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志愿服务概论:提高宣传深度

志愿服务概论:提高宣传深度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形成上述问题的症结在于宣传缺乏深度。同时,在志愿服务宣传时应把志愿精神与公民责任相联系,因为志愿服务不仅是助人活动,也是志愿者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及提升自我价值的平台。换言之,公益需要报道但不能炒作,以防止宣传的过度化。

志愿服务概论:提高宣传深度

在志愿服务的认识上,公众对于志愿服务内涵与功能的认识过于简单化、片面化、肤浅化。比如,据湖北的实证调查资料显示,被访者对志愿者与志愿服务活动存在如下误解: 只有富人或者闲人才会做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是去灾区或养老院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50.7%的被调查者认为,因公众对志愿者及志愿服务存在误解,阻碍了更多的公民参与志愿服务; 同时,62.3%的被调查者认为,对志愿者的误解造成了某些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在志愿者身上,给志愿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另外,调查资料显示, 37.0%的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遇到了阻力 (李晓凤、李倩,2010: 391)。形成上述问题的症结在于宣传缺乏深度。在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的宣传深度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挖掘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的深层价值展开宣传

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的宣传平台,把志愿者的精神、事迹,尤其是对志愿者所从事的一些大型活动或有意义的活动追踪报道,传达给老百姓,让百姓详细了解志愿者在做什么、怎么做的,以加深百姓对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的了解,扩大群众的支持。同时,在志愿服务宣传时应把志愿精神与公民责任相联系,因为志愿服务不仅是助人活动,也是志愿者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及提升自我价值的平台。

2. 在宣传中营造从事志愿服务的氛围

调查表明,69.3%的被调查者认为做志愿者是寻求自我价值与自我释放,38.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受周围氛围的影响而逐渐加入志愿者队伍之中。然而,深入访谈资料表明,目前社会上尚缺乏从事志愿服务的氛围,而学生做志愿者比较集中,并且他们可以互相影响互相改变,即使不太喜欢也会慢慢接受志愿服务。但社会大众则不同,每个人都有朋友、同学、同事、家人,如果一个人接受了志愿服务理念并且很坚定,那么他或她可能感染一大批人从事志愿活动。正如某资深志愿者说: “现在是缺失信仰的时代,用一个活生生的理想去感染社会人士而加入志愿者,则效果可能更好。”(www.xing528.com)

3. 将志愿服务的宣传融入当地的社区建设之中

将志愿服务的宣传融入当地的社区建设之中,即在社区中开展与市民互动的志愿服务活动,或者进行一些公益事业的宣传,让市民了解志愿服务的意向,而不认为志愿服务与己无关。同时,可以在社区建设中发展本地志愿者,让其从事一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能让百姓感受到实际利益的志愿活动。正如某志愿组织负责人说: “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内轮流巡逻,一段时间后这个社区的小偷会明显减少,这就是百姓能真实感受到的利益,那么他们就会逐渐认同志愿者与志愿服务,也可能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如武汉市志愿者协会正在推行的‘一百条街,一千个社区,一万名志愿者’计划,就是很好的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的宣传计划。”

4. 志愿组织在宣传的过程中要与媒体取得良好沟通

应尽量避免一些错误或负面宣传的影响,如某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介绍经验说: “虽然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信息来源,但传统媒体的力量仍不可忽视。前提条件是要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比如,去年武汉有些媒体出现了负面、挑剔的有关献血的报道,给公众留下了片面印象……因为我经常向各媒体投稿,再与他们联系时,我就多做些沟通与解释工作。……很多报道者本人并不真正了解无偿献血,我就利用聊天工具或者电子邮件,时常给他们介绍一些献血常识,积累得多了,他们再报道时也会客观些。”此外,媒体在宣传中也不能把志愿者捧得太高,可以有典型,但不能神化,更不要把道德标签贴在这些志愿者身上,以防止志愿者变质。换言之,公益需要报道但不能炒作,以防止宣传的过度化。正如某资深志愿者说: “不能让一些人从事志愿服务,只是为了获得某种荣誉奖励或得到某种好处。最好是保持平常心,不能把一些志愿者神化,报道也要讲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