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梅戏风貌》与韩再芬的舞台表演

《黄梅戏风貌》与韩再芬的舞台表演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既出新人又出好戏的角度上说,韩再芬和她所策划、主演的《徽州女人》是新时期黄梅戏两道绚丽的风景线,是黄梅戏“梅开二度”的重要标志。作为新时期黄梅戏崭新风貌的创造者之一和亲历者,韩再芬及其《徽州女人》在黄梅戏深沉多彩的历史长廊中,又树立了两座崭新的丰碑。韩再芬年少学艺、坐班成才、舞台风貌亮丽、领军一方、业绩辉煌。韩再芬10岁开始登台跑龙套。

《黄梅戏风貌》与韩再芬的舞台表演

韩再芬是新时期黄梅戏舞台上旦角演员的杰出代表,是深受广大观众和戏迷欢迎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从既出新人又出好戏的角度上说,韩再芬和她所策划、主演的《徽州女人》是新时期黄梅戏两道绚丽的风景线,是黄梅戏“梅开二度”的重要标志。韩再芬既接受了上辈艺术家的谆谆教诲和熏陶,又吸取了同辈黄梅戏表演新秀的营养。韩再芬以她自己的聪颖和辛劳,开创了黄梅戏艺术继严凤英之后的又一个时代。作为新时期黄梅戏崭新风貌的创造者之一和亲历者,韩再芬及其《徽州女人》在黄梅戏深沉多彩的历史长廊中,又树立了两座崭新的丰碑。无论是剧目意境的开拓,还是旦角演唱艺术的创造,《徽州女人》和韩再芬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韩再芬的从艺经历、艺术风貌和特色成就

韩再芬这朵芬芳的黄梅戏之花,在“梅开二度”的峥嵘岁月中盛开。韩再芬年少学艺、坐班成才、舞台风貌亮丽、领军一方、业绩辉煌。她的演唱风格特点的形成,和艺术成就的凸现,经历了长期刻苦的舞台实践和表演成败的艺术积淀。韩再芬,安庆市潜山县人,1968年出生。母亲和姐姐均在黄梅戏剧团工作。1978年,韩再芬被招进团从艺。在家里,她从小受到了黄梅戏演唱艺术的熏陶和耳濡目染。进团后,经过专业的“四功五法”及身段的锤炼,她的灵气大发、灵感顿开。在“无师自通”的“偷戏”学唱过程中,她逐渐掌握了许多剧目、人物形象和唱段,使她成为一个名噪剧团内外和上下的“怪才”,似乎韩再芬天生就是一个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10岁开始登台跑龙套。12岁,在黄梅戏电视片《新婚配》中饰演芳芳。14岁,在一次偶然中替换生病中的主角,扮演大型爱情悲剧《莫愁女》中的莫愁,而且在表演上有所创造和创新,引起剧团上下的惊喜。16岁,主演了大型悲情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娇》。她以稚嫩的脸庞和单薄的身影扮演郑小娇,将郑小娇受屈受冤、九死一生、祸事连连、命运悲苦,仍念念不忘和追求心中之人公子桂中必的性格和生命历程表现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实为可爱。五集电视剧《郑小娇》在全国播映后,万人空巷观看、街谈巷议热烈,拿一句现在的话说,立即引起了轰动效应。全国人民再一次领略了他们所热爱的黄梅戏。韩再芬从此一举成名、家喻户晓。业内外人士都为黄梅戏舞台有这么一个卓越的俊秀新苗而感到骄傲。韩再芬这棵曾经引人注目的幼苗,如今已长成众人仰望的大树。随着她的成长成熟和成才成名,她为黄梅戏的创新发展和“梅开二度”做出了突出贡献。安庆人民没有埋没她,党和国家对她的艺术和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给予了她很多很高的荣誉。韩再芬现在既是复旦大学和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的兼职教授,也是安庆师院新成立的黄梅剧学院的名誉院长和安徽省黄梅戏研究中心的主任。韩再芬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授予“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称号。韩再芬现荣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剧协副主席,安庆市人民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韩再芬曾荣获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广播、电视大奖赛“双十佳”的桂冠,荣获“国家级梅花奖”、“飞天奖”、“华表奖”、“金鸡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韩再芬还成为“安庆市城市”和旅游风景区“天柱山”的形象大使。韩再芬成功了,盛名之下,我们不能不反思韩再芬的成功之道。韩再芬年少求艺、坐班成才,除她的聪颖和争强好胜之性格特点外,在耳濡目染中做有心人,在剧团刻苦练功、自学磨练、掌握技艺;在台下勤奋“偷戏”、抓住一切机遇、勇于挑战、努力彰显自己的才艺;在风云际会和激励中,不自我陶醉和满足,积极追求优秀卓越等。这些也是她的性格特点和艺术素质之所在。韩再芬在热爱中追求艺术的与时俱进,这是她的本质之特点。“黄梅戏是我的最爱”,这是韩再芬在多次接受各种媒体记者的采访和追问,接受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访谈直播节目时,说的最多最响亮也最有感染力、震撼力的一句话。韩再芬多才多艺,演戏、演电影电视。韩再芬是否要飞出黄梅戏舞台?韩再芳光环多了,人们着急了,怕她忘乎所以。韩再芬是清醒的深沉的,“黄梅戏是我的最爱”,一句极为普通的坦诚衷肠话语,道出了她的理想、她的信念、她的追求,她对家乡戏曲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热爱既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又是追求事业卓越的动力。从这里,我们已经深深感悟到,韩再芬青出于蓝之所以胜于蓝的从艺经验,以及人生的价值定位和目标追求。韩再芬的成功是“初衷最爱黄梅戏”的必然。正如韩再芬自己所说:“不少人说我傻,我想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对金钱的看法也不同,要赚钱的话不如去唱歌。我总觉得严凤英那一代创造了黄梅戏这个剧种,留下了一批代表作,我们这一代承上启下,总也要拿出自己的东西。”这就是韩再芬之所以获得“德艺双馨”的思想认识及行为轨迹。

