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在语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并应用语法

如何在语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并应用语法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程晓堂教授指出,语法教学应兼顾形式、意义、功能,在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并产出语法,促进其交际能力的发展。

如何在语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并应用语法

语法知识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语语法的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随着语言学研究和语法教学的不断发展,许多研究者认为语法是“形式—意义—使用”三方面的统一体,对语法的准确性、流利性、合适性应给予同等的重视。因此,基于语境学习语法便成为中学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语境理论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2.1 基于语境学习语法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地位及概念界定

2.1.1 基于语境学习语法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地位

《英语课标2017》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而在这四大核心素养中,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在语言能力中,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的语法知识点,在语境中指导学生观察所学语法知识的适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和语用功能,并通过课内外和信息化环境下的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在语境中帮助学生学会应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引导学生不断加强准确、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形式的意识。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看出,基于语境学习语法对培养学生准确得体使用语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在语境中理解语法形式和意义,并能恰当表达意图,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2.1.2 语境理论的概念界定

语境,就是使用和理解语言的环境。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通过对南太平洋上的原居民的语言进行观察后首次提出了语境的概念,并提出:“如果没有语境,就没有意义。”他把语境分成两类,分别是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境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文化语境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语境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景。语境则主要是指“话语和环境相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语境理论,不仅引起人们对情景语境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他注意到了语境意义不只是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还包括情境意义。1950年,英国语言学家弗斯(Firth)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他提出:语言除了包括“语言环境”,即上下文的关系外,还包括“情景语境”,即语言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英国当代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继承了马林诺夫斯基和弗斯的语境理论,对语境因素的种类及其在语言系统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语域”(register)这一概念。他发现人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还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三种: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先生(1994)在韩礼德的框架模式上又把语境分为三类:一是语言语境,即上下文(context),指语篇内部环境;二是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指语篇产生时的环境,事件的特征、性质,谈话的主题、时间、地点、方式等;三是文化语境,指作者所在的语言社会团体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

综合以上语境理论,我们不难看出,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境。同样,作为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的学习更离不开情境。因此,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语法知识所处的语境,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语法情境,或者选用绘声绘色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其中大致感受语法结构,同时要注重从上下文、情景、文化语境方面来讲授语法,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习和理解语法规则。教师应尽力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2.2 语境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2.1 国外语境教学的研究

语法学家拉森-弗里曼(Larsen-Freeman,2005)指出,语法有三个维度,即形式、意义和用法,并进一步阐释三维的具体含义:形式指语言单位是如何构成的;意义表示什么意思;用法即如何使用该语法。在语言运用中,语言、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总是交织在一起,构成语篇主题意义的最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围绕“形式—意义—使用”采用和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实践活动,以既有层次意义又强调整合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发展英语语法意识和能力。

2.2.2 国内语境教学的研究

王蔷教授(2006)指出,引导发现法主张教师在教学中避免直接讲授语法规则,而是通过创设情景向学生输入真实的语言信息并让学生体会语言,然后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语法规则进行语言实践,最终使语法规则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

程晓堂教授(2013)指出,语法教学应兼顾形式、意义、功能,在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并产出语法,促进其交际能力的发展。

《英语课标2017》提出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语法知识内容要求:

选择性必修要求(水平一):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的基本意义,描述真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简单地表达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在生活中进行一般的人际交流。

选择性必修要求(水平二):通过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认识英语语法在哪些主要方面不同于汉语语法;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理解所学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意义,恰当地描述真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表达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进行人际交流。

选择性必修要求(水平三):通过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认识英语语法的基本体系及其特征;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准确地理解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意义,有效地描述真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表达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进行流畅的人际交流。

《英语课标2017》涉及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出语言能力要求,而没有单独列出语法知识,实际是在强调学习内容的变化,在语法知识的学习中,更多关注语法知识的意义,强调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

总之,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所学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意义,归纳语法的意义及使用规则,并在实际交流中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及其对具体语境下参与人角色和身份的理解,并做到运用适当的语法。不仅要做到准确和达意,还要做到得体,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言能力。

2.3 基于语境学习语法典型教学案例分析解读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离开语境,词不达意;离开语篇,不知所云。语法教学更不能孤立存在。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的语法知识,在语境中指导学生观察所学语言项目的适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和语用功能。

2.3.1 基于主题语境,呈现语法形式

《英语课标2017》指出,语法参与传递语篇的基本意义,语法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语用意义。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尽量避免孤立地呈现语法形式,而应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的语法知识,基于一定的主题语境,帮助学生在主题语境中探究语法的形式、意义和使用。

案例1:北师大版必修一“Unit 1 Life choices”

【案例描述】本单元主题语境为“人与自我”,其主题意义在于让学生熟悉高中生活与初中生活的不同,并引导学生逐渐适应高中生活,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本节课所涉及的语法项目为“动词不定式——The Infinitives”。

课堂伊始,教师播放一首英文歌曲《Dreams》,伴随着歌曲的旋律,教师导入语境:“When I was young,my dream was to be a fashion designer.But my mother wanted me to be a teacher because she was a primary school teacher.You know,it’s demanding to be a good teacher.Because to be a teacher means knowing a lot,and to be a teacher,I have many things to learn every day.Now,here you are,to b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What is your first impression on your secondary school life?And what do you want to achieve in secondary school?

