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幼儿园课程都围绕主题而设计。不管主题对幼儿来说是否重要,主题式课程仍然是教学活动、教学研讨的重点。但是,这些主题是否与幼儿生活相关?主题是否反映了幼儿的现实生活和兴趣?对幼儿来说,有意义的学习源于教师有目的的思考。如果教师习惯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那么这些活动对幼儿也不会产生任何有意义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对主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幼儿来了解他们的兴趣,利用他们的兴趣将其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并逐渐拓展幼儿的学习活动。这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从幼儿的视角看问题时,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主题的概念。教师如能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他们一定很乐于参与各类活动。仔细观察,我们必定会对幼儿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惊叹不已!作为成熟的幼儿行为观察者,教师需要发现幼儿行为更深层次的意义,看到主题的发展性,了解幼儿对主题的喜欢程度,并运用这些主题开展活动。教师还可以探究幼儿的兴趣,引领他们开展各个领域的探索,这种思路和教学方式可为教师和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或探究增添动力。
案例
活动起源
午餐后,有一群孩子在阅读区的地垫上看书。这时来了几只小蚂蚁,因为它们的出现,打破了阅读区的宁静。韬韬、宁宁、哲楠、石头等孩子围着蚂蚁开始观察起来。他们拿来了放大镜、昆虫观察盒等观察工具,想要仔细观察蚂蚁的样子。可这几只蚂蚁实在是太小了,尽管用上了各种观察工具,依然看不清蚂蚁的主要特征。
为了更好地了解蚂蚁,石头去自主阅读区找来了绘本《蚂蚁和西瓜》,他说:“我记得《蚂蚁和西瓜》里有许多蚂蚁,我们一起来看看,说不定就能发现蚂蚁长什么样。”于是七八个孩子开始认认真真地阅读绘本。
梓龙说:“我家里有一本关于蚂蚁的书,上面的蚂蚁不是只有头和身体,妈妈告诉我蚂蚁有头、胸、腹。”
读完整个绘本以后,孩子们却产生了疑惑。
韬韬说:“我看到蚂蚁有一对触角。”
哲楠说:“那蚂蚁不是成昆虫了?”
石头说:“蚂蚁不会是昆虫的,蚂蚁没有翅膀,所以蚂蚁不是昆虫。”
哲楠说:“昆虫不一定有翅膀的呀。”
涛涛同意石头的想法:“我也觉得蚂蚁不是昆虫,你看书上的蚂蚁根本没有头、胸、腹的呀?”
他们的争论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加入,有的持肯定意见,认为书上的蚂蚁长成这样肯定是对的,所以蚂蚁不是昆虫。但也有持否定意见的:书上说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就像《蚯蚓的日记》上说蚯蚓的头和尾巴是一样的,其实根本就不是一样的。孩子们争执不下,提出可以去户外找几只大一点的蚂蚁进行观察。
当孩子们出现问题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从书上寻找答案,这也是长期阅读对孩子们产生的影响,书是很好的知识的来源。所以当看不清蚂蚁的长相时,石头的第一反应就是从绘本《蚂蚁和西瓜》中寻找答案。但找到的答案是否正确又成了孩子们的困惑点,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更直观的方法,到户外通过观察真实的蚂蚁,验证从绘本中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是否正确。作为教师,我们给予了支持,因为这样的验证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探索蚂蚁的主要特征,也能学会如何进一步验证蚂蚁特征的方法。
活动观察
孩子们观察蚂蚁的活动开始了,观察中他们带上了放大镜(便于更清楚地观察蚂蚁特征)、记录板(方便记录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特征)。
户外的蚂蚁个头明显要比室内的大许多,有些甚至不用放大镜都能看到蚂蚁的六条腿、头、胸、腹和触角。经过半个小时的户外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又回到了活动室进行进一步讨论。
子希说:“我观察到的蚂蚁是有六条很细的腿和一对触角,那对触角还和另一只蚂蚁碰了碰呢。”
楠楠说:“我观察到的蚂蚁个头特别大,能够看到它有头、胸、腹,这和书上是不一样的。”(www.xing528.com)
梓澄说:“我观察到的蚂蚁和书上一样是黑色的。”
歆然说:“我观察到的蚂蚁还举着东西在搬运呢,也和书上是一样的。”
雯雯说:“蚂蚁是昆虫,因为它有昆虫说的那些特征。”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记录再次和绘本上的蚂蚁进行了比较和验证,通过他们的验证可以发现,《蚂蚁和西瓜》中的蚂蚁有的地方是画得正确的,如一对触角、黑色的身体、六条腿。但也有不正确的地方,如:蚂蚁应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过这样的验证,让孩子们对蚂蚁的特征以及属性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也正是在这样的调查过程中,孩子们对蚂蚁的兴趣变得越发的浓厚,对绘本《蚂蚁和西瓜》产生了进一步阅读的需求。因此在验证后的一周内,这本绘本成了我们班最受欢迎的书,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阅读了这本书,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孩子阅读了两遍以上。