韩再芬是新时期黄梅戏舞台上领军一方的代表人物,是最最突出的年轻的表演艺术家。任何卓越都要靠作品来说话。韩再芬在其近30年的演艺生涯中,或丫环侍女、或闺门小姐、或高堂达官显贵妇人、或府门婵娟、或贫妇弱女、或村姑野妹、或淫女荡妇、或女扮男装,共参加了上百个剧目的演出。这里不乏仅仅跑跑龙套、一晃而过的角色,但大多是领衔主演、独领风骚。尽管演的都是女人即女人的悲欢离合、苦愁哀怨,在不同的人物命运中又有相似之性,在相似的人物个性中又有不同之微妙。她都能从生活出发,从人物的性格出发,以她那稚嫩的脸庞和清脆的咽喉,极力表现出“这一个”来。经她举手投足的精心打造,以及身段、眼神和唱腔的表达渲染,把一个个人物的或喜悦、或悲愤、或忧伤、或惆怅、或无奈、或矜持、或富贵、或穷迫、或荣华、或寒贫,穷其“四功五法”之所能,在万千气象的剧情变化和人物面目的似是而非中,力显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和炉火纯青。总体上说,韩再芬能够发挥她的年轻和基本功厚实的优势。她有唱功,她嗓音清亮,运腔自如。唱得感情饱满、委婉动人、声情并茂,能把唱腔中最能表现人物情绪和性格特点的要素突现出来,能把声腔中最能感染人的许多微妙的关节点细腻地抒发出来。她做功也佳,韩再芬身段优美,表演朴实,能把对传统戏曲程式的继承与生活实际和人物性格需要结合起来。在戏曲程式的舞蹈化节奏化即美化上超越,在人物性格的“这一个”的情境上下功夫。在超越中追求黄梅戏表演艺术的生活化大众化及其超凡脱俗。韩再芬演唱的剧目和人物主要有:电视剧《疾风劲草》中的主角小翠;戏曲片《新婚配》中的芳芳;在大型爱情悲剧《莫愁女》中,饰演身份卑微、受尽屈辱并为公子献出双眼和身心的莫愁;在大型社会风情剧《郑小娇》中,扮演受苦受难、冤屈缠身、忠于爱情,在九死一生中相救公子桂中必的郑小娇;在黄梅戏电视剧《天仙配》中扮演七仙女;在舞台剧和电视剧《女驸马》中扮演冯素珍;在黄梅戏电视剧《孟丽君》中,扮演家遭不幸、命运波折、对公子一往情深对爱情忠贞不二的孟丽君;在黄梅戏电视剧《龙凤奇缘》中,扮演江南才子苏文龙。苏春日到徽州游学,偶遇徽商美貌小姐钱彩凤。后男扮女装,混入闺房,与小姐成婚;在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黄梅戏电视剧《家春秋》的《秋》中,扮演聪明、贤慧、上下为难、左右不是、内外逢合、含屈护主,后成为高觉新的后续知音翠环;在黄梅戏电视剧《桃花扇》中,扮演爱国高于爱情的悲情女李香君;在舞台剧和电视剧《桂小姐选郎》中,扮演以貌取人、风情一时、为天下笑的桂小姐;在大型悲情戏《孔雀东南飞》中,扮演受尽折磨、一生悲怨、最后以死寻情的小姐刘兰芝;在舞台剧《血狐帕》中,扮演本性善良,但谋害丈夫、冤枉她人,后又自白即投案自首、性格变态、复杂的郭玉梅,该剧获省第一届戏剧节四项大奖,韩再芬获表演一等奖;在黄梅戏电视剧《蔡鸣风辞店》中,扮演风情万种的店老板柳凤英;在《徽州女人》中扮演无姓无名的主角女人;在新编黄梅戏连续剧《潘张玉良》中,扮演命运坎坷,最后客死域外的风尘女画家张玉良;在黄梅戏连续剧即大型历史人物悲剧《宋徽宗李师师》中,扮演美貌绝伦、红颜薄命、力劝宋徽宗以江山为重,历尽悲欢离合的李师师;在《浣纱记》中扮演江南美女西施;在民族题材悲情剧《昭君出塞》中,扮演具有高风亮节和大义大德的才女王昭君;在歌颂李杨爱情悲剧《长恨歌》中,扮演千古遗恨、美女杨贵妃;在历史悲剧《貂婵》中扮演貂婵;在新编现代戏《公司》一剧中,扮演为办公司费尽心力的女主角公司经理;在现代戏《挑花女》一剧中扮演挑花女;在舞台传统剧《皮秀英四告》中,饰演因谋财而被害命的丫环;在神话黄梅戏电影《香魂女》一剧中,扮演为救乡亲而牺牲自己的苗香;在黄梅戏电影《徽商情缘》和《生死擂》两剧中,分别扮演从小随父经商的陈文雁和为了民族利益,夺回米行经营权,在丈夫被害死的情势下,含悲忍泪替夫打擂的苏月英。韩再芬所演剧目可能不止这些。韩再芬在这些剧目中均有不俗的表现。这一路数来,表现了韩再芬不平凡的演艺历程。从少年登台,到青年和近于中年的亮相,韩再芬为黄梅戏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即“梅开二度”付出了可贵的辛劳,洒下了勤奋的汗水,也为自己筑起了一座座成功的艺术丰碑。在韩再芬戏曲艺术的辉煌里程中,既有黄梅戏艺术家黄新德和王萍、李萍、熊辰龙、汪静这些新秀与其搭档,为其增光添彩,又有刘云程、黄义士、陈儒天、罗本正等这些著名的编剧作曲家为其写戏作曲。这是韩再芬的荣幸,也是她功成业就的重要条件和因素,韩再芬从来没有忘记这些。

