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英语课标2017》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活动的信息输入过程,除了对语言的获取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理解各种中外文化知识;信息输出过程则是表达自己对各种文化知识的理解。文化的理解力与文化的认同态度是在语言学习活动中,通过价值观的引导和心智行为的实践提高和发展起来的,并逐渐迁移到现实世界的文化生活中,形成文化意识。”
《辞海》中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
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www.xing528.com)
《英语课标2017》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
《英语课标2017》提出:“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情感态度的培养,贯穿在一切学科学习过程中。英语学科育人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学生培育成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特征的新课标体系中,情感态度的培育应该属于文化意识的范畴。因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行为的分析,必然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文化价值,判断文化、情感体验和文化态度确立,因此,在英语学科教育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端正学生的文化态度,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内化学生的文化品格,优化学生的文化行为,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