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改进建议

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改进建议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良好的英语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文化意识培养教学改进建议

无形文化的知识教学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复杂微妙,同时也是具挑战性和能体现外语学科价值的部分。首先,这一部分文化知识通常都是无形的,并深藏于其他文化知识中,需要教师自己去发现和挖掘。这对于教师自身的文化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这一部分文化知识教学也是外语学科所独有的价值所在,是帮助学生形成符合我国国家利益,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中外文化交融的视角和更为科学的文化观念的重要途径。

3.1 基于“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3.1.1 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学生文化体验

文化意识的养成,不能仅仅依赖课堂。课堂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化知识,但离开了必要的体验,感悟与反思,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文化认识、文化判断、文化品格和文化行为。

良好的英语文化环境有助于学生进入学习角色。学生的姓名、学号、科目等均以英汉同时出现,围绕学生形成英语文化氛围。举办丰富多彩校园文化节日活动,如英语文化节、英语艺术节等,设定文化活动主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各类资源,了解主题文化的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如服饰文化展示展演、饮食文化展演、建筑文化展演、节日文化展演等。

学校和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各类的文化旅游,游学活动交流活动,让学生实地体验各民族的文化,在社会活动中获得对不同文化的感性认知。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资源策略,关注各类文化现象,积累文化知识。引领学生积极运用思维策略,对不同文化现象进行有逻辑的、批判性的思考,帮助学生以跨文化的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

总之,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习文化、感知文化、体验文化,在活动中探究文化、欣赏文化、思考文化、批判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和文化价值判断。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具有全员性、多样性、体验性,要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做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在活动中审视文化。要有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避免单一枯燥,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切实可行,要让学生能实实在在地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体验、感知和反思。让学生置身于英语文化环境中,从而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升文化品格。

3.1.2 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元素,深化学生文化认知

《英语课标2017》指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课程内容应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六个要素。课堂教学要基于主题语境,依托语篇的文化背景,教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形成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对于在语篇中的显性文化认识,教师要予以介绍,讲解和必要的扩充与拓展,使学生了解文化现象的历史与传承,了解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要鼓励学生通过文化习俗介绍、文化类主题演讲、文化类海报制作等活动,牢固掌握文化知识,并在一定的范围内传播文化知识。要创造条件,设计课堂文化活动,使学生广泛参与文化体验,在体验中认识文化、接受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文化。对于在语篇中的隐性文化,教师要有很高的敏感度,敏锐地发现文化元素,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引领学生发现隐藏在文本中的文化元素,要通过讨论、辩论、对比、分析、综合等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对不同文化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形成正确的文化判断,高尚的文化品格和得体的文化行为取向。

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化对比: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首先可以通过对比本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两种文化的异同,突显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激活学生对差异的敏感度,主要可以从价值观、思维方式两方面去对比。

比如:“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交往的过程中别人赞扬自己时,自己却会谦虚一番:“哪里哪里,很一般的。”而在英语国家,当别人赞扬自己时,都会很开心地说:“Thank you.”如果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交谈时,中国人拒绝赞扬,会让对方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导致交际的失败。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充分认识文化差异,使学生客观、理性地对待中西文化的不同特征,拓宽文化知识面,才能正确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文化意识的形成是个长期的文化知识的积累过程和文化思维的养成过程。课堂和校园在文化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文化意识的培养,更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支撑。从广义上讲,校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学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接触文化、感知文化、体验文化、判断文化和反思文化。

3.2 基于“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核心素养视域下文化意识的实质内涵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实践路径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基础,当前条件下,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主要依靠课内渗透、课外滋养。教师首先要树立文化教育的意识,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开展课堂文化探究活动,拓展文化教育资源,增加文化生活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文化价值判断,并内化生成文化品格,形成文化自觉和得体的文化行为取向。

3.2.1 基于“阅读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阅读圈也称文学圈,是指读者基于不同角色组成小组,深入研读同一篇文本的合作学习活动。通过“阅读圈”活动,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比较文化并联系生活实际,其方式是一组学生阅读同一个故事,每位学生负责一项工作,有目的地阅读并与组内同伴进行交流和分享。

“阅读圈”的角色构成:由多个基础角色和备选角色组成(可根据篇章灵活设置角色)。阅读组长:负责针对阅读材料进行提问,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总结概括者:负责对阅读材料进行总结;文化连接者:负责寻找并对比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之处;实际生活联结者:负责从阅读材料中找出与生活相关的现象;词汇大师:负责解决阅读材料中重、难点或具有重要或特殊意义的单词和短语,并阐述原因;篇章解读者:负责探寻并阐释阅读材料中具有重要或特殊意义或写得好的文字段落。

“阅读圈”的意义在于给予学生与文本互动的机会,在选材和技能发展方面赋权于学生;鼓励合作学习,培养交流和分享能力,提升文化品格。

“阅读圈”实施过程:第一步,分发阅读材料;成员进行分工,确定角色;第二步,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阅读内容;第三步,小组讨论,完成角色任务;第四步,随机抽取小组,汇报任务,并记录成果。

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每组的文化连接者牵头,思考整个故事的文化背景和差异,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3.2.2 基于“拓展资源”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在阅读中扩展英语文化背景知识,需要拓展阅读资源。中学英语教学的课时有限,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大量阅读西方英语材料,从作品中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增进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阅读的文化材料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开阔眼界,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使用的拓展资源。这些拓展资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增加学生利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案例1: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 Unit 2 The WWF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them all.”