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总是具有寄托着自己最强烈情感和注入独特愿景的代表作。换句话说,总是有一些作品强烈地体现着这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的独特的风格特点。这些作品就像一扇撇开的窗口,它清晰的表明着这些艺术家的成名轨迹,鲜明地透射着这位艺术家的艺术气质和氛围。同时,也不容置疑显现出这位艺术家的特殊表现和成就,韩再芬也是这样。在韩再芬演出过的上百个剧目和人物中,笔者认为,最能体现韩再芬表演艺术个性经历的作品,或者说,最不能忽视的作品,是以下这些,即韩再芬的成名之作处女之作《郑小娇》;韩再芬的钟爱之作保留之作《莫愁女》;韩再芬的“仿严”之作传承之作舞台剧《女驸马》;韩再芬演唱艺术形成个性特色的起点之作、成熟之作《血狐帕》、《西施》、《杨玉环》等;韩再芬的代表之作、创新之作《徽州女人》;韩再芬的探索之作开拓之作《公司》。因篇幅关系,在这里,我就不展开分析了。有人将韩再芬的演唱艺术所走过的道路,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即经历了纯自然、偏离自然、再到回归自然的崛起跃进过程。每个阶段都有表现韩再芬演艺个性特点的代表之作和标志性之作,这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一种议论。对应这三个阶段,观众和戏迷对韩再芬的感受,也经历了三次转变:一是自然、质朴、稚嫩、可疼可爱;二是用心模仿、刻意追求、佳作迭出、可喜可贺;三是把握人物、浑然天成、水到渠成、炉火纯青、名作耀眼、可敬可佩。我认为,以上所列的剧目和说法集中到一点,就是从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上,表现了韩再芳在不同阶段的艺术气质,反映了她在演唱特色上一步步跨越。

