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技巧

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技巧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语课标2017》提出,“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导致学生文化意识淡薄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英语课标2017》对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如下三个级别的要求。《英语课标2017》对文化意识核心素养的三个级别的要求,既定位了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又提示了达成目标的路径,揭示了文化意识形成过程中的进阶。

提高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技巧

英语课标2017》提出,“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文化意识突出强调个人修养,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直接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意义重大。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形塑文化独特性的关键因素,语言本身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英语,要意识到语篇反映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文化影响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关系。学生在对中外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要能够接受、学习并汲取优秀文化,自觉认同优秀文化,并将其转化为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文化意识具体表现为以下四方面:比较与判断、调适与沟通、认同与传播、感悟与鉴别。文化知识的教学应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文化意识的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将优秀文化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的过程,涉及几个方面的演进和融合:引导学生感知中外文化知识—分析与比较;引领学生认同优秀文化—赏析与汲取;帮助学生加深文化理解—认知与内化;引领学生逐渐形成文明素养—行为与表征。

然而,我国外语教学曾经一度以语法翻译法为主,文化意识教学在国内起步较晚。所以,课堂教学中对于语法、词汇、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比较成熟,而对于英语国家人文习惯,文化背景的文化意识教学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文化意识淡薄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在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点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①文化教学的内容,仅限于外来文化知识;②文化教学的目标,只在于接受;③文化教学的层次,只在于对孤立的文化事实的知晓;④文化教学的方法,多为讲解和灌输等;⑤教师缺乏文化教学的意识;⑥教师缺乏对学生中外文化差异注意的引导意识;⑦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挖掘不够等。

文化意识培养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需要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发展,相互促进。《英语课标2017》对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如下三个级别的要求。

以上三个级别的要求,表达了文化意识的不同发展水平之间的递进关系。一级:了解中外优秀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感知所学内容的语言美和意蕴美。二级:感悟中外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和欣赏所学内容的语言美和意蕴美。三级:分析、鉴别文化现象所反映的价值取向,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汲取优秀文化,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感。《英语课标2017》对文化意识核心素养的三个级别的要求,既定位了文化意识培养的目标,又提示了达成目标的路径,揭示了文化意识形成过程中的进阶。同时,又为教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供了教学指南与方略

作为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不应该仅仅是客观的文化现象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应该深入挖掘文化现象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了解文化现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不应该停留在文化知识的获得、文化现象的观察这一表层的现象,而应该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以运用、对比、分析、综合等思维方式,形成文化判断技能,确立正确的文化态度和情感,并内化成文化品格,最终表现为得体文化行为取向。

3.1 深挖文化资源

文化知识的获得,不应局限于教材中显性的外来文化知识学习。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而,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内容远大于显性的文化知识介绍。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和利用教学内容中的各类文化资源,如语篇、内容、词汇的文化内涵以及句法结构等,将文化知识的学习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始终,而不是对其中某一个环节的点缀。

案例1:Seasons of the year

诗歌作者以自己观察和体验的视角,描述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美妙变化,表现出对大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体现了自然的和谐。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有教师感到困惑,“诗歌描述的四季与我们非常相似,我该如何开展文化教学呢?”其一,引导学生进入上述主题语境、理解其主题意义其实就是文化知识的教学。其二,引导学生在理解主题语境、意义的基础上反复吟诵诗歌,感悟英语诗歌独特的音韵、节律,丰富审美情趣,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文化知识学习。其三,诗歌的描述顺序是冬、春、夏、秋,而我国对四季的通常说法是春、夏、秋、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这种差异,继而探究差异形成的原因,以及差异所体现的中英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上的不同。

案例2: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odule 3 Sports Unit 1 Nothing is more enjoyable than playing tennis.”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说话人措辞、语气和态度,挖掘文本蕴含的人文价值。文本中,大明的话“Spain scored a minute ago”和“So this week’s match is alread-y more exciting”体现足球赛事的激烈,体育竞技的魅力。当Tony说“Oh,he missed”时候,大明说:“Never mind.There’s still plenty of time for them to score.”体现了尽管球员失利,仍要不急不躁。教师可以此为契机追问学生面对失利的经历和感受,进而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并勇于面对失败,积极应对挫折,不焦急不气馁,坚持不懈,拼搏进取。

总之,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有语言就有文化,词汇和句法也是文化因素的重要载体。

3.2 探究文化现象

不满足于对文化现象的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深究文化现象的形成原因,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教师要注意: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探究;不要过分追求答案的准确性;切忌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探究的主要价值在于探究过程,而不在于其结果。

案例3:Do you often give thanks?

