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加强设计与学生建立关联的活动,能够促成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入理解,实现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2.1 通过问题引导句培养学生主动建立关联的能力
表1-2 帮助学生建立关联的问题引导句
2.2 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的真实思考
第一课时的听力材料为玲玲和托尼的对话,共8轮对话,以两人讨论参加比赛的经历展开,玲玲为了实现旅行梦想,积极参加演讲比赛,而托尼在比赛的经历中屡屡受挫,在玲玲的鼓励下决定参加写作比赛。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基础上继续围绕“经历”这一主题展开,从变迁的角度去讲述经历,即美国男孩迈克·罗宾逊和妹妹随父亲在不同国家生活,游览了景点,学会了不同的语言,结识了各国的朋友,同时非常期待回到美国。第三课时为教师根据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理念,从玲玲取消了出游埃及的计划切入,选取了突发疫情的视频资料,补充主题相关的信息。使用的视频属于科普类,文章属于新闻类,包含与主题相关的语言表达。下面是人大附中朝阳学校陈逸老师的具体的设计思路以及三个课时的问题链设计。
表1-3 基于“经历”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通过第一课时的问题链设计,不难看出在谈论参赛经历的主题语境中,如何通过问题与学生个人的经历建立起关联。
①Who is entering the speaking competition?
②Why does Lingling decide to enter the competition?
③Do you think whether Lingling has the chance to win?
④What makes Tony switch fromthe speaking competition to the writing compe-tition?
⑤What do you think of Lingling and Tony?Which one do you admire?
⑥If you were Linging,what suggestions can you give to Tony?
通过第二课时的问题链设计,巧妙地把读者引入了任务情境,衔接第一课时参赛的情境,假设玲玲比赛获了奖,计划去埃及旅行,需要一位向导,请读者一起通过阅读Mike的经历,判断他是否适合做玲玲的向导。把阅读语篇巧妙地进行了情景处理。与读者发表个人的判断标准巧妙地进行了关联。
①Can you get the basic information and list out the experiences of Mike?
②What are Mike’s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his experiences?(www.xing528.com)
③Does Mike have any disadvantages?
④When facing the changing situation,what is Mike’sattitude?
⑤If your father is sent to a foreign country,will you go with him?
⑥Will you choose Mike to be the tour guide?
第三课时的问题链设计引导读者根据实际生活的发生,进行真实的经历描写以及所持有的正确心态。实现了与学生真实生活的关联,积极应对突发事件,获得难忘经历。
①How many aspects about the novel coronavirus are mentioned?
②What can we do to prevent from the novel coronavirus?
③How does this virus spread?
④From this outbreak,what are positive things we have got?
⑤What do you want to do after the“invisible enemy”is defeated?
⑥What attitude should we have under this situation?
⑦What have you done to face it?
三个单元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在与实际生活建立关联的情境中运用语言技能,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提升语言能力素养。
教师基于主题意义合理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对主题形成深刻的认识和表达能力,并形成在相似主题语境中的行为能力。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意义理解,并通过合理设计有较强内在逻辑关系、凸显人物或事件主线的问题链,进行追问,不仅仅是表层事实性信息设计的零碎的问题。精细化的主体信息理解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取、梳理、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和对主题意义的表达能力。输出任务从主题范围、语言形式、信息内容等方面与阅读输入内容要相符合,使学生在完成输出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阅读主题意义理解的内化、吸收及迁移。要提升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教师就要关注输出任务和输入信息的匹配。关注输出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语境与输入主题的范围的一致性。还要注意主题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促使学生就主题意义有话要说,有话能说。这些都建立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基础上。
2.3 通过对标题的预测与回顾激发学生解决问题
语篇的标题具有结构鲜明的词串,往往高度凝练,能够准确表达文章大意。语篇的标题可以帮助读者判断语篇的文体。如从标题“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可以看出该语篇为说明文,介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以及生物进化的过程。英语语篇的标题通常没有标点符号,而那些带有的,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激发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如“My‘per fect holiday’”,这个标题的双引号很容易引发思考:带引号的所谓完美假期是什么样子的,真正完美假期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如何才能拥有完美的假期。这一单元的语篇为一则对话和一篇阅读。对话内容为父母离家前在火车站对孩子的叮嘱,从父母的视角,提出对孩子独自在家生活的担忧。阅读语篇为父母离家前、离家后以及回来后,孩子的生活和情感的变化,是一篇学生同龄人的文章,作者通过生活实例反思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并重新审视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可以通过补充语篇“Ten rules for staying home alone”完善单元整合的学习内容,完成独自在家生活指导方案的迁移创新任务,实现提升独自在家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感受。再如“Communication:No problem?”标题中的问号引发读者思考: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会没有问题吗?语篇以在机场迎接国际交换生为场景,讲述来自几个不同国家的学生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初次见面时因相互问候的方式不同而造成了一些误会。由此,可以得出读者的结论“Communication:Problem!”在后文中,作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了解决办法,主题变成了“Communication:No problem!”因此,通过对标题的预测和回顾,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实现主题意义的探究。
总之,教师要围绕主题创设语境,激活学生已知,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出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教师要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教师要改变碎片化、表层化的教学方式,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