在韩再芬参演的众多剧目中,我们着重点评对韩再芬演艺风格的形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部戏:《郑小娇》和《徽州女人》。

(二)韩再芬与《郑小娇》

韩再芬在主演《郑小娇》之前已粉墨登场即亮相了黄梅戏舞台,但安庆地区乃至全国戏迷观众真正认识她,还是从她主演的《郑小娇》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开始。就像一提到黄梅戏的《天仙配》,人们就想到严凤英;提起严凤英,人们就想到七仙女一样。人们一看到《郑小娇》就会想到韩再芬,韩再芬就是人们心目中的郑小娇。韩再芬主演《郑小娇》才16岁,是在有众人竞争中被《郑小娇》剧组及导演选中的。她以一曲清唱和并无着意做作的表演,使剧组和导演敏锐地感到,“这就是我们要找寻的郑小娇。”韩再芬不负众望,以她稚气未脱的、纯自然的演唱,将家遭不幸、冤屈缠身,虽九死一生,仍至生死于度外钟爱公子桂中必的郑小娇,塑造得真真切切、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叫人悲切、使人怜悯、逼人疼爱。韩再芬成功的扮演了郑小娇是她艺术生涯的开始,韩再芬主演了《郑小娇》而一举成名、名震全国,是她成为黄梅戏的台柱子即长期的领军一方、代表一个时代的第一步。