借助多种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国际视野。补充大熊猫视频资源,补充网络连接,更加全面地介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N),补充其他的濒危动物图片,从国内到国外,从自身到全球,拓展课本的宽度,丰富学生认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课本外的知识,进而拓展国际视野和学习视角。(www.xing528.com)

3.3 基于“五位一体”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培养文化意识,可以从与语言关系最为密切的词汇、语法、听与说、阅读和写作五个方面来入手。注重英语词汇教学、语法教学、英语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五位一体”地培养学生对文化意识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升文化品格。

3.3.1 注重英语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结合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部分。目前的英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词汇教学中,也要重视相关文化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开发,教师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基本上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导致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缺少实际的交流过程。在真实的交际中难以恰当地运用英语词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英语词汇的实际含义,更需要认识到词汇的本意、比喻义以及有关的文化内涵等,将词汇置于真实语境中,使得英语词汇转化为一种实际的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breakfast”这一英语单词时,教师可以将与早餐相关的词汇诸如牛奶面包麦片等写出来,将这些词汇的实物图片展示出来,利用多媒体播放人们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述,把国外的饮食文化介绍给学生,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再如,任何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因此宠物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例如,中国人经常用狗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狗仗人势”“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英国人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例如“lucky dog”(幸运狗),喻指幸运的人;“big dog”(大狗),喻指大亨、要人、保镖;“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等。

又如,中国人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吉祥如意的化身;而西方人对龙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危险动物,是邪恶的化身,灾难的象征。

词汇体现了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别,词汇教学应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结合情景挖掘词汇的文化意义,词汇教学结合语用规则会更有利于学生达到用词准确得体。

3.3.2 英语语法与文化教学的结合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系统,且差异颇大。英语学习的过程要结合英语的语法,认真了解英语语法的逻辑形式以及结构,要探究语法的内在因素,发现其中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因素。我们在进行英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英语语法的心理因素,把英语文化引入语法教学,让学生注意到英语文化和语法的特点。

例如:汉语说“一个面包”,而英语说“a piece of bread”,尽管汉语中没有名词复数的变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个可数名词。而在西方国家,人们把面包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鸡蛋或牛奶,因而在英语中bread是不可数名词。

再如:“My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silver.”这里的谓语动词为什么用单数形式?因为西方国家的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双手齐下。在英美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个整体,因而在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在英语语法中,有许多可以作为跨文化教育的素材。在日常语法教学过程中,如能恰当地引入跨文化教育,既可以增长学生的英美文化知识,又可以使枯燥的语法阐释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3 英语听说与文化教学的结合

英语听说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英语听说都要以原版真实内容为基础。当结合到文化教学内容时,英语资料就会真实地反映英语主题,并客观地反映目的文化和本族文化。因此,教师要将文化教学与听说教学相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各种国际文化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3.3.4 英语阅读与文化教学的结合

英语阅读教学与文化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教材选择的文章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应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渗透,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挖掘文章中的文化内涵。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文化内容,挑选适合的阅读材料,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让学生关注阅读篇章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节日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阅读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篇章内容上,并进行相关文化的讨论和学习。

案例1:外研版教材七年级下册“Module 11 Body Language.Unit 1 They touch noses.”介绍了东西方在礼节上的差别。例如,第一次见面,亚洲人是微笑握手,而美国是拥抱或亲吻,印度是合掌点头,新西兰毛利人是碰鼻。

案例2:外研版教材七年级下册“Module 11 Body Language.Unit 2 Here are some ways to welcome them.”介绍了不同地方的不同身体语言。例如,中东人喜欢与别人交流时站得比较近。但若和北美洲人交谈时站得很近,他们会觉得不舒适。教师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文化差异,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人,切身体会不同文化习俗。

3.3.5 英语写作与文化教学的结合

写作教学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写作作为英语学习的一种形式,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在各个阶段,文化教学与写作教学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会从中得到很多的灵感。也就可以将所写的内容与其日常的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并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了解到国外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总之,教师需要在完成英语教学活动时的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教师的任务是要使学生置身于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化之中,要用英语文化来进行科学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引领学生认识、理解、传承中西方优秀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