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中行全集(14)·散简续存(下)-新凤霞的独特魅力

张中行全集(14)·散简续存(下)-新凤霞的独特魅力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毓敏已经说过,不重复,这里单说新凤霞。其二,新凤霞的唱腔,有一般的柔媚,但这柔媚像是已经深化为兼有沉厚。其三,坐在台下远望,新凤霞很美。新凤霞生于贫民窟是一种命,有才是另一种命,谁也想不到这后一种命足以补偿前一种而有余。正式写作始于1978年,第一次结集为《新凤霞回忆录》,在香港出版,其时为1980年。新凤霞则不只“见”,而且能够委曲细致,清晰流利。

张中行全集(14)·散简续存(下)-新凤霞的独特魅力

几年以前,我写过一篇《孙毓敏》,并收入我的一本拙作《负暄三话》,现在又写新凤霞,是不是也患了古今都有的捧坤角的流行病?曰非也,而是因为这二位都有不同于常的经历和所能,值得说说。孙毓敏已经说过,不重复,这里单说新凤霞。要从想当年说起。是60年前后,我和还不老的伴儿间或苦中作乐,买票到剧场坐两三个小时。常是京剧;少,但不是绝无,是评剧。评剧,我们俩都爱看新凤霞。爱看的原因,室中人是女看女,是否有可分为一二三几项的理由,我不知道。至于我,是有可分为三项的理由的。其一,故事内容大多是远离庙堂的,因而显得亲近。其二,新凤霞的唱腔,有一般的柔媚,但这柔媚像是已经深化为兼有沉厚。我门外汉的感觉,这种境界最难,京剧老生如言菊朋,流行歌曲如毛阿敏,其庶几乎,所以我都喜欢听。其三,坐在台下远望,新凤霞很美。因看着美而喜欢听,也可以说就是捧坤角吧?任何人都知道,无名的台下人,尤其男士,看台上的名坤伶,真是远在天上,正如寓言故事所说,架上的葡萄尚且高不可及,况天上乎!且说时间无情,人事沧桑,一晃到了八十年代,我老了,新凤霞也不再年轻,由于文以及其他机遇,我们都在台下,熟了,由望之远在天上变为“握手无罚,目眙(读chì,直着眼看)不禁”。目眙,看人,也看她著的书。因为更多的时间是看她著的书,所以更不能不因书而想到人。以下想以人为主线,说说我的观感。

我对查出身没什么兴趣,可是这里却要未能免俗,由出身说起。新凤霞的出身是天津三不管儿的贫民窟,在红卫英雄之类的眼里是荣誉或护身符;想当年就不成,所得只能是吃不饱、穿不暖外加不能走入学校。现实社会非乌托邦,更不是使徒策划建造的天堂,出大量这样的不稀奇,稀奇的是竟能挣来两顶帽子,先的一顶是评剧皇后,后的一顶是散文作家。贫苦,走入戏班,唱红了,世间像是也不很少;幼年失学,走上戏台,今天扮张五可,明天扮杜十娘,忽而拿起笔,起承转合,而且一印就是十几本,今代能有几个人呢?

我想过她这高成就的来由,像是可以分为重轻两类,每一类再一分为二。先说重,是“才”和“勤”。才,或说天资,来源如何说不清楚,总之不是自己所能选择的,那就认命吧。新凤霞生于贫民窟是一种命,有才是另一种命,谁也想不到这后一种命足以补偿前一种而有余。有余,富裕也,表现在许多方面。多种技艺,一学就会是。这多种,包括演唱,评剧之外,京剧,梆子,以至大鼓书,她都拿得起来。也包括唱能够拔尖儿,以至成派。还包括读,如清吴让之之晚学,写,如宋陆放翁之老学,都是用非其时,可是也就成了。还有一种,她有,我没有因而就艳羡不置的,是记忆力好得惊人。看她的回忆文章会感觉到,昔年的大事小事,乃至室内墙隅的闲谈,她都记得一清二楚。我有时想,历史上以强记著名的杨愔、刘敞之流,也不过如此吧。再说重的另一种,勤。她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至学习、演出,小至琐碎的手工活,都乐得多做,做得细致,有大量的回忆文章可证,可以不说。值得说说的是现时,被迫害致残,连走路都困难了,她还闲不住,用她的眼和右手,读,写文章,作画,几乎是从朝至夕不停。语云,熟能生巧,巧加才,有非一般的造诣就不奇怪了。再说轻的两种,是“有志”和“机遇”。有志,指她有选婿的条件,举起彩球却没有往大款或五陵公子的头上扔,而掷向能写作的文士。而接着就来了机遇,没有经过蒲州普救寺的曲折,与吴祖光就有情人成为眷属。成为眷属,用俗世的眼看,有失,是因株连而受了不少罪;但有大得,一可见,是一顶作家的帽子,二不可见,是心的经历如舞台上扮演故事的可歌可泣。