《郑小娇》是一部世俗风情剧。在摄制成电视剧前是黄梅戏舞台上连本大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郑小娇》一剧的曲折传奇、起伏迭宕、悲欢离散,充满情愫的故事情节和格调,为韩再芬充分地展现自己的特点和艺术才华创造了优越的条件。郑小娇,年幼丧母,在家独自守孝。父亲郑三培续娶后妻,因长期在外教书,三娘在家不正经,长期与和尚赵采勾搭成奸。一天,他们正在苟合之时,恰被小娇从外面回来撞见。屋漏偏逢连阴雨,祸从天降。继母三娘为了洗刷自己,先下手为强。硬要小娇脱下孝服,穿戴花枝招展,以嫁祸于人,设计陷害郑小娇。小娇之父郑三培从外面归来,三娘恶人先告状,硬是栽赃,说小娇在家不正经、水性杨花,与和尚勾搭。小娇怎么解释、否认,其父也不相信。但对三娘的谎言却信以为真,并暗下心思,带小娇到外婆家去住几日。其实,准备在路过黑森林之时将小娇砍死。此意正中三娘及和尚之意。一天,当郑三培带其女到外婆家,其父正准备杀死女儿小娇之时,和尚赵采和三娘出现在面前,并将郑三培推向万丈深渊,并要砍死郑小娇。郑小娇鲜血淋漓,昏死过去,恰被上山采药的郑三培的学生公子桂中必所见,并救回家治疗。两人产生爱情,在桂中必之母支持下,两人结为百年之好。为报郑家冤仇,桂中必决心上京赶考,求取功名。桂中必来到京城,如愿以偿,立即书信回家,要与郑小娇完婚。当公差报信路过赵采和三娘所开的酒店之时,被仇人发觉,将书信改为,“吾乃新科状元郎,休书一封回家乡,小娇不是同林鸟,乌鸦怎能配凤凰”。桂中必之母接到书信读出声来,小娇听后气愤万分,连夜离开桂家,并准备投河自尽,以了却余生。小娇被人救起,来到庵堂暂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桂中必以超群脱俗的文才考取状元之后,太师爷赵本要将自己的女儿嫁于桂中必,桂不肯,遂将他关起来。郑小娇找上京城,当赵本一家得知,这是桂中必的前妻后,也将她牢牢的扣住。后经相府、丫环春兰相救,二人分别逃出。桂、郑二人不解内情,也闹起情绪和矛盾,相互埋怨、责骂。一天,皇后病重,张贴皇榜,请求天下名医。桂中必、郑小娇、赵本等三人各怀目的,揭了皇榜。桂中必下的真药,被赵本指使赵采偷换,至使皇太后病情加重,遂将桂中必打进死牢,择日问斩。郑小娇一剂药方,使皇太后久病治愈,为赏赐郑小娇之功劳,特命郑小娇为监斩官。在案情审理过程中,郑小娇了解了桂中必对自己一往情深并受迫害的真相,从而救下了“冤家”桂中必。在朝庭,赵本使出绝招,说郑小娇女扮男装,欺骗皇上。郑小娇又一次面临着杀头之祸。但皇太后降诏,赐郑小娇不死并与桂中必完婚。电视剧《郑小娇》以圈套之中有圈套,冤情之中有冤情的传奇情节,以郑小娇与赵采,赵采、郑小娇与桂中必,赵采与赵本,赵本与桂中必等多层面多角度的矛盾冲突,吸引了全国的观众。郑小娇与桂中必的曲折传奇、九死一生的坚贞情爱,以及黄梅戏那优美的唱腔,感染了无数的善男信女。

韩再芬饰演郑小娇,靠着自然本色,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郑小娇》1984年摄制,1985年与全国观众见面。韩再芬荣获大众电视“金鹰奖”,那年她才16岁。戏曲界有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之称,与之相对,也有自然与表现、再现等之别。《郑小娇》是韩再芬纯自然表演阶段的成功之作。她以自己16岁即与郑小娇相仿的年龄,理解和感受着小娇的不幸和悲怨。她还不懂得多少“技巧”,心中也没有多少诸如“真实性”、“体验”、“人物命运与性格”、“写实与写意结合”、“抒情”、“表现”等理性认识和概念。她以自己本色且自然的表演,真挚的贴近郑小娇实际的感受,将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呈现给电视前的广大观众。她以稚气未脱的脸庞和动作,紧紧把握着一条,我要做的一切就是郑小娇曾屡屡遭遇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要还郑小娇一个真实。因此,观众和有的评论家指出:“她(韩再芬)的哭是真哭,甚至珠泪滚涌;她的笑也是真笑,从心窝中流泻出来;毕竟,她不是郑小娇,难免要“做戏”;她做起戏来也是真做,做得极认真,观众可以看出她做的痕迹,却又从中感受到她的稚嫩可爱,感受到她16岁的本色和自然天性。”于是,她的表现的本色自然与表演外的她的生活本色自然,使她与郑小娇的悲苦命运一样,唤起广大戏迷和观众的喜爱,唤起人们对韩再芬表演人物的自然本色情趣的审美关注。《郑小娇》既是韩再芬的处女之作、扬名之作,又是韩再芬演艺生涯阶段性表演特色的标志性的成功之作品。