学生借助图片提示谈谈已知的感恩节庆祝方式,学生再观看视频并抓住who,when,where三要素来了解感恩节庆祝的历史,形成过程等关键信息。

利用问题链促进英语文化意识的提升: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anksgiving Day?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Thanksgiving Day?培养学生探究文化现象的内涵,进行理性思考。Does China have this kind of a festival?Do you know any ancient Chinese saying about being thankf ul?Do Chinese often say thanks and be thankful?Who do you want to thank most?And Why?培养学生探究文化现象,建立文化自信。(www.xing528.com)

不盲目接受和模仿文化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价值追问。只一味让学生盲目接受和模仿外来文化行为,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也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3.3 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不满足于对文化事物的简单表述,要注意理解其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着力培养学生用所学到的英语,在探究和讲述中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

案例4: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中国传统节日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是一节学校实践课。课程内容是在外研版中节日话题的基础上,结合《21世纪英文报》阅读资源整合而成的“中国传统节日”专题课。本课以介绍六个中国传统节日为主线,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第二部分是根据图片和提示词的引导,从date、history、the ways of celebrations and meaning等方面复述每一个节日;第三个部分是文化驿站环节,是针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拓展和提升。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本课的主要挑战在于通过获取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完成对六个中国传统节日基本信息的介绍。

在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导入,激活学生头脑中有关节日的情景,激发学生回顾中国传统节日。在英语课堂通过中华文化传统节日的学习,将优秀传统文化植根学生内心,达到立德树人目标。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明白本节课的目标在于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用英语讲好中华文化,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

在小组展示环节,由学生制作的PPT,结合真实情景,小组合作,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Spring Festival小组:以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为情境向我们介绍这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她们不断地通过PPT和实物,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互动。

Dragon Boat Festival小组:以一位同学朗诵古诗开始,一下子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然后通过一段对话,引发了对端午节的介绍。这个小组成员带来了粽子,通过PPT和实物,一步步清晰地向大家展示了粽子的制作过程。

Mid-autumn Festival小组:把场景设置在联合国。通过申请中秋节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向世界呈现我们的传统节日。

Tomb Sweeping Day小组:以对话贯穿始终,中间加入表演。在介绍清明节历史由来部分,他们通过表演的形式,形象地向我们展现了这段历史。同时,有一位同学呈现了一首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拓展了节日文化。

Lantern Festival小组:设定了一个情境,以两位外国朋友不了解元宵节为起因,进而拜访中国教授。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展开对话和互动,真实的情境和语言交际在任务活动中展开。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还需关注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以上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获得文化知识,吸收中华文化精华,引导学生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在课堂互动环节,掀起了课堂的高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会传播中国文化。

3.4 多维度、多角度、立体化培养文化意识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多维度、多角度、立体化的过程,是认知、思维、态度、品质和行为全面提升的过程,英语学科教育,切不可舍本逐末,片面追求文化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认知、思维、态度、品质和行为的提升和发展,背离了核心素养的初衷。

案例5:专题课程“Do you often give thanks?”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语言学习say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Thanksgiving Day之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which person you want to thank and make a plan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with him or her.为学生展示图片:同学、父母、军人、老师等,真情景、真感情、真实践,提升学生的感恩品质,引导学生实施感恩行为,做到“知行合一”。其次,教师出示英文版中国诗词名句,让学生尝试翻译感恩主体的中国诗词名句。How can the love of grass like mine,repay the warmth of spring sun!(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Little help brings much re-turn!(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Give a plum in return for a peach!(投桃报李!)这与西方的感恩节有着共同的内涵,有利于中外文化交际和融合,有利于多维度、多角度、立体化提升文化品格。

总之,在英语学科教育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端正学生的文化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内化学生的文化品格、优化学生的文化行为,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树立文化教育的意识,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举办校园文化活动,拓宽文化教育渠道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