以上说成就的来由;我,推想其他人也是,更感兴趣的应该是成就。成就有出于口的,“巧儿我自幼儿”之类,有录音磁带可稽,也因为我不懂,守“不知为不知”的古训,决定从略。出于手的成就,有手工活,如手缝羊毛混纺针织料子短裤,吴祖光之外,张庚曾得此优惠,我未得,也就不说了。想重点说文章,连带说说作画。写文章,她自己说始于写日记,日记涉及昔年事,其中一部分以《过年》和《姑妈》为题,1957年曾发表于《人民日报》。正式写作始于1978年,第一次结集为《新凤霞回忆录》,在香港出版,其时为1980年。这之后,文章如长川大河之顺流而下,一发而不可遏,到眼下1994年的《我与吴祖光》《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两种,已经印了十几种,平均一年不少于一种。量可惊且放下不表,改说质,可以分为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内容大多是回忆,虽然范围有限,却写得确实,生动,亲切,能够使人得温旧梦之外,还可以亲世态,见人心。我的想法,由语文的角度看,更值得注意的是表达。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著文表示赞赏,说那是地道的“写话”。我不隐瞒观点,多年来舞文弄墨,所期望的就是“(自己)怎样说就怎样写”这种境界。可惜是望道而未之见。新凤霞则不只“见”,而且能够委曲细致,清晰流利。记得我还写过给中学生看的谈学习写作的文章,其中就举新凤霞的文章为例,说无论入门还是升堂入室,都应该跟着她走。还有一宗,我是决定也跟着她走,那是前一两年,听友人的劝告,耳朵软,也拟写回忆录之类的书,想到布局,走史书“本纪”的路有困难(记不清,不能写,有些事牵扯多,不好写),于是灵机一动,觉得《新凤霞回忆录》以小题为目,有话即长,无题不写的办法巧而合用,可以取法,也就真照猫画虎了。以之为师,应该道谢。于是联想到她的画,更应该道谢,因为她不只给我画了可吃的寿桃,还画了可看的菊花。她的画是齐白石老人教的,也就可以算作科班出身。且不管科班不科班,就画论画,我觉得,看部分,够得上笔画挺拔,看整体够得上气韵生动,因而放在名演员兼能画的作品中,是应该推为上乘的。(www.xing528.com)

以上说成就,成就来于人,想收笔之前再说说人。这也是大题,只好小作,又空口无凭,只好拉一本书作靠山,以作品显人,或通过作品看人。这本书是不久前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与吴祖光》,由书名可以推知,要写爱,由分而合,然后依照《三国演义》开篇的规律,合后还要分,因而有苦,有泪,等等,如舞台上所扮演,总当很有意思吧?可惜是我的身和心都没有戏,谈能扮演之人,也只能仍走书呆子的路,说板着面孔的。这(由书中看到的人)又可以分为三项。其一是热爱人生,不忘旧。这种品质或性格,用世俗的眼看是“厚”,戴上诗词的眼镜看是“美”,与视旧如仇,主张批倒批臭并进而除之的不是一路。我,也许过于缺少朝气吧,且不说是非和利害,居常度日,总是觉得,还是不忘旧的人可亲,因为唯有这样的人才能“他日相逢下车揖”,使世间充满温暖。再说其二,其实与其一同源,只是因为流过大,所以另立门户。这是1957年以后,吴先生加了冠,发往北大荒,她沦于住寒窑,却坚决走王宝钗的路,十八年也等。记得在介绍他们书画展的一篇文章里,我自承是男本位,曾赞扬这种美德。其实,就是扔开男本位,对于至死不渝,不见势见利思迁的痴男怨女,也应该敬而重之吧。再说更值得重视的其三,是能够分辨是非,有正义感,肯说真话。这本书分为四部分,中间两部分写“突然来了1957年”和“史无前例十年间”。文是记事,前前后后大致写了二十年,我觉得很值得看看,因为据实陈述,就成为一面镜子,司马温公之流可以照见世态,程朱陆王之流可以照见人心,对世态人心都无兴趣的,也可以遣长日,当作《天方夜谭》看。单说人心,其中也有作者的,表现为有爱有恨,这爱和恨都是由是非观和正义感来。

说起正义感,就不当不提一下,用戏剧术语,占大轴位置的一段妙文“祖光是个男子汉”。占大轴位置,除精采之外,还带有总结性。这总结性包括人己两个方面:人是吴先生“刚直讲骨气”,可是“受到歧视”,“挨整”;己呢,是“觉得我一生不冤枉嫁了一个男子汉”。诌文有计字稿酬,不便多作文抄公,但可以说个总的印象,是这段千字文可以说是激昂慷慨,一字一泪,读,吟味,使我不由得想起《史记·伯夷列传》。索性再抄两句,“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