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实证分析问题指导方法

学生实证分析问题指导方法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指导学生结合实证分析问题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综上所述,在英语学科的范畴内讨论“培养学生结合实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讨论如何提高学生解读语言材料、分析语言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实证思维方式,促进分析能力的提高,发展思维品质。

学生实证分析问题指导方法

如何指导学生结合实证分析问题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实证分析是指尊重客观事实的存在,依据客观事实加以分析和判断,通过分解、解构、考察等发掘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事物的基本结构和本质属性。在英语学习中,实证分析能力就是解读语言材料、分析语言信息的能力,它是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结合实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掌握实证分析的方法;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在过程中训练分析技能;关注思维发展规律,保持分析技能训练的连贯性。

11.1 实证分析能力的概念界定及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地位

“分析”是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与“综合”相对。分析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非常重要。在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中,分析是高阶思维的开始,他的弟子Anderson等人研究认为分析能力主要包括区分、组织和归因。在美国“特尔斐”项目构建的思辨能力双维结构模型中,分析从属于认知能力,包括分析看法、找出论据和分析论证过程。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了思维能力层级模型,该模型认知技能中的核心技能是分析技能、推理技能和评价技能,其中,分析技能包括归类、识别、比较、澄清、区分、阐释等分项技能(文秋芳,2012)。

与分析不同,“实证”一词多用于学术研究领域,常见于实证主义、实证原则、实证思维、实证研究等。通过了解这些术语,我们可以知道“实证”指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现象,不是主观的猜想和臆断。“实证分析”作为一种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存在,依据客观事实加以分析和判断,通过分解、解构、考察等发掘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其基本结构和本质属性。实证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与精神,是对客观世界的主动认知,强调价值中立,避免主观偏见。

英语学习同样需要这种科学的态度与精神,需要学生具备实证分析能力。结合实证的概念,我们认为在英语学习中,“实证”指的是语言和文化中的事实与现象。《英语课标2017》对思维品质的水平划分中,有些要求直指分析能力,如:客观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发现产生差异的基本原因(一级);识别各种信息之间的主次关系(二级);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识别关键问题,把握全局(三级)等。《英语量表2018》中也多次提到分析能力,如阅读理解能力总表四级中有这样的描述:能通过分析句子和篇章结构读懂语言较复杂的材料,理解意义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分析能力的具体要求。

综上所述,在英语学科的范畴内讨论“培养学生结合实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是讨论如何提高学生解读语言材料、分析语言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实证思维方式,促进分析能力的提高,发展思维品质。

11.2 结合实证分析问题的典型教学案例分析解读

英语学科的实证分析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如在听力理解中,我们可以根据所听到的关键词理清人物、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可以借助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语速等分析判断说话者的情绪;同样,在阅读理解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意义,也可以用比较、对比等方法分析文章的主要观点等。这些对语言材料中事实、信息的分析,就是英语学习中的实证分析,与文本分析紧密联系。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初中阶段,听力材料主要用来训练学生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简单的分析推断能力,相比之下,文字材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以下通过三个策略来设计阅读教学中的实证分析活动。

11.2.1 结合语篇特征设计阅读实证分析活动

阅读教学中的语篇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不同的文体语篇特征也不相同。根据克拉申的窄式阅读理论,学习者通过阅读同一主题、同一作者或同一体裁的作品,可以有效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习者理解和解码文本信息,因为每一位作者都有常用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每一个话题都有与之相关的词汇及篇章结构,而窄式阅读为读者提供这样的内在的视角(克拉申,2004)。结合语篇特征,分析不同类型语篇的结构、语言特点,推断作者观点或意图等,可以训练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

以记叙文为例,这类体裁的文章常常按照一定的叙述方式讲述个人成长、校园生活、家庭教育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小故事,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叙事清晰、语言生动、情感充沛、正向引导等特点。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记叙文的这些特点,设计梳理事件发生的顺序、找出故事线索、分析人物情感等分析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案例1:外研版教材九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2 My Perfect Holiday”

下面以外研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的“Module 4 Unit 2 My Perfect Holiday”为例,说明如何结合语篇特征指导学生分析文本。这是一篇题为“My Perfect Holiday”的记叙文,用第一人称讲述学生郑晨宇独自在家的经历,呼吁青少年要学会自我成长。第一遍快速阅读,要求学生快速通读全文,找出故事发展的时间(下图中左边深色方框部分)。第二遍跳读,要求学生分析不同时期作者的情绪(下图中中间的字体)。第三遍仔细阅读,让学生找出佐证这些情绪的语句(下图中右边的句子)。下图是结构分析图,使文本分析更加直观而清晰。

