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志愿服务机构运营机制需进一步探索

志愿服务机构运营机制需进一步探索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认为,要促使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现阶段需要志愿服务机构在运营机制上做深入探索,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工作 :1. 让民众接受新的服务理念从事志愿服务不只是献爱心、施舍式的善行或帮助弱势群体,更是一种公民精神与公民责任的体现。资金缺乏仍然是激励志愿者与制约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一个瓶颈。图6-6 志愿者看重的奖励层次资料来源: 李晓凤,2009

志愿服务机构运营机制需进一步探索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志愿者只是从事短期的志愿服务,一生中大致从事1~2次志愿服务。正如某志愿组织负责人说: “我们主要是做突击性的、短期的志愿服务,比如担任奥运会、国际体操节的志愿者,但长期的、可持续的志愿活动很少……而短期的志愿服务存在很多缺陷,会造成资源的流失,无法满足一些长期性的活动要求。”对此,如何让短期性的志愿者成为长期的持续提供服务的志愿者,或者说让志愿服务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比“简单扩大志愿者队伍的人数”显得更加重要、更有意义。我们认为,要促使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现阶段需要志愿服务机构在运营机制上做深入探索,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工作 (李晓凤、李倩,2010: 392):

1. 让民众接受新的服务理念

从事志愿服务不只是献爱心、施舍式的善行或帮助弱势群体,更是一种公民精神与公民责任的体现。在这里,志愿服务中的社会互助与奉献的理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它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志愿服务宣传中应渗透互助与奉献精神等公民责任理念; 同时,政府与志愿组织在推动志愿服务时也应培育群众的社会关怀,并通过社会参与及付出的过程,激发群众关心社会各层面的需要,以贡献个人的资源,践行市民对社会的责任感。

2. 提供一套系统的制度保障

在这里,“制度保障”包括培训、评估、监督、奖励机制,以及保障志愿者与被服务者权益的法律法规。而在志愿机构运营与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深入探讨中,我们认为,在借鉴港台的观念与做法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招募诱因性措施。即招募志愿者可以通过组织现有的志愿者人力的网络,来传播消息和号召参与; 同时,让想参与志愿服务的市民,了解参与后个人可以获得的成长及价值的升华,以激发参与的动机和行为。此外,政府也可以规定志愿服务年资的认定标准,以决定未来接受社会福利服务的优先性。(www.xing528.com)

(2) 宣传教育性措施。即在电视公共场所及大众运输工具中播放志愿服务的宣传短片。

(3) 奖励荣誉性措施。如图6-6所示,在志愿者看重的奖励层次中,84.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精神激励,15.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物质补偿。这就是说,志愿者的奖励以非物质性的精神奖励为主,即强调志愿服务价值与经验对个人的帮助或成长。而在具体实施上,则可以成立评选小组,并贯彻“奖励要符合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比如,以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对两年一度的湖北省十大杰出志愿者、湖北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予以表彰,则是一种适切的、非物质性的精神奖励。但是,此种表彰中也有不少问题需要正视与解决。正如某资深志愿者说: “目前志愿者评估不是很全面,也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系统。……通常,志愿者协会只能评出少数志愿者,但不能评出多数优秀的志愿者。而有些志愿者的目的是想出名,比如记者来了就往前头挤。有些人前期也挺优秀的,但由于没有评估、监督机制,导致没了动力,逐渐退化了。……当然功利心人人都有,只要不超过那个正常的度。”

(4) 资金保障性措施。资金缺乏仍然是激励志愿者与制约志愿服务长效发展的一个瓶颈。比如某志愿组织负责人说: “不少志愿者在提供服务时的往返交通费、餐饮费等,只能自掏腰包。长期这样,因经济上的原因,会打消志愿者尤其是底层人士从事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会限制志愿服务事业的长期发展。”因此,提供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的最基本费用,可以促使全体公民尤其是底层的公民参与,以促进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

图6-6 志愿者看重的奖励层次

资料来源: 李晓凤,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