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钟朋先生:建筑工程师与文学家,所有遗稿数十万字

钟朋先生:建筑工程师与文学家,所有遗稿数十万字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姜德明先生文,他原名钟鹏,可是给我写信,署名总是钟朋,讣告也是钟朋。钟朋先生本业是建筑工程,兼治文学,他之死使我想到林徽因,也是成就很大,天不假以年。据钟朋先生的女儿说,钟先生下世后,“书刊满室,遗稿数十万字”,可见资料不少,集为书的责任,推想他的女儿光珞女士必能担起来吧?

钟朋先生:建筑工程师与文学家,所有遗稿数十万字

为不曾谋面的人写悼念文章,我这是第一次。不曾谋面而要写,是因为我们有较深的文字友谊。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有值得悼念的性格和学业成就。他逝世在半年以前,何以悼念文章到现在才写?是他下世的噩耗来得太突然,我想拿笔,心却一直平定不下来。其实,就是到现在,有时看到他寄赠的照片,心还是不能平定。可是不能再拖延了。原因不只一种。其一是看到姜德明先生的怀念文章(《怀梁永先生》,刊于1992年4月30日上海文学报》)乃去年底所写,自己感到惭愧。其二,钟朋先生下世之后,他女儿钟光珞曾来信,希望谈谈我和他父亲的交往情况,我也应该谈谈。其三,对于我的拙作,钟朋先生有关照的厚意,已出版的,他著文评介,未出版或尚未写成的,来信总是问何时能出版或何时能写成,日前,他最关心的拙作《顺生论》写成,应该告诉他,做不到,只好学延陵季子挂剑的古法,说说此意,以求心安。

应该从介绍他本人写起。据姜德明先生文,他原名钟鹏,可是给我写信,署名总是钟朋,讣告也是钟朋。籍贯,民族,他没说,不知道。曾到美国留学,学建筑工程,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几所高等学校任教,后期任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教授,是国内有名的高层建筑专家。专业方面我外行,不能赞一辞。业余爱好,总的说是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勤奋,多搜书,多读书,连偏僻罕见的也不漏掉。而且不停止于只堆积材料,他比较,评论,都表现出有不同于一般的见识。勤于写作,大多是评介性的,笔名梁永。1991年10月29日逝世,终年74,推算是生于1917年。讣告没说是什么病,查存信,最后一封是同年6月14日写的,第一段说:“弟已于上周出院,这次溃疡病发病轻,治疗及时,住院十余日就痊愈了。”可见必是旧病复发,不轻而重,终于成为不治。人死如灯灭,罢了也就罢了;负担都归生者,正如姜德明先生所说:“如今还有多少人真正关心现代文学研究,更何谈文学史料工作呢。”总之,单是为文着想,他的死也是太可惜了。

他的勤于治学的性格以及现代文学史方面的成就,姜德明先生了解得多,也说了不少。我只好退避,专说我们的交往。是看1989年2月7日的《光明日报》,其中《图书评论》栏有《北大旧人与北京旧事——〈负暄琐话〉读后》一篇,署名梁永,评介我的拙作《负暄琐话》。我是常人,率尔操觚,灾了梨枣,听到有人肯看,并说了一些捧场的话,心中难免,对内,飘飘然,对外,感激。后来不久,就接到他同月15日写的信,说他著文评介我的《负暄琐话》,《光明日报》发表时删去谈烤肉的一段,以致前后不衔接,内容与标题也不符,所以寄来剪报,将删去之文补上,请指正云云。我当然立即复信表示感谢,也就从此有了文字交往。连续两年多,我们的交往不算少,现在回想,几乎都是他主动,我,除了寄上拙作一两种以外,都是与一切相识的、不相识的同等对待,来信照复而已。他写信,有时寄来他新发表的文章,有时询问有关现代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情况。很抱歉,我少知,又健忘,所以常常只能学习皇帝老子,批个“知道了”了事。只是有两次,更不耻下问,让我用毛笔宣纸写自己的打油诗,一份他留作纪念,一份转给他的友人,我不敢抗命,写了。不久,他在成都《读书人报》上发表文章,又谈到我,并附他书斋的照片,我那幅涂鸦居然爬到墙上,真是既感且愧。他写信比较勤,自然是因为关心我,我的健康,我的写作幻想的进程;还常常表示图谋晤面之意。上面提到的那封最后的信的最后一段说:“下半年弟级36年高中毕业班同学在京聚会,可能前往,如去一定拜谒先生,畅叙一切。”我想,这一次算是希望落实为约定,晤面必可实现了。想不到是秋天过去,既无人来又无信来。直到11月初才接到西安来信,看封皮不是他的笔迹,赶紧打开看,原来是一纸讣告。(www.xing528.com)

显然,不管为公为私,我都不免于悲痛。先说私,我们交谊很厚,竟没有晤面之缘,是一面;我尚食息人间,旧习难改,不免于仍要涂涂抹抹,竟少了一位大力关照的,是另一面。再说公,关系就重大了,正如姜德明先生所慨叹,是以舍身精神研究现代文学,并有高造诣的人,又走了一个。钟朋先生本业是建筑工程,兼治文学,他之死使我想到林徽因,也是成就很大,天不假以年。如何补救呢?姜德明先生也提到,是编遗集。不久前香港寄来陈钟英、陈宇编,三联书店出版的《林徽因》,收照片、作品、年谱等,我看就是个好办法。据钟朋先生的女儿说,钟先生下世后,“书刊满室,遗稿数十万字”,可见资料不少,集为书的责任,推想他的女儿光珞女士必能担起来吧?我希望能够尽早看到他的遗集出版。

附记:其遗著《雍庐书话》已于1993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