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派形成于清光绪年间,是民国时期仿造古铜器重要的四大派系之一。据传,其创始人是当时在清宫造办处古铜局负责修复宫廷内珍藏的历代青铜器的“歪嘴于”[1]。据《北京民俗文化宝地:百年琉璃厂》记载,“歪嘴于”是河北衡水人,清光绪年间他曾负责修补故宫的古铜器;辛亥革命期间,他在北京前门内前府胡同开设“万龙合”古铜作坊,从事修复古铜器的工作。在此期间于师傅还收徒传艺,据说“歪嘴于”前后一共收过7个徒弟,其中最有名的两个徒弟是郭树根和张泰恩。郭树根在慈云寺庙修古铜,人称“古铜郭”[2];张泰恩是“歪嘴于”最小的徒弟并最终继承了他的衣钵,人称“古铜张”。这两代人开创了京派古铜修复的先河。
图2-2 张泰恩先生
辛亥革命前后,张泰恩将“万龙合”改名为“万隆合”古铜局,作坊搬迁至崇文门外东晓市大街路北,主要为琉璃厂古玩商修复青铜器。他既能刻伪字,又能作伪锈,技艺颇精。期间共收11位弟子,其中7位成为第三代北京派青铜修复技艺的中流砥柱,分别是张文普、贡茂林、王德山、张子英、张书林、赵同仁和刘俊声。之后,由张文普掌管的万隆合生意红火、广聚人才,他陆续收了7个徒弟:张兰会、高英、赵振茂、李会生、冀永奎、贡聚会和侯振刚。而王德山则研究发明了“漆地磨光”作假地子和“点土喷锈”作假锈色的新技术,可以把残破严重的铜器部位修复到与原部位浑然一体、难以分辨。故宫博物院藏民国时期仿商代人面盉和铜觯皆出自他手。20世纪30—40年代,王德山又先后培养了刘增垒、毛冠臣、杨政填、王喜瑞、贾玉波、王荣达、王长青、杨德清等徒弟。直到现在,北京各大博物馆的修复骨干人员也多是由“北京派”的“古铜张”和“古铜郭”传承下来的,承袭了前代的基础而又有所突破,修理青铜器的手艺也各有千秋。可见从第三代开始,“北京派”真正形成了“桃李满天下”的格局。
图2-3 北京派青铜修复技艺传承谱系图
北京派青铜修复技艺发展到第四代,多数弟子在1949年以后进入各地博物馆继续主持国家重大考古发掘文物修复项目,悉心钻研青铜文物修复的新技术、新方法,为新中国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不仅遵循师辈的教诲,忠实地继承传统工艺,还会在修复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并撰写文物修复论著,如赵振茂编著的《青铜器修复技术》,是我国首部系统总结青铜器修复的专著。
(www.xing528.com)
图2-4 赵振茂与徒弟王有亮(右)
图2-5 王荣达对青铜盉进行作旧
1976—1982年,国家文物局委托各地博物馆举办文物修复培训班,北京派青铜修复技艺第四代传人高英先后在北京科技大学、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举办青铜器修复培训班;第四代传人王荣达先生3次在上海博物馆举办青铜器修复培训班,手把手传授了焊接、篆刻、补配、作旧等传统修复技艺,培养了一大批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铜器修复的专业人才。他们更加深入地发扬与传播了“古铜张”一派青铜器修复技艺,同时也提高了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图2-6 贾氏文物修复之家
第四代传人贾玉波与他的后代们见证了老北京以“古铜张”为代表的青铜修复业的发展,被称为“文物修复世家”。2016年底,凝聚了贾氏家族三代心血的旷世之作《吉金萃影——贾氏珍藏青铜器老照片》出版并震动了当时的文物界,该书真实地还原了大国重器的历史,弥补了许多珍贵青铜器著录信息的缺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