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志愿服务概论:心理机制揭秘

志愿服务概论:心理机制揭秘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哪些因素会影响志愿服务的产生?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本身并不会驱动个体去从事志愿服务,而是志愿者自身思想意识提升的结果。本章主要根据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型来探究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志愿服务是一种持久的助人行为,就其根本来讲,志愿服务心理机制发挥其作用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

志愿服务概论:心理机制揭秘

志愿者为什么投入志愿服务? 在什么情况下志愿服务会发生? 哪些因素会影响志愿服务的产生? ……这些都涉及志愿服务的内在心理机制。志愿者为了服务他人和社会而产生的志愿行为,其本身包含着“为了自己”而为他人服务的内涵,这是一个社会高度文明之后个人的一种自我需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本身并不会驱动个体去从事志愿服务,而是志愿者自身思想意识提升的结果。

本章将从个体的层面来对志愿服务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阐述。本章主要根据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型来探究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心理的发生发展过程。因为志愿服务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助人行为,更是一种亲社会行为。艾森伯格的亲社会理论模型对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机制作了较全面、深刻的剖析。该理论同样也适用于解释志愿服务的心理发生模式。志愿服务是一种持久的助人行为,就其根本来讲,志愿服务心理机制发挥其作用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www.xing528.com)

志愿服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产生的。正如前面章节的介绍,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出现了很多的社会矛盾,很多弱势群体需要帮助,需要志愿服务。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帮助与个体助人的意愿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个体这种潜在的助人需要,个人潜在的助人需要由于诱因的作用又会转化成现实的助人行为。如果这种个人因素 (现实的助人动机与个体的特质) 和外部条件相统一,便会进一步转化成个体的内部动机从而引发志愿服务。这便是志愿服务的心理发生机制。综上所述,志愿服务是需要 (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 互动的结果,即社会的需要向个体转化,与个体自身的需要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