(三)韩再芬与《徽州女人》

《徽州女人》是韩再芬的代表之作、创新之作。这不仅是因为韩再芬以她扎实的功底成功的主演了该戏中的女人,而且还因为韩再芬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观望当代社会生活,坚信该剧的现实意义,亲自创意、构思和成功的策划了该剧。《徽州女人》面世后,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其意义在于该戏进一步奠定和坚实了韩再芬在黄梅戏舞台上勇于创新和领军一方的艺术地位,进一步反映了韩再芬既尊重艺术规律又争胜好强、不断刷新本色的艺术气质,进一步表明了韩再芬无愧于新时期黄梅戏舞台旦角演员的杰出代表的艺术形象和影响。同时,还表明了她的统筹和组织才能。(www.xing528.com)

《徽州女人》也是新时期黄梅戏剧种“梅开二度”的原创剧目的代表作。在1998年黄梅戏艺术活动年里,《徽州女人》是全省黄梅戏调演最后出台的压轴大戏。《徽州女人》以它新颖别致的英姿和风情,表现和倾注了编、导、演及作曲、舞美等多方心血。如果说《天仙配》是黄梅戏舞台上“梅开一度”的里程碑,从此引发了黄梅戏“异军突起”性的发展。那么,《徽州女人》就是黄梅戏舞台“二度梅开”的最亮丽最耀眼亮点,它开取了黄梅戏开拓创新、再创辉煌的新活力。《徽州女人》问世后,走遍大半个中国,在北京、上海与港澳台等大城市和地区,公演100多场,是新时期戏曲舞台上的任何剧种和剧目,期盼得到而不可及的壮举,它招来了多少观众和戏迷的联想、感动和追逐。为此,前些年,中央有关部门还特地举行了《徽州女人》演出百场新闻发布会。《徽州女人》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即思想文化层面引发的精神动力,更加令人鼓舞和深思。《徽州女人》演出的超常规的成功,极大的强化了发展黄梅戏的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进一步扩大了黄梅戏艺术在全国的影响和知名度;有力地鼓舞了业内外人士“打好黄山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信念和信心;指明了戏曲艺术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必须走多样化的方向。《徽州女人》的轰动效应所蕴含的思想意义决不可低估。这一切都与韩再芬献身艺术的努力作为相联的,是韩再芬等一批人为黄梅戏的创新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要这样看待《徽州女人》成功的艺术价值及其历史启示。

“《徽州女人》所要张扬的正是今人所失去的东西”。这是韩再芬孜孜不倦地抓这部戏的初衷。《徽州女人》正是要劝导今人,要千方百计的留住我们民族中的宝贵的传统。《徽州女人》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清末民初,安徽徽州,一个无姓无名的女人就要出嫁了,这是她期盼已久的喜事。然而,成婚那天,丈夫离家出走了,只给父母留下一条剪掉的辫子。公婆无奈,告诉她,丈夫“求功名”去了,女人平静地接受了。并且,公婆让小叔子与她拜了堂。从那以后,女人开始了漫长35年的刻骨铭心的等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35年后,丈夫终于等回来了。当女人欣喜地迎接丈夫回到家时,丈夫却带回来从外面娶的妻子和一个小孩。男人在外做了官,但家里的父母已故。当丈夫陌生的问她是谁时,女人万般无奈地平静回答:“我是‘你伢子的姑姑’”。全剧的展开,就是按照这样的故事情节进行结构,以女人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及思想情感的表达为主线,按照时序逻辑分为“嫁、盼、吟、归”等四个场次。戏在平静、淡雅、诗画美感之中,显现出难得一见的塑造女性人物的厚度和力度。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徽州女人》策划和主演的韩再芬,执笔编剧刘云程,作曲陈儒天、罗本正,以及导演等,以其一系列的创新,而使该剧具有卓而不凡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该戏创作上的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抓住戏曲艺术的灵魂,在女人的人物性格的深度上下功夫,在戏曲意境即抒情写意上做文章。具体讲来,《徽州女人》在开拓创新上,有五个方面值得关注和引人深思的特色。

