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黄梅戏可以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早、数量大、成就突出、影响广大来概括和评价。黄梅戏电视剧受到了省内外老、中、青众多人群的欢迎。黄梅戏电视剧成为舞台剧、广播剧三足鼎立中更为耀眼的一支奇葩。《黄梅戏艺术》杂志在1997年第一期刊发了程华德先生写的《屏幕上的黄梅戏》一文(第25-27页)。该文全面的记述了1981-1995年黄梅戏被摄制成影视片的情况。这是我写作此节的重要信息源泉和参考材料。
下面,对摄制的黄梅戏电视剧逐年给予介绍:
1981年,安徽电视台拍摄了《黄梅新蕾》电视片,介绍安徽黄梅戏学校82届毕业生演出的《天仙配》、《虹桥赠珠》等戏的选场和折子戏舞台演出实况,又拍了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演出的古装黄梅戏《包龙图错斩狄龙案》、安庆市黄梅戏一团演出的现代黄梅戏《七十二行之外》舞台电视片。同年,当涂县团演出的新编古装戏《七仙女送子》,也由江苏电视台首次拍成舞台电视片播放。湖北黄梅县团演出的《推车》、《碧玉簪》、《天仙配》,也由湖北台首次拍成舞台电视片。
1982年,北京计生宣传中心首次将岳西县团演出的《新婚配》拍成电视剧,在泰国曼谷联合国世界人口会议上播放,受到与会者的好评。该中心还将安庆地区团演出的《李离伏剑》拍成舞台电视片。安徽台首次将安庆地区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双莲记》拍成电视连续剧,这是电视台和剧团的第一次拍摄的第一部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该台后又拍摄了《御河桥》、《王熙凤与尤二姐》、《慈母泪》、《杨门女将》等舞台电视片。上海台首次来安庆拍摄安徽黄梅戏学校学生演出的传统小戏《打猪草》、《打豆腐》、《天仙配·鹊桥》、《孝子冤·别母》、《双插柳·男审》等剧的选场舞台电视片,还有《十字路口》、《凤灵》、《三家福》也相继拍成。同年,中日电视记录片《长江》摄制组首次拍摄了湖北省黄梅县团演出的传统剧目《天仙配》选场。
1983年,安徽台先后将黄梅戏《招婿审婿》、《花烛夜》、《柳玉娘》、《夫妻观灯》、《隔墙听课》、《闹花灯》等拍成舞台电视片,并首次将安庆市中小学少年演唱的黄梅戏节目《党是阳光我是花》、《蓓蕾花儿迎春开》,以及传统剧目《打猪草》和《天仙配》、《女驸马》等选场搬上屏幕。
1984年,安徽电视台拍摄了安徽黄梅戏学校学生演出的《打猪草》、《闹花灯》后,又相继拍摄了《杨柳记》、《莫愁女》、《儿女恩仇》、《御斗冤》、《花亭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剧的舞台电视片。同时,该台第二次拍摄了黄梅戏电视剧《郑小娇》,由安庆地区一团演出,韩再芬、李萍、熊辰龙主演,吴文忠、陈佑国导演。该剧荣获1985年第三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这是第一次在《大众电视》金鹰奖中获奖的第一部黄梅戏电视连续剧。
1985年,四川台首次将安庆地区二团演出的《莫愁女》拍成舞台电视片。1985年,安徽台拍摄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七仙女与董永》,由安庆市黄梅戏剧院演出,马自俊、汪静主演,吴文忠、陈佑国导演,荣获1986年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该剧由中国长龙影视公司向海外和港澳台地区发行,受到各地观众热情赞赏。该台后又陆续拍摄了《遗祸》、《包公误》、《张巧姑》、《罗帕记》、《双珠柳》、《门门官》等舞台电视片。湖北黄梅县团演出的《於老四与张二女》由湖北台拍成舞台电视片。同年,安庆台首次拍摄由安徽黄梅戏学校学生演出的《天之娇女》舞台电视片,由程绪海执导,并由中国长龙影视公司向国内外发行。陕西省西安科教文影视剧中心首次拍摄由潜山县团演出的《魂落天柱》电视连续剧。中央台首次拍摄由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演出的《玉带缘》电视连续剧,由徐建萍、马广儒、丁同、徐立炎主演,文叔导演。安徽电影制片厂首次与安徽省团联合摄制的电视连续剧《狐女婴宁》。湖北台也将黄梅县团演出的《姐妹皇后》拍成电视连续剧。
