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志愿服务与社会和谐-志愿服务概论

志愿服务与社会和谐-志愿服务概论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谐的思想理念最初是作为一种意识出现,后被确立为价值理念。西方的和谐观主要注重的是自然的和谐,外部形式的和谐,自然科学色彩的和谐; 而中国的和谐论就更注重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内心的和谐。志愿服务的存在有利于弥补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和谐之音。人类作为地球上的超强势生物,往往会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动物群体或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从而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志愿服务与社会和谐-志愿服务概论

和谐的思想理念最初是作为一种意识出现,后被确立为价值理念。中西方思想家所倡导的音乐之和、饮食之和、礼乐之和等,都是这种审美心理的积淀[14]。毕达哥拉斯发现了数的和谐,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到了和谐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国古代哲人也同样提出过自己的和谐观点,但是与西方哲人的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的和谐观主要注重的是自然的和谐,外部形式的和谐,自然科学色彩的和谐; 而中国的和谐论就更注重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内心的和谐。东西方哲人对“和”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相似的,都认为是对差异性的承认,是一种兼容并蓄,对立统一,也即是“和而不同”的。西方较之东方更加张扬个性的一面,推崇差异与竞争,认为社会是斗争的产物,和谐也是一种动态的和谐,中国的和谐更多的是一种静态的和谐。

和谐对社会发展的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努力。志愿服务的存在有利于弥补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和谐之音。

第一,志愿服务有利于人的内在和谐。对于志愿者而言,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升华内心的情感体验,感受人生的价值,感受给予带来的内心满足,从而调整自身心理脆弱的一面; 对于志愿服务对象来说,身处困境无力反击时,有人雪中送炭,当落水成囚时,有人拉你一把,这样的志愿服务凸显了人性的光辉,击败了内心的阴暗。

第二,志愿服务有利于人与人的和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愈来愈深。志愿者们通过志愿服务,架起了各个阶层人们沟通的桥梁,充当了社会群体之间的润滑剂,减轻了社会矛盾,增强了人们的生活信心。

第三,志愿服务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作为地球上的超强势生物,往往会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动物群体或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从而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植树造林、保护动物等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能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缓解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1] Omoto,A.M.,&Snyder,M..Sustained helping without obligation,motivation,longevity of service, and perceived attitude change among AIDS volunteers.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68,pp.671-686.

[2] Snyder,M.,& Omoto,A.M.(2008).Volunteerism:Social issues perspectives and social policy implications.Social Issues and Policy Review,1995:2(1),pp.1-36.

[3] Carlo,G.,Okun,M.A.,Knight,G.P.,&de Guzman,M.R.T..The interplay of traits and motives on volunteering agreeableness,extraversion and prosocial value motivation.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5:38,pp.1293-1305.

[4] Erez,A.,Mario,M.,Ijzendoorn,M.H.,& Kroonenberg,P.M..Attachment,personality,and volunteering,Placing volunteerism in an attachment-theoretical framework.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8:44,pp.64-74.

[5] Matsuba,M.K.,Hart,D.&Atkins,R..Psychological and socio-structural influences on involvement in volunteering.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7:41,pp.889-907.(www.xing528.com)

[6] 田军: 《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50~58页。

[7] [英]达尔文: 《物种起源》第一分册,上海三联书店1954年版,第79~80页。

[8] [美]罗伯特·普特南: 《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页。

[9] 卜长莉: 《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10] [英]保罗·F. 怀特利: 《社会资本的起源》,冯仕政译,见李惠、杨雪冬: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

[11]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12] [美]莱丝里·休斯廷克丝、费米达·汉庭、拉姆·克那、杰夫里·布鲁德尼等: 《志愿者动机之社会和文化起源——六国大学生调查情况比较》,载《青年探索》2011年第5期。

[13] 刘丽、殷晓旺: 《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体育赛事志愿者行为分析》,载《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年6期。

[14] 田军: 《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50~5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