“My Perfect Holiday”一文的人物情感结构分析

这样反复阅读文本、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方法适合记叙文体裁的文章。在佐证情绪的过程中,学生体会透过语言信息挖掘人物的内心情绪,如“My parents man-aged every minute of my life”,学生通过这句话能分析出生活在父母严格控制下的作者不开心的心情,通过“I threw my schoolbag on the sofa and ate lots of snacks”又能体会作者独自在家的好心情。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感受着作者的心情变化,在加深文章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记叙文阅读的实证分析能力。

11.2.2 紧扣教学目标设计阅读实证分析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是英语教师进行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分析能力目标在《英语课标2017》中的要求分为三级。一级目标是:观察语言和文化的各种现象,通过比较,识别各种信息的异同;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客观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发现产生差异的基本原因,从中推断出它们之间形成的逻辑关系。二级和三级目标逐级升高,二级要通过比较,识别各种信息之间的主次关系,三级则是通过比较,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识别关键问题,把握全局。这些分析能力目标描述具体,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妨紧扣这些教学目标来设计阅读实证分析活动。

我们也可以参考布鲁姆的认知目标设计分析能力目标。布鲁姆为认知目标中的每个分项列出了能力动词,这些动词就是每个分项目标的具体能力要求,分析的能力动词有“区分、辨析、分类、对比、推断、解构、联系、归纳”等,与这些动词相关问题的答案不能直接从文本中提取,需要学生分析文本才可获得。在下面的表格中,笔者借鉴专家的示例并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整理出来与“分析”相关的动词和问题,供大家参考。

案例2:《剑桥全球英语》七年级Unit 2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蒋婷老师在讲授《剑桥全球英语》七年级第二单元的阅读课时,设计的阅读问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文本分析能力。本课的教材文本如下:

蒋老师设计的阅读理解问题如下(部分问题改编自教材):

Activity 1: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分析概括语篇主旨)

Q1:What are Luiza and Raju talking about?

Activity 2: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文本细节的关联、辨析、推理、判断)

Q2:On the map,which is Luiza’s ancestors’route?Which is Raju’s?

Q3:Have Luiza’s family lived in Poland for a long time?How do you know?

Q4:What nationality is Raju?

Q5:What surprised Luiza and Raju about their ancestors?

Q6:How did Luiza and Raju know their family history?(www.xing528.com)

Activity 3:Further discussion(提取信息,合理拓展)

Q7:What else is talked about in the passage?

Q8:What else can be talked about family history?

这些问题的答案均不能直接从文本中给出,有些问题较为简单,稍加分析即可,比如Q2;有些问题难度较大,需要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比如Q4、Q1、Q7。这些问题分别对应了关联、辨析、推理、推断、识别等多种分析技能,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能够主动去理解和分析文本信息,在找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分析技能。

11.2.3 借助思维工具设计阅读实证分析活动

思维是人脑内部的认知活动,具有抽象性和隐蔽性。随着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探索如何使思维显性化,积极研制可视化思维工具,希望通过可视化思维工具呈现思维过程中的细节,揭示思维的奥秘,从而更好地培养思维能力。目前国内外研制出的可视化思维工具主要有: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发明的思维导图;康奈尔大学诺瓦克博士提出的概念图技术;大卫·海勒的八种思维图示;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的鱼骨图;北京师范大学崇德教授提出的“思维型课堂”概念和基本模式等。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提高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案例3:英文小说Up第四章的流程图

以流程图为例,流程图用以表达步骤、顺序和流程。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英文小说时,常采用流程图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下图是一位学生绘制的英文小说Up第四章的故事流程图。

该章节长达12页,学生在绘制流程图之前,首先需要通读并理解章节的内容,然后筛选出重要故事情节,其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最后绘制章节的故事流程图。这个过程包括理解、筛选、总结、表达与绘制等多个环节,其中的筛选环节最能体现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这种方法无疑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语篇实证分析能力。

我们以阅读教学为例阐述了培养学生实证分析能力的一些策略与方法。不过,英语学习中的实证不只有书面语篇,还有口头语篇,实证分析也不能只局限在我们案例所提到的类型、结构、情感、流程等宏观组织结构的分析上,还要关注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微观组织结构的分析,这样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才能更加全面,更有利于发展语言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11.3 实证分析能力教学关键问题解决策略

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素养被写入英语课程标准,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分析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之一,分析能力的不断提高是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培养思维品质的必要条件。思维品质目标中的“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是对分析能力要求。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结合实证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我们给出以下三点解决策略。