【案例分析】本案例通过播放歌曲,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的这段独白,自然引入本课话题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动词不定式的形式及用法。

2.3.2 基于语篇内容,探究语法意义

针对语法形式的教学,拉森-弗里曼(2009)对传统语法课堂中孤立地教学语言形式的做法予以了否定。她强调在有意义的语境中,通过间接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特定的语法形式,并通过形式和意义的匹配,最终习得目标语法结构。

案例2:动词不定式语法课(北师大版必修一“Unit 1 Life choices”)

【案例描述】导入环节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内容,并且展示课文主人公Joe和Li Ying的图片,以及这两位同学谈论他们高中生活所用到的动词词块,引导学生从文中发现含有动词不定式的句子,并体会动词不定式在这些句子中的意义和功能。

·My mum keeps telling me to go out with my school friends instead.(object complement)

·It's important to meet friends in person from time to time,not just on social media.(subject)

·When I set out to do something,I do my best to achieve it.(object)

·My target is to prepare myself for my degree in biology at university.(predicative)

·Li Ying is the first person to join the volunteering club in her class.(attrib-ute)

运用动词不定式,谈论Joe和Li Ying的高中生活,并且体会动词不定式在表达习惯、爱好及目的、意图时的用法区别。(www.xing528.com)

【案例分析】在本案例中,教师再现真实语境,帮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即让学生通过观察动词不定式在阅读语篇中的用法,探究语法意义,体会动词不定式做主语、表语、宾语、定语,以及宾语补足语时所表达的意义,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避免了传统语法学习的单调乏味。

2.3.3 基于实际生活,实现语用功能

《英语课标2017》倡导的“形式—意义—使用”三位一体语法学习,主张学生要在探究发现语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活动,灵活使用语法,从而掌握语法知识。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教师要将语法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语言材料结合起来,让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这不仅可以弥补语法知识无法直观体现语言的语用性这一不足,而且可以从认知内容上活化语法。

案例3:动词不定式语法课

【案例描述】活动一:在总结发现动词不定式的意义和功能以后,教师让学生两人组成小组,运用动词不定式,谈论Joe和Li Ying的个人生活方式,并分析两人生活方式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活动二:教师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运用两篇阅读文本所学的词汇知识及动词不定式,为他们的高中生活制订计划和目标,并制作海报,进行全班展示,设计小组互评任务,让学生投票选出自己最欣赏的小组的海报,主要针对是否恰当使用了动词不定式、所定计划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

【案例分析】整个操练活动所设计的任务,都围绕个人生活选择这一主题语境来设计,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参与各项任务,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四人小组合作,为自己的高中生活制定计划和目标,并制作海报,引导学生将动词不定式做表语、主语、定语、宾语以及宾语补足语的用法运用在自己的计划中,达到了将语法学习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的目的,同时对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2.4 基于语境学习语法关键问题解决策略

2.4.1 关注主题语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发现语法形式

《英语课标2017》提出,主题语境不仅规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语法学习中,教师要关注语法形式出现的主题语境,并通过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结合教材内容,精选蕴含丰富交际性元素的语料,把它们改编、整合成紧扣某一话题、由易到难的语料库,再找准培养语言能力的着力点,以语料链为载体,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识记、领会、应用语法。

案例1:when,while,as soon as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语法课

【案例描述】when,while,as soon as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语法课,以“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下的“人与环境、人与动植物”主题内容为主线,教师选取了《义犬盖勒特》(Astory of Gelert)中的一段视频,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以视频中的故事为主线,帮助学生体会when,while以及as soon as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用法。

活动一:教师讲述一个故事,一位猎人回到住处,发现自己的狗满身是血站在门口,他想到自己的孩子还在屋子里,举枪打死了这只狗。活动二:教师在屏幕上展示视频中的文字,让学生挑出含有while,when,as soon as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并发现这些句子的共同点。活动三:为了让学生理解时间状语从句的形式,教师设置连线题,让学生将时间状语与事件连线,根据图片排序来预测故事如何进一步发展。活动四: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连词“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意义以及功能。活动五:教师给出新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发现另外两个连词“while”和“as soon as”的形式、意义和功能。活动六:教师让学生通过看视频,发现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尾,并鼓励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到的三个连词,用自己的语言将真实的故事通过书面表达写出来,而后相互分享并体会故事的主题。

