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志愿服务概论:社会环境与发展条件

志愿服务概论:社会环境与发展条件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单纯地提倡和强调志愿服务,是缺乏客观物质基础的。其次,社会发展水平指的是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就业压力、生态环境等种种问题,单凭公权力一方往往不能解决,需要第三方参与,这是导致志愿服务开展的直接原因。通过注册登记,赋予志愿组织法人身份,通过特定的法人身份获得相应的法律保障和政策待遇,同时也接受监管机关的监管和社会监督。

志愿服务概论:社会环境与发展条件

社会环境我们可以把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的是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是直接造成志愿服务开展与否的客观条件; 软环境指的是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理念等,为志愿服务如何开展、怎样开展指明了方向。

1. 社会发展水平

首先,社会发展水平指的是经济发展水平,这是志愿服务得以开展的客观前提。志愿服务强调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只有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相对富裕的程度的情况下,才有空余的时间、相当的能力和资源去从事本职以外的事务。脱离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单纯地提倡和强调志愿服务,是缺乏客观物质基础的。

其次,社会发展水平指的是社会发展状况。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就业压力生态环境等种种问题,单凭公权力一方往往不能解决,需要第三方参与,这是导致志愿服务开展的直接原因。因此,志愿服务的开展与推广必须与当地的社会发展的实际条件结合起来,不可一味地模仿和盲目地攀比,不能脱离本地区的实际,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2. 法律制度

法律制度在这里指的是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规范、保障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有章可循,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制度包括以下两个层面:(www.xing528.com)

第一是全国性的志愿服务立法。一方面,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认可志愿服务的权威地位,让志愿服务在公众中引起充分重视; 另一方面,通过立法,规定政府对志愿组织的资金投入,为志愿服务稳定长久的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明确政府部门与志愿组织各自的权责,搭建政府与志愿组织互动的平台; 确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时的权益,让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活动时没有后顾之忧,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第二是与志愿组织相关的制度法规。首先,确定志愿组织登记注册制度,包括登记机构、登记条件、登记程序、登记结果等。通过注册登记,赋予志愿组织法人身份,通过特定的法人身份获得相应的法律保障和政策待遇,同时也接受监管机关的监管和社会监督。其次,完善志愿组织内部各类制度,包括志愿者招募制度、志愿者激励制度、志愿者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完善,便于志愿组织高效、有序地开展志愿活动。

3. 志愿文化

志愿文化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它强调社会责任,注重社会道义,体现社会公平; 体现了人们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博爱、给予、利他、济世是志愿文化的道德情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是志愿文化的核心。只有对志愿精神理解愈深刻,个体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性才会愈强,志愿行为才会越长久,志愿服务才能得以产生、发展、壮大。志愿文化可以为志愿服务提供文化上的解释和支撑,引导和感召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志愿文化规范文化共同体的各成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当怎样做”。良好的志愿文化能够为志愿者提供理想、信念支撑,从而节约志愿服务开展的制度成本。志愿者在志愿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不断地增强着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时时刻刻保持着一种积极进取的状态,从而保证了志愿服务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志愿服务依赖于个人意志,良好的志愿文化是志愿服务得以开展的内在驱动力。

同时,志愿文化也可以促进志愿服务方法、领域的推陈出新。志愿服务的美好愿景是涉及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都能成为志愿服务的领域。志愿文化是在长期志愿实践中形成的,它根植于志愿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提炼。文化的熏陶性使得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将志愿行为与社会文化对接起来。从而促使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项目日趋多元化,服务的层次也由最原始的关注弱势群体,走向关注人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