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志愿服务的项目主要是针对弱势群体的福利服务以及大型节会和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 同时,因志愿服务仅仅在有限的范围内展开,还没有发展成为全民性的服务,也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全面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会对生活需求提出新要求,以应对变化的、新的生活方式的挑战。如果志愿服务项目仍然停留在原有的弱势群体服务项目之上,故步自封,无法推陈出新,或者无法在公共服务领域拓展新的服务项目,将会阻碍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比如,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志愿者或想要从事志愿服务的公民,最愿意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是扶贫助困、扶弱助残、帮老助困 (共占50.7%); 同时,深入访谈资料表明,超过半数的志愿者以及将要从事志愿服务的公民,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志愿服务就是专门针对残疾人、老人、贫困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并以调整被救助者的社会关系和改善他们的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旨在发挥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民众生活基本需求的支持功能。然而,这种对志愿服务在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将成为制约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李晓凤、李倩,2010: 391-392)。正如某资深志愿者所说:“社会目前相对较注重老人问题的志愿服务项目,但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中的志愿服务相对较少,我觉得有必要在社会生活各方面或公共领域中拓展志愿服务。否则,将会阻碍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简言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志愿者服务组织应意识到,项目的单一性将阻碍志愿者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志愿者组织应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的项目
调查数据显示 (见图6-5),有40.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愿意从事环境保护志愿服务”,36.7%的愿意从事保护、支教助学、卫生防疫、科技推广、文体服务中的志愿服务,28.0%的愿意从事社区志愿服务等。可见,市民在志愿服务的观念上已从“弱势群体服务”转向了“公共服务”。如此,志愿者组织应推展多元化的志愿服务项目,注重从原有的弱势群体服务项目向公共服务领域与生活不同方面拓展,以不断提高志愿服务项目的覆盖率及提升全民生活的满意度,由此将志愿服务提高到调节整个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图6-5 志愿服务项目的选择(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 李晓凤,2009
2. 加大志愿服务有关项目的宣传力度,促使志愿者和公民不断进入志愿服务的新的领域
调查发现,市民在志愿服务的观念上转向公共服务领域,是与各地志愿者组织的不断努力及宣传工作分不开的。然而,现阶段我们仍需要加大“志愿服务项目多元化发展”的宣传力度,以打破目前简单的社会救助意义的志愿服务,促使志愿服务从帮助有特别需要的人群提升到促使全民受益的层面; 同时,避免将志愿服务看做“有钱人对穷人的帮助”,以此促进公民参与,促进志愿服务全民化、日常化并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