小实验一:蚂蚁搬运食物
在阅读一周后我们组织了一次讨论活动,孩子们在讨论活动中提出了很多问题,如:蚂蚁是怎么寻找食物的?蚂蚁不会说话是怎么交流的?蚂蚁离家那么远怎么回去呢?等等。但其中一个问题是很多孩子关注的:绘本中的蚂蚁是很聪明的,会用铲子将一大块西瓜铲开后再搬运,生活中的蚂蚁也会这样做吗?要验证蚂蚁是否会将大块食物分开后搬运,实验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大家决定一起去做一个“蚂蚁搬运食物”的实验。
孩子们分成5组,分别拿了面包、饼干、馒头、糖果、薯片作为实验的食物。寻找到蚂蚁洞后,孩子们将各自的食物放在蚂蚁的必经之路上,安静地等待蚂蚁的出现。
“饼干”观察组的蚂蚁是最早出现并发现食物的。它发现后围着饼干兜了很久,从饼干下面爬到饼干上面,但始终搬不动比它身体大上5倍多的饼干。于是它回去找来了同伴,和同伴一起将大块饼干搬运回了蚂蚁洞口。“糖果”和“薯片”观察组的蚂蚁也是如此,它们叫来了好多蚂蚁一起搬运食物,并没有将食物分成一小块一小块,但搬到洞口就搬不进去了。“面包”和“馒头”观察组和其他三组发现的不同,他们发现蚂蚁会将大块的面包、馒头咬成小块搬回洞里。
回来后幼儿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蚂蚁是懂得将大块食物分成小块后搬运回家的,只是面包、馒头像西瓜一样都是容易咬的,而糖果、薯片还有饼干比较硬,因此面包、馒头是直接分成小块后搬回家,而将其他食物集体搬运到洞口旁,等过一段时间化掉了或者软了再分开搬运。孩子们的猜测在两天后得到了验证,原本停留在洞口的食物基本上已经被分开搬运得差不多了。
当孩子多次阅读绘本后,他会关注绘本中一些有趣的环节,会有自己的思考,因为缺乏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所以孩子们的思考可以说是一种预猜测:可能蚂蚁会将食物像西瓜一样搬运回去,也可能它们不能将整块食物分成小块搬运。本次活动就是建立在孩子对问题思考后的预猜测上,通过实验做了进一步验证。而这次的实验其实有了两次预猜测和验证。
小实验二:寻找蚂蚁的运输线
蚂蚁的食物是搬回去了,可蚂蚁的食物藏在哪里呢?孩子们再次关注绘本故事。他们对蚂蚁地下的那几张图片特别感兴趣,蚂蚁的家真的是这样的吗?真的可以有许多房间,而且每个房间的功能都是不同的吗?为了满足幼儿对蚂蚁窝的观察兴趣,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蚂蚁工坊”。
刚开始“蚂蚁工坊”里啥都没有,放入的蚂蚁也只是待在透明啫喱的上面。但几天后,蚂蚁通道逐渐开通了,孩子们发现蚂蚁有了午睡的地方,但它们依然把食物放在啫喱泥土的上面。又过了几天,开始出现了两根管道,房间也多了一个,蚂蚁开始分开“居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蚂蚁的家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管道逐渐增多,房间也逐渐增多,房间里开始出现食物。
面对蚂蚁家的变化,孩子们坚持进行记录,并将这些不断出现的发现和绘本上蚂蚁的家进行着比对:“这个我们‘蚂蚁工坊’也出现了,这个还没有。”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还有了科学探索的味道。
孩子们在阅读一本书时不仅仅了解了书中的故事,更是从故事逐步地延伸开来,带着一种批判性或者说科学性的眼光在思考这本书中的内容。
延伸活动:自制绘本《蚂蚁王国》
《蚂蚁和西瓜》的故事还在持续发酵着,产生的有趣活动也不断增多,例如:探索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如何交流发现食物的信息?等等。孩子们在边阅读、边思考、边观察、边实验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他们将这些经验一一进行了绘画记录,我们将他们的话写在旁边。当我们把这些涂好颜色的记录纸放在一起时,忽然发现这就是一本很完整的蚂蚁绘本故事。孩子们觉得这本绘本故事要比《蚂蚁和西瓜》更完整,它记录了蚂蚁的各个方面,因此大家给这本绘本故事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蚂蚁王国》。
这本书来自孩子,书中记录的都是孩子们发现的有关蚂蚁的故事,例如蚂蚁的特征、蚂蚁的分类、蚂蚁运输的路线、蚂蚁的地下王国等。这本书又回归孩子,因为这本书是孩子喜欢的,同时也集合了所有孩子的发现,在阅读时能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起到了经验的归纳、梳理和提升作用。
《蚂蚁和西瓜》的故事结束了,《蚂蚁王国》的故事才刚开始,孩子们对书的热爱持续升温着,因为一个绘本故事孩子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着阅读后的思考、科学探索以及合作、体验的感受。这些都是科学阅读带给我们的乐趣。
从上面的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发展性主题活动,主题的产生源于孩子们对一群蚂蚁的好奇,想要探究蚂蚁的特征。因而在整个主题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孩子们始终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的教学活动基于对幼儿问题的探究,立足于幼儿的真正生活与关系。所以在整个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始终追随着幼儿,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提供各种材料和活动进一步支持幼儿的积极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