特色之一,是戏曲取材的独到选择和开拓,即紧密结合徽州商帮的世俗风情与戏曲艺术的典型性。《徽州女人》的故事发生在古徽州,时间是清末民初。古徽州是南宋孔孟之学之哲理化及传播者朱熹长期讲学的地方,是“程朱理学”的故里。儒家伦理与社会道德规范思想根深蒂固。清末民初之际,虽然徽商已经走向低谷,但整个社会的世俗民风民情仍一如既往。这里的族规、家训、妇道苛刻,鞭策女子守节的牌坊林立,碑亭随处可见。《徽州女人》取材于这一特定地区一个无名无姓的特定女人。她在结婚之夜并未与丈夫成婚,一等35年,自己成为了昔日黄花,所有的期盼成为泡影。《徽州女人》将这一特定地区特定世俗风情的题材典型化、形象化、传奇化,用戏曲的形式将它展现出来。该剧并没有将女人写成一个“烈女节妇”、“此节可风”、“灭人欲,存天理”的典型,而是“取道中庸”,将其写成一个在平静中等待,在钟爱中期盼,在长久的等待和期盼中静静归去的女人。从而使一般世俗风情题材,达到了俗而不凡,俗中传奇、淋漓尽致、刻骨铭心的戏剧效果。

特色之二,是其情节表现方式的开拓创新,即将空灵而厚重的意境的创造、渲染,代替戏曲艺术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思想主题的直接表达。作者并没有僵化地遵循“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创作规律,而是运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烛光独照之匠心,立女人的心灵的逆境之象,尽女人的性本善之意,把本为具体、强烈、直接的矛盾变为遥遥无期的遐想和等待,把本为嫁娶的合欢化为离散之后可望而不可及的静静的期盼。在第一幕“嫁”场中,女人有一段唱:“青山脚下一把伞哪,伞下书生握书卷哎。高高的身材、宽宽的肩呀,一条乌黑的长辫垂腰间呀。”这种对于男人的美好记忆和向往,这在现实中并未实现。这有可能出现多重矛盾,女人与男人即丈夫、女人与公婆、女人与亲友、女人与社会等。作为悲情剧,本可以将这些矛盾推向极端,渲染和彰显人的本性和社会桎梏的尖锐冲突的思想主题。但该剧并没有这样做,没有让女人呼天喊地,而是通过寓情于景、状物生情、情景交融、触目兴叹即诗情画意的手段,去表现女人内心的感受和情境。通过女人在嫁时见到的“高高的身材”、“宽宽的肩膀”、“乌黑的头发”、“一把伞”、“握书卷”的意象,去盼去吟。让女人在欢乐和痛苦的交织过程中去理解、适应、顺受;让女人在失落与期盼的心境中去缝合、弥补心灵中的创伤。《徽州女人》的抒情写意,就是让女人在等待中欢笑,在委曲中求全,在期盼中缝合撕裂的心境,在残缺中求得圆满。这是女人性本善的特征所在。作品写她无怨无悔的等待,作品写她自觉自愿的选择期盼,作品所要展现的徽州女人的世俗风情和受思想文化桎梏的主题,一切都是让形象化典型化的意境来说话。这样更能加速观众的起伏迭宕和无尽期的思念及遐想。这是《徽州女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之所在。