【案例评析】生动新颖的情境设计,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快乐感。本节语法课围绕人与动物相处这一主题,故事的开头扣人心弦,为学生设置悬念,也巧妙地使用了时间状语从句,同时也为语法学习设置了语境,让学生对需要关注的语法现象有了初步认识。在初步感知when,while,as soon as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的形式和意义之后,教师设置了选词填空、句子连线并补充连词等有梯度的控制性练习,并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和难点,结合语法的应用,重新回顾和加深理解。另外,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围绕“形式—意义—使用”,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既关注了语法形式的准确,更关注了语用的得体,整节课不是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而是在主题语境中,分别通过感知、发现和运用三大活动,让学生将故事拼凑完整,最终自己发现故事的结局。整节课中,学生一直保持着好奇心和很好的学习状态,在真实有趣的话题语境中自然而然地习得了语法,享受了学习的过程。(该案例选自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成都外国语学校老师语法展示课。)

2.4.2 关注语篇内容,引导学生在语篇中探究语法意义

《英语课标2017》提出,语篇内容在语言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承载语法项目的语篇内容,以语篇为单位设计和实施语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语法知识体系,在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体会语法意义,提高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进而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案例2:被动语态的用法

【案例描述】北师大版必修一“Unit 3 Celebrations”这一单元主要涉及的语法知识为被动语态,而被动语态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讲往往比较抽象,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被动语态的用法,教师围绕教材内容涉及的celebrations这一主题语境,以“Lesson 1 Spring Festival”这篇文章为依托,引导学生在语篇阅读的基础上,发现被动语态在文章中的运用。如:The house was cleaned from top to bot-tom.以及The Chinese character Fu was attached upside down.学生结合阅读内容中所学过的相关语言知识,初步感悟被动语态的构成形式,并发现如何正确使用被动语态,来表达和强调动作的承受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收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中西方节日资料,并恰当运用被动语态,谈论这个节日的庆祝方式。

【案例评析】语篇是语言学习的载体。语言学习者主要是在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因此语言的学习应以语篇为单位进行。在该案例中,教师借助“Lesson 1 Spring Festival”这篇文章,帮助学生理解了如何得体使用被动语态来介绍春节的习俗以及春节对不同年龄和身份的人的意义,进而延伸到用被动语态谈论中西方重大节日的习俗及意义,这样以语篇为依托的形式学习语法,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了语法的语用功能,实现了“形式—意义—使用”三方面的结合。

2.4.3 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在任务中运用语法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2018》(以下简称《英语量表2018》)提出,语法知识运用能力是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对语言知识的掌控能力,是语法知识和策略能力的结合。《英语量表2018》特别强调,对语法知识的检测体现在语言使用情境中准确地表达意义。《英语课标2017》也提出,教师要增强语用意识,在设计口头、笔头交际活动时,努力创设接近真实世界的交际语境,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真实的语境中恰当运用语言。因此,在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存储的同时,教师应努力提升学生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教师可秉承真实性、情景性、合作性、阶梯性的原则,创设恰当的真实语境,以活动或任务为核心开展语法教学。

案例3:定语从句语法课

【案例描述】定语从句是高一阶段比较难理解的语法项目。在讲授该语法项目时,教师在课堂伊始,就为学生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经过多次挑战、终于登顶珠峰的夏伯渝老先生的照片,并设置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录制一段视频,向要来我校交流的英国交换生介绍夏老先生矢志不渝、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故事。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教师结合北师大版必修二“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1 A sea story”这篇阅读文本,首先引导学生阅读“A sea story”这篇文章,挖掘该阅读文本的主题意义,学习主人公在遇到暴风雪的危机情形时保持冷静,最终战胜暴风雪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用到的定语从句,体会定语从句的意义及用法。具体例句如下:

①That was the day whenit took only six hours to break my body and soul.

②I'll never forget the moment when I first met the great explorer to Antarctica.

③The waves soon carried me to an area where the other fishermen were.

④My brothers and I went back from the islands where we often got more fish than others.

⑤The reason why I'm here to tell the story is that I made the right decision.

⑥The reason why we suffer from the novel coronavirus is that some people kill-ed wild animals and ate them.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比,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的意义及用法,并尝试模仿例句,录制了视频,并巧妙地运用了定语从句,实现了在真实任务中运用语法知识的目标。

附:学生录制视频文本

His name is Xia Boyu,a Chinese climber who was born in Chongqing 70 years ago.

1975 was the year when he first climbed Mount Qomolangma.But his journey stopped at an altitude of 8600,where he gave his sleeping bags to his teammate.And he lost both his lower legs forever.

But he kept on training for the following 40 years.The reason why he didn't give up is that he firmly believed that he could make it to the top one day.

Then came the day,May 14th,2018.Xia will never forget the moment when he stood on the top of Qomolangma,which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I really respect Xia Boyu,whose courage to overcome challenges is an inspira-tion to me,to you,to every one of us!

【案例分析】该案例中,教师设置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法项目——定语从句,介绍夏伯渝先生几十年不放弃梦想,勇攀珠峰的故事。之所以创设这样的语境,是因为夏伯渝先生前不久刚来学校做过演讲,学生对他的事迹非常熟悉,也被他不畏艰难的执着所感动。他的事迹也与必修二第五单元的主题语境相吻合。因此,学生不仅在熟悉的任务情境中使用了定语从句,而且更加深了对本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提升了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