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与乡友凌公共进晚饭,三盏两盖下肚后,话就多了。他说,看某票友演京剧《白帝城》,刘备背后的屏风,上写《桃花源记》,问我可以不可以。我说,这是逢场作戏,而且语云,唱戏的是疯子,听戏的是傻子,这样认真,未免过分了吧?凌公当仁不让,说就是作戏,如果能够无懈可击,不是更好吗?
这个观点,我没有理由不同意。但酒壮人胆,我还怒辩,理由用了禅宗和尚的“好事不如无”,或者俗人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说。因为如果多事,那就可商榷的太多了。随便说几件。最近看电视荧屏上某旦角演《贵妃醉酒》,手中不空,拿着折扇,时开时拢,耍得很高兴。而说起这种扇,初起名聚头扇,有人说始于明朝,有人上推,说始于北宋,姑且作个和事佬,说始于宋,至明而盛行,那么,玉环娘娘总是不及见了。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玉环娘娘胖胖的,未闻练减肥气功,其时又无电扇、空调,当然就不免常出汗,那么,走在时间前面,来个折扇,热中取凉,不是颇值得同情吗?另一件,大概是连续剧《洛神赋》吧,演曹植和甄氏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的故事,这位七岁成诗的才子不断与乃父乃母在交往,清楚记得母亲称呼他是“子建”。他字子建不错,可是依习惯,称字称号是表示尊敬,父母对子女能够表示尊敬吗?但这也用不着苛求,编剧的人愿意这样尊敬,虽然不合礼法却不违刑法,不管也罢。再一件,也是电视荧屏上所见,剧名记不清了,是搬演清末光绪年间的故事,有那么一场是光绪皇帝与李鸿章议政,两个人像老朋友逛公园一样,边走边谈。历史上记载,光绪皇帝是虽无能但倾向改革之主,看了此剧,这位皇帝的诸多优点之中还要加上一项最煊赫的,是还没变为共和就“民主”了,其表现是与臣民平起平坐。这很好,也就以保留为是吧?(www.xing528.com)
我的意见,应认真的是在戏场之外,即所谓世间。怎样认真?曰明古慎今是也。这方面内容太多,司马光等编《资治通鉴》,篇幅那么多,才到五代,所以还要续。但大题可以小作,这里无妨以一斑示全豹。古有亲君子、远小人之说,显然说得很对,可是赵高、杨国忠、魏忠贤之流还是得了势,坏了事。这是忘了甚至不知历史。所以我终于向凌公的观点靠拢,承认历史知识是绝顶重要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