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提供综合学习内容的基本单位。单元内容以语篇为载体,涵盖了课程内容各个要素。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单元具体教学内容,梳理并概括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并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需求,整合资源,统筹安排教学,避免脱离主题意义或碎片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明确主题意义探究是否有足够的载体。可以适当增加多种形态的主题拓展阅读类的视听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多种视角、多种形式的主题信息输入,并有多感官参与学习。下面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李露老师的“Friendship”模块话题的设计为例。
图1-1 基于“友谊”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话题是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关键。在现行中学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或模块都是由多个不同类型的语篇构成的。这些语篇在内容上关联、互补,共同构建单元话题的整体概念。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离不开对单元的整体理解。初中教材的第一个语篇为对话:“Could I ask if you’ve mentioned this to her?”第二个语篇为一篇阅读:“I believe that the world is what you think it is.”基于单元整体设计思路,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适切学生的学习规律、思维逻辑、生活经历。三个课时的学习内容就变成了:第一课时为教材的第二个语篇“I believe that the world is what you think it is.”第二课时为课外拓展学习资源“How can we keep a friend-ship?”第三课时为教材的第一个语篇“Could I ask if you’ve mentioned this to her?”由“开启友谊(The ways to start a friendship)”到“维持友谊(The ways to keep a friendship)”再到“解决友谊问题(The ways to fix a friendship)”。实现对“Friendship”主题意义的探究。(www.xing528.com)
这一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特色体现在不同层面。如语篇类型选择层面:三个课时分别为一篇记叙文、一篇说明文和一篇比较口语化的听力材料。语言知识层面:第一课时主要聚焦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的不同语用功能,第三课时主要聚焦宾语从句的语用功能。语言技能层面:第一课时为读说看课,重在培养学生通过略读和细读,获取文章发展脉络和细节信息,并进行深度思考和梳理整合信息的能力。第二课时为读说看课,重在培养学生略读和细读,获取文章发展脉络和细节信息,并进行反思和评价的能力。第三课时重在培养学生通过听对话,获取并记录细节信息,预测和评价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教材又出现“Friendship”单元,主题的重复出现,是由于学生的语言、文化、思维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单元的第一课阅读语篇是《安妮日记》中的片段,这与主题有什么关联呢?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除了向朋友求助,还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排解初到新环境的各种困惑。
总之,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单元教学设计就是从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单元教学设计要有综合性,主要表现为整个单元教学能否体现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整体培养。要保证在实施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有计划、有顺序、有重点、有策略地分散并融入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将单元目标分解、转换成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避免课堂教学游离于单元主题和整体内容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