特色之三,是其女人形象的特殊性塑造。对“女人”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开拓和发掘,即将女人塑造成在新婚燕尔的失落中期盼等待,在刻骨铭心的等待期盼中忍耐煎熬,并求得做一个性善、圆满富有徽州思想文化的女人。《徽州女人》所塑造的女人的形象是典型的感人的。首先,女人是徽州地区社会生活和世俗风情的典型。女人独守空房,在严守贞节、遵从妇道中耐心等待和期盼,反映了明清两代古徽州,包括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女性的悲苦含怨的命运,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和伦理道德对广大女性的沉重压抑和摧残。同时,又具有古徽州社会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个性。其次,女人是特定家庭环境和特定时点上的典型。《徽州女人》是一部悲情剧。女人的悲辛的一生是自我坚定、倔强,在自我节制中完成的。支撑女人的精神家园就是新婚之际留下的对男人的美好记忆。作品并没有表现她恨丈夫怨家庭和反封建礼教的一面,而是着力写她无怨无悔地在痛苦中平静地等待。作品也没有将周围人写成封建伦理纲常的维护者即化身,她的公婆、村里主事主动劝说她另行改嫁。她的在期盼中静静地等待的作为,是女人主动选择、强忍克制的结果。她的等待虽然显现出渗入骨髓的封建妇道传统观念,但主要还是建立在她的自觉意识之上。她没有想到再嫁一个男人,以及调换一个生活空间和方式。最后,女人是一个善解人意、容忍和温良恭俭让的妇道典型。在小叔子面前,她,善良,“决计做一端庄贤慧、持家主事的好大嫂”;在公婆面前,她,温良、善解人意,“二老思儿难展愁眉少欢笑”,决心“再不提那不归的人”。特别要指出的是,女人的“这一个”形象,作品是在写出了女人如何战胜自己的困境中完成的。“克制强忍”,是女人精神的又一个特殊层面。在漫长的等待中,女人生活的寂寞、青春的性的萌发和躁动。期盼等于痛苦、等待等于煎熬,“我熬得过那长夜,熬不过这春啊。春啊,春!你莫来临啊。”作品既写出了自然人对“春”的渴望眷念,又写出了社会人对“春”的诅咒和拒绝。在自己“春动”的挑战面前,她决意“心静静如水,月明明如镜”。从而做一个在委曲中求全,在残缺中求圆的女人。《徽州女人》中的女人形象,突出表现了容忍、善解人意和温良恭俭让的性格,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和女性的美德。

特色之四,是思想意义的现实针对性和强烈的冲击力。在物欲横流伴随着情欲放荡的今天,张扬对人的本能和情欲的节制,有利于对优良传统美德和正确伦理观、价值观的继承,有利于对淫荡现象禁而不止的社会风气的扭转。女人的等待是指望男归的等待,不能朝秦暮楚、水性杨花。《徽州女人》虽然不能说是十全十美,但她显现出的懿风节范,既蕴含着历史的厚重又具有反时尚潮流的鲜美。

特色之五,是舞台表现上的一系列创新。大幕徐徐升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古徽州的村落,给人以幽深、古朴和版画之美感。全剧风格抒情写意,音乐及表演以舞蹈化、节奏化和意向化,替代传统戏曲的程式化,给人们以喜剧色彩又不失悲情剧的基调。全剧虚实结合,以虚为主;全剧将叙事与写意融合,以抒情为主。在舞美、服饰、颜色、节奏等,均给予立象以尽意的思考,给人以深切的空灵之美、诗情画意之美感。

《徽州女人》是一部具有创新价值和探索态势的新作力作。韩再芬策划并主演了这部戏,每一台步、手势、念白、唱腔、眼神、身段,其表演尽在传情达意之中。如春蚕吐丝、似行云流水,一丝丝、一层层,情切切、意绵绵,把一个春心萌发的青年女子,由年轻到年老的望断肝肠由衷期待的生命历程,演绎得惟妙惟肖、催人泪下、揪人魂魄、心境难平。那是什么技艺!《徽州女人》及韩再芬的演绎都会引发人们的诸多思考。

2005年末,安庆市进行了文化体制改革。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原属安庆市黄梅戏剧院的一、二、三团,改为市属平行的两个剧院。以一团为基础成立市属的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二团为基础成立市属的再芬黄梅戏剧院,并任命韩再芬为院长。目的是在激烈的演艺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发挥韩再芬的人气和品牌效应。决择是高瞻远瞩的。此决策既体现了对韩再芬表演艺术及其影响的充分肯定,也表现了市委和市政府对韩再芬的期待和重托。韩再芬正以继承与开放包容及开拓创新的思想为指导,内练硬功、外树形象、蓄势待发。我们相信,安庆黄梅戏艺术事业在韩再芬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定会出现一个鲜花盛开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