11.3.1 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掌握实证分析的方法

《英语课标2017》凸显了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然而,不少英语教师对思维品质的概念还很模糊,对于外语教学如何培养思维品质尚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看法(刘道义,2018)。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研究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时发现:外语专业学生在思辨能力上存在薄弱环节,语言学习过程中缺乏分析、推理、评价等思辨能力的训练。北京师范大学陈则航、王蔷等教授研究了我国中学生英语写作中思辨能力,发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实际表现令人担忧,不少教师和学生依旧认为英语课应该讲词汇、练语法,教材中的语篇也是为了学习词汇和语法。

要改变这种现状,落实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教师首先要学习和了解思维品质的理论,关注思维品质的培养。本专题开篇对思维品质进行过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同时,教师应该掌握必要的实证分析方法,有较强的语言理解能力,如能够通过What、Why和How深度分析语篇,具备丰富的组构知识,能运用词汇、句法等语法知识指导学生分析句式结构,准确理解信息,能运用修辞、会话、衔接等篇章知识指导学生分析语篇逻辑关系。教师只有自己理解透彻、有法可循,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实证分析能力。

11.3.2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在过程中训练分析技能

思维是一种个体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动态过程,静态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只有“思维”本身。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多思考,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并在思维过程时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分析技能的训练亦是如此。

案例4:人物情绪分析

比如让八年级的学生分析下面一篇文章选段中人物的情绪,教师就需要进行具体的指导。

It was 1st January,the first day of the year and a holiday for me.I thought of getting the bank work out of the way.The bank person justnodded to my polite“Happy New Year”when I sat in front of him.

He was busy at that moment.After a few minutes he took my form and started filling in my details.I sat there wonderingwhy we had computerized banking if we were still filling in forms.

After waiting fora few more minutes ,in which I showedallsigns of being impa-tient,I asked him if my work was done.He shoutedevenwithout looking at me,“Nothing is done,it will take time!”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用形容词表达情感了,但对情感的其他表达方式还不了解,此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新的分析方法。

①故事背景暗示人物情感:第一段开头讲到故事发生在元旦,是新年第一天也是作者的假日,但作者不得不去银行办事,此处getting...out of the way是一个固定短语,表示很不情愿去做必须得做的事情。节日的气氛更能衬托出“我”不情愿的情绪。正确分析背景所暗示的人物情感有助于准确把握全文的人物情感线,可以避免错误的理解。

②动词、副词、名词、介词等同样能够表达人物情绪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划线的词语所表达的情感。如The bank person justnodded to my polite“Happy New Year”中的画线词语表达这样的人物情绪:作者很不情愿元旦假日还得去银行办事,但出于礼貌还是问候了银行职员,“polite”一词足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焦躁情绪;按常理银行职员应礼貌地回应作者的新年问候,可他却“只是”敷衍地“点点头”,读者不难读出银行职员的低落情绪。

③语意递进的句子、标点符号等同样可以传达人物情感。分析了词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画曲线的句子,体会句子和标点是如何传达人物情感的。在语境中理解和分析“After a few minutes”和“After waiting for a few more minutes”,学生一定能感受到作者越发焦急的心情;而文段最后银行职员看都不看的大喊“Nothing is done,it will take time!”这句话中的感叹号加强了人物的情绪,银行职员的怒火跃然纸上。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掌握新的文本分析的技能,结合实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加强。

11.3.3 关注思维发展规律,保持分析技能训练的连贯性

思维水平随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思维发展具有显著的年龄特征,初中阶段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七年级开始,学生的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到高中,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逐步趋于稳定。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设计符合思维发展规律的英语学习活动,既要培养和发展本学段中的处于发展关键点的思维形式,也要兼顾各种逻辑思维的发展,任何一种思维能力都不可偏废。

在关注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还要保持分析技能训练的连续性。《英语课标2017》中思维品质的三级要求体现了这种思维训练的持续性。例如,讲到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时,一级要求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客观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发现产生差异的基本原因,从中推断出它们之间形成的简单逻辑关系;二级要求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客观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差异,发现产生差异的各种原因,从中推断出它们之间形成的逻辑关系;三级要求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综合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存在的各种矛盾差异,梳理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从中推断出它们之间形成的各种逻辑关系。同样是分析信息,层级越高,所要求的分析能力也越高,但又呈现连贯性,一级是二级的基础,二级又是三级的前提。再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根据语篇特征进行文本分析,在同一篇文章内,即使文本分析的任务不同,各活动之间也有很强的相关性和连贯性,分析人物情感一定会进行词语、语句、语境的分析,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段,也一定离不开语篇类型的分析等。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结合实证分析问题”主要指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它是外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结合语篇特征、紧扣教学目标、借助思维工具设计实证分析活动,训练学生分析技能。当然,培养学生实证分析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明确了实证分析的具体培养目标,根据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能帮助学生提高结合实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