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五动教育:神奇小石头,中班孩子的最爱!

幼儿园五动教育:神奇小石头,中班孩子的最爱!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绘本《好神奇的小石头》是一本通过视觉(绘画)和听觉的融合激活读者想象力的挖洞书。介绍完书名,我请孩子们猜猜这本书为什么叫好神奇的小石头?楠楠说这些小石头一定是被各种各样的颜料染过色,因此叫好神奇的小石头。梦伊说小石头一定是被施过魔法,所以叫好神奇的小石头。

幼儿园五动教育:神奇小石头,中班孩子的最爱!

绘本《好神奇的小石头》是一本通过视觉(绘画)和听觉(文字朗读)的融合激活读者想象力的挖洞书。洞只有一个,就是小石头的形状,随着小石头的“一转身”,这个形状神奇的石头变成了新事物:小老鼠、小刺猬、小企鹅,等等。整本绘本没有多余的设计,通过挖洞营造出了绘本翻页所带来的戏剧性效果,每一页空白处又为孩子们留出了一片自由想象的天地。从最初的集体阅读至师生、生生互动,延伸至个别化活动,《好神奇的小石头》在我们班内形成了多维度的立体阅读方式,叩开了孩子想象力的大门。

第一阶段:故事分享

午后,太阳暖暖的,我和孩子们搬了椅子坐在太阳下一起分享故事《好神奇的小石头》。介绍完书名,我请孩子们猜猜这本书为什么叫好神奇的小石头?楠楠说这些小石头一定是被各种各样的颜料染过色,因此叫好神奇的小石头。梦伊说小石头一定是被施过魔法,所以叫好神奇的小石头。逸凡不同意她们的意见,说可能小石头遇到了很多神奇的事,所以才说是神奇的小石头……就这样带着好奇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这本书。当我念着故事里的那几句“哗啦啦,哗啦啦,鲸鱼表演开始啦。飘啊飘,热气球,带着朋友去遨游”时,孩子们忍不住笑了起来。裕东嚷着:“朱老师,我也会说这个话的。” 我注意到有三四个孩子在重复地说着故事里的语言

讲完故事,孩子们意犹未尽,央求我再讲一遍,我答应他们起床后再给他们讲。午睡起床,就在我给妹妹们梳辫子的时候,游游跑过来问我什么时候再讲小石头的故事,我告诉他等两分钟。这天,孩子们的如厕速度都非常迅速,我们利用了午睡起床和下午点心这段自由活动时间再次阅读了该绘本。

解 读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作为成人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4—5岁幼儿喜欢反复听、看自己喜欢的图书,作为成人应经常“见缝插针”利用各个时间段,在如午睡前、餐前、各个活动衔接段可控时间里,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需求随机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对于大部分学前儿童而言,集体教学活动以外的时间里存在着更多有价值的发展语言的机会。这些时段的教育看似宽松、自由、随机、零碎,对幼儿的发展却起着春雨般的作用。

集体阅读后,我将该绘本投放到了图书角,鼓励幼儿尝试自主阅读,和好朋友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在活动目标方面,我做了如下调整:能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小石头形状变变变的神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

第二阶段:帮小石头变变变

这天自由活动时间,我关注到御州在图书角看完图书《好神奇的小石头》后,对坐在旁边的允谦提议:“我们也来帮小石头变变变吧。”两个孩子说干就干,马上跑到了自选材料区选择了彩色纸做小石头,帮小石头变变变。其他孩子关注到御州和允谦的行为后,也纷纷加入其中开始做小石头。我关注到由于御州和允谦直接拿了彩色纸做小石头,大部分孩子的活动材料都选取了各色的彩色纸,只有小奕奕想到了运用纸盘涂色的方法制作小石头。

