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他主义的意义及相关社会规范

利他主义的意义及相关社会规范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Wilson既用生物学的观点又用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动物和人类的利他行为,他认为人的利他主义行为是通过基因遗传而获得的,是人类的本性,这种利他本性对人类种族的生存和延续有重要意义。与交换理论不同,公平理论在强调人们在权衡自己得失时,会受到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影响,影响人们利他行为的是主观上的公平感。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社会责任规范、社会个人规范和人道主义规范等。

利他主义的意义及相关社会规范

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在看似以毁灭自身的方式来帮助其他生命体的方式,实际上对整个物种的进化和生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利他主义在单个的个体看不出有什么真正的好处,还有可能对个体不一定有利,但是有利于整个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人为什么会有利他行为? 针对这个问题,社会生物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

1. 本能论或生物论

近代生物学上的达尔文主义的盛行,使许多思想家用生物学的理论来分析、认识社会问题,形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著名的奥地利动物学家、现代行为科学的创始人、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Lorenz通过研究指出攻击性行为对于动物自我保护和发展的意义,但他也承认动物和人类利他行为所带来的益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Wilson既用生物学的观点又用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动物和人类的利他行为,他认为人的利他主义行为是通过基因遗传而获得的,是人类的本性,这种利他本性对人类种族的生存和延续有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人的利他行为才是不期望得到任何奖赏,甚至是利他而损己的。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难以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利他行为,所以这种以本能论为基础的观点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

2. 社会交换和公平理论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交换关系,人们通过交换获得一些东西,同时也失去一些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利他行为就是目前或期待将来得到社会承认或奖赏等利益的工具性行为,人际互动就是付出代价和取得奖赏的过程,这就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利他行为是种得失权衡的产物。与交换理论不同,公平理论在强调人们在权衡自己得失时,会受到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影响,影响人们利他行为的是主观上的公平感。从总体上看,交换理论和公平理论确实有较强的解释力,但是这两种理论都具有享乐主义的特点,从经济上对于利他主义进行了肯定,强调人的活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利他主义行为是达到效用最大化、避免损失的关键环节。尽管这种理论目前受到理论界的重视,但是这些理论所提到的利己主义功利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并不提倡。(www.xing528.com)

3. 社会规范理论

人的行为都按照社会所赞许、提倡的准则而进行,人们之所以帮助他人,只是因为他们遵守了社会要求帮助别人的规范,而利他行为则是个体对这些社会规范学习并内化的结果。个体接受、遵守和服从这些社会规范意味着自身的社会存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肯定; 相反,拒绝和违背这些社会规范则会导致群体排斥,社会非难及遭受惩罚。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社会责任规范、社会个人规范和人道主义规范等。尽管这种理论对于解释利他行为基本上是可取的,但是在进行深入研究时,研究者的目光应更多地注意在不同文化中发生作用的独特规范上。

这样的故事在各种媒体中经常可见,古时大臣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而舍弃自己家儿的性命,电影《赵氏孤儿》中赵氏为了实现对王妃许诺,竟然舍弃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换来他人的性命,并且还在屈辱中将他人的孩子养大成人,教育他不舍弃仇恨,但是又不仅仅为了仇恨生活,这是人类生活中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是比这些故事更加生活化的利他动机却比比皆是,如那些自己不富裕却能把自己的辛苦钱捐献给贫困儿童的人们。

纵观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华民族的每一次大发展都是从“奉献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志愿服务中首先倡导的就是奉献精神。广大志愿者抱着奉献社会的态度参与到志愿行为当中,每个志愿者为了参与志愿行为都牺牲了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精力。只有志愿者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信念,志愿行为才会长盛不衰。

利他性是志愿者行为的本质特征,也是大多数学者界定的志愿服务的基本特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能片面地要求所有的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都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的,事实上,只有互惠互利的服务方式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