图2-13 玄祖基与徒弟武春香

潍坊派青铜仿制与修复技术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面貌,具体体现在浇铸造型、錾刻纹饰、补配拼凑、作假锈等表面装饰技术,尤其是翻砂法和失蜡法更是巧夺天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