解 读

让孩子像爱游戏一样爱上阅读,像爱玩具一样爱上图画书

华东师范大学林茅教授提出:让孩子像爱游戏一样爱上阅读,像爱玩具一样爱上图画书。然而图画书与玩具不一样,玩具直观而立体,马上就能吸引幼儿,引发“玩”的兴趣。图画书则是平面而静止,没有成人的讲述与引导,幼儿一般难以发现它们的“趣”,更不可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由于我们班孩子在前期已经尝试“玩”过绘本,因此孩子们重复阅读绘本《好神奇的小石头》后直接想到了帮小石头变变变的游戏。在“帮小石头变变变”的游戏中我也关注到孩子们运用的材料比较单一,大部分的孩子由于同伴的影响都直接选取了各色的纸做小石头,只有一名幼儿想到用纸盘代替制作小石头。在孩子们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环节,孩子们的想象力被打开:有的孩子把小石头变成了一艘军舰,有的孩子把小石头变成了一艘潜水艇,还有的孩子把小石头变成了一个带龙头的水池

活动后,我针对孩子们运用的各种材料和他们进行了交流互动,我提出:“除了彩色纸和纸盘,还有哪些材料也能替代制作小石头?”御州第一个想到了前期收集的树叶,楠楠说还可以用橘子皮,谦谦说可以用纸杯的杯底。在同伴的启发下,孩子们想到了橡皮泥珍珠泥、纽扣等。我鼓励孩子们去创意工坊或者家里自主寻找不同的游戏材料替代制作小石头,尝试新的创作。

此外,在活动目标方面,我做了如下调整:在自主选择各类材料对小石头进行各种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想象带来的乐趣。

第三阶段:对小石头进行更多的诠释

接下来的几天,孩子们又开始帮小石头变变变,以下是孩子们的作品(见表5-2)。

表5-2 孩子们的小石头作品

续 表

续 表

(www.xing528.com)

续 表

解 读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

《指南》指出要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在今天自主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石头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断被提升:能力强的孩子已经能编出一个小故事介绍自己的作品了,有的孩子还能运用绘本中朗朗上口的语言进行表达。能力弱的孩子在制作小石头的过程中虽然运用了同种材料,形状也局限在了圆形,但是诠释自己的作品时还是出现了想象的不同。我觉得对于这类幼儿,教师也要给予关注和肯定,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大胆创作。

“帮小石头变变变”活动在班里已经持续了一个星期了。昨天小奕奕一早来园就兴奋地告诉我们回家的路上她找到了两块小石头。恒恒听到了马上说在她家小区里的小池子旁也有小石头的。允谦从小书包里摸出了一块大大的石头引起了七八个孩子的关注,大家围住允谦都想摸摸他的石头。今天一早来园,很多孩子都带来了小石头,孩子们围住这些小石头讨论开了:“小石头是长在泥土底下的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对活动做了如下调整:组织开展探索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石头进行探索的兴趣。在活动目标方面,我做了如下调整:通过“玩石头”活动,简单了解石头的自然属性,体验小石头的多种玩法。

第四阶段:小石头藏起来

当我将袋子里装着的各种豆类混杂着小石头请孩子们猜猜小袋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时,孩子们用“可能”两个字告诉了我很多答案:

1.小袋子里可能装着小石头和小花生。

2.小袋子里可能装着树上掉下来的,吃在嘴巴里苦苦的(银杏)和小石头。

3.小袋子里可能装着小红豆和小绿豆,但是没有小石头。

在孩子们的猜测中我将袋子一个个打开让孩子们验证自己的猜测,梓轩拍着手说:“我猜的是对的,是对的。”裕东取出小袋子里的小石头说:“有的小石头上面有一条条像线一样的纹路,可我带来的小石头上面是有点点的。”诺诺高举着手补充:“小石头的大小、形状都不一样。”可可手里握着小石头问:“朱老师,小石头会长大吗?”诺诺回答:“小石头是不会长大的。”我问:“小草、小树都会长大,为什么小石头不会长大呢?”诺诺再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小草、小树都是从小种子长大的,可是小石头小时候不是小种子,所以它不会长大。”逸凡着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小树小花都是有生命的,小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它就像教室里的电灯一样,没有生命。”我回应孩子们:“小石头之间形状、颜色、大小、花纹都可能不一样。小石头是否像逸凡说的那样是没有生命的,我们可以做实验观察一段时间再来看。在等待答案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先想想小石头能和我们一起做什么游戏?”逸凡说:“我要给小石头涂上颜料,给他变成五彩缤纷的彩虹。”梓轩说:“我也要玩小石头敲敲敲的游戏。”姝淇说:“我要把小石头变变变,变成一位白雪公主。”六六说:“我要把小石头变成一座城堡。”安齐说:“我要跟小石头玩拍拍拍的游戏。”他的建议立即引来了御州的否定:“小石头没有弹性,不能像小皮球一样拍拍拍。”涵予说:“我觉得可以的。”我回应:“那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看小石头到底能不能弹起来。”说罢,我就把小石头扔下。孩子们看见落下去的小石头后马上说:“我就知道小石头不会弹起来的。”我回应:“有想法就说明他在动脑筋,行不行有时候我们可以做个小实验,马上就能知道答案。”允谦举起手说:“朱老师,我们一起玩小石头,一个人把小石头藏起来,另外一个小朋友去找藏起来的小石头。”孩子们听到允谦的建议,一下子都来了兴致,都嚷着“我要玩,我要玩”。御州走上来就对我说:“朱老师,你来藏,我们来找,好不好?”我答应了御州,开始藏小石头。开始的时候我把小石头藏在了裤子里,小石头一直掉进裤脚里。孩子们眼见我把小石头藏在了背后,可是搜遍我的全身都没有找到。梦伊睁大着眼睛在我的大衣里找来找去,对我说:“你肯定会变魔术的。”在我偷偷地将小石头从裤脚里拿出后,孩子们觉得神奇极了,都嚷着要玩这个游戏。

自由活动时间,我看见孩子们三三两两的都在玩小石头藏起来的游戏。六六也想把小石头藏在裤子里,可是他一放进裤腿那里,小石头就掉了出来。几个小伙伴围着六六笑得前仰后合的。大彭走过去很严肃地告诉六六:“小石头太重所以掉出来了。”

解 读

支持幼儿探索并感知

《指南》科学领域提出作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和实验等方法,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在孩子们今天的互动中可可的提问引起了同伴的关注和好奇,孩子们在互动中萌发了探究的兴趣。本案例中孩子们对石头产生了那么多的好奇:小石头会长大吗?小石头是长在泥土底下的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作为成人,应支持幼儿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

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了多种感官,通过看、摸、掂感知到了石头的外形特征,在六六多次将小石头藏进裤腿里后小石头却直接掉落出来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问题,引发了思考,得到了“石头太重,所以一塞进裤腿就会掉下去”的经验。

幼儿的探究能力是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在经历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种探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不是在一次活动中就能很好发展的。根据幼儿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一个“好神奇的小石头”展示台,将幼儿发现的不同石头的特征以及他们进行的实验“小石头会长大吗”展示出来,鼓励幼儿大胆实践、细心观察,并尝试对自己的发现进行简单的验证。

“好神奇的小石头”这个活动我们一共开展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很多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看到一本优秀的绘本时常常会快速捕捉绘本中的价值点以开展一次优秀的集体教学活动,我们会性急地截取一些在我们眼里有价值的画面,快速推敲活动目标,以教师的视角向幼儿传递着绘本作品,孩子自我的思考和个性却被生生排斥在教学活动之外。放下更多老师眼里的教学视野,孩子们在阅读《好神奇的小石头》过程中发展了想象、创造和探索能力,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绘本的理解。作为教师我们应退后再退后一点,推一把再推一把,让孩子走在前头,在互动与引领中,让孩子们自己渐渐去感悟绘本……在完整、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己的感悟能力、表现表达、探究能力不断地提升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探索能力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期。

立体阅读《好神奇的小石头》活动是孩子喜欢和感兴趣的一个活动。在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中,老师始终把主动权交给孩子,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在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的理解。从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而他们每一次都会有许多思考和经验的累积。

作为教师,在活动中积极鼓励和支持幼儿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我想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尊重儿童个体价值”的表现。如若在此类活动中,教师秉持这些原则,幼儿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对文学作品产生更多的兴趣。

(朱静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