1986年,安徽台拍摄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女驸马》,由韩再芬主演,吴文忠、陈佑国导演,荣获1987年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这是安徽电视台继1985年至1987年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该剧导演吴文忠成为第一位荣获《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奖曲片奖“三连冠”的导演,安庆地区一团导演陈佑国成为第一位荣获《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三连冠”的副导演。同时,南京电影制片厂与江苏音像出版社首次摄制由安徽省团演出的《严凤英》电视连续剧。该剧主演马兰,因成功地塑造严凤英形象,一举摘取了1988年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的最佳女主角桂冠、第八届飞天奖的单项奖优秀女主角以及第二届全国电视“十佳演员”称号,马兰因此而成为荣获“金鹰奖”、“飞天奖”和电视“十佳演员”称号的第一位黄梅戏演员。该剧又荣获1988年第八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这也是黄梅戏荣获“飞天奖”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同年,该台还将巢湖地区剧团演出的《天之娇女》搬上屏幕。合肥台首次来安庆拍摄了《繁星集》电视报道片。全片介绍了安庆地区一团演员韩再芬、李萍、熊辰龙、张银旺、王萍等。于是,《繁星集》又成为地市级电视台介绍黄梅戏演员系列报道的第一部电视片。
1987年,安庆台再次拍摄由怀宁县团演出的大型古装悲剧《血冤》舞台电视片,并由中国长龙影视公司正式对海外发行。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娇》、《七仙女与董永》、《女驸马》也由美国苹果台于1988年8月相继播放。该台设在纽约曼哈顿区的是一家有线台,从1984年12月开始播放中文节目时,每天只有1小时,到1988年时间激增到16小时。这也是该台首次播放黄梅戏电视连续剧。深圳台首次与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二团联合拍摄电视连续剧《巾帼县令》。安徽台首次摄制黄梅戏音乐电视片《黄梅新歌第一枝》,歌曲《逍遥游》、《小石桥》等,是省级电视台第一部介绍黄梅戏演员吴琼的专题电视片。该台后又相继拍摄了《初恋人》、《第七盆杜鹃花》、《布衣青天》、《血狐帕》、《姐妹皇后》、《杨玉洁》、《罗帕记》等舞台电视片,并与黄山音像出版社联合摄制了荣获1988年第六届《大众电视》金鹰奖创新奖的黄梅戏音乐电视连续剧《西厢记》。《西厢记》荣获1988年华东六省一市“银燕奖”和1988年第三届全国戏曲电视剧“金三角”奖,还荣获美国“南海金猴奖”黄梅戏音乐电视剧戏曲二等奖等四种奖,这在电视连续剧获奖历史中也是很少见的。该剧导演胡连翠第一次在黄梅戏电视连续剧中同时获得四种奖的第一位导演,也是黄梅戏电视剧在国外第一次获奖。同年,该台又拍摄了黄梅戏连续剧《这家没有男人》,并荣获1988年第三届全国戏曲电视剧“金三角”奖的一等奖。这是第一部获奖的现代黄梅戏电视连续剧。江苏台首先与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联合摄制了《公主与皇帝》电视连续剧。湖北电视台又先后将黄梅县戏剧团演出的《百花赠剑》、《过界岭》拍成舞台电视片。
1988年,安徽电视台与华皖事业集团联合拍摄由李连元、汪静主演的黄梅戏音乐电视连续剧《朱熹与丽娘》,荣获1989年第七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1989年第九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以及1989年第四届全国电视戏曲“攀枝花”奖三等奖。该剧导演胡连翠又一次在同一片中获得三项奖,这在戏曲电视剧中是少有的。该台又拍摄了荣获1989年第四届全国电视戏曲“攀枝花”奖一等奖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劈棺惊梦》和由韩再芬主演的《桂小姐选郎》电视连续剧。同时,还开拍了《广集聪慧》电视纪录片,反映著名黄梅戏演员刘广慧艺术成长的过程;潜山县团演出的《包公休妻》舞台电视片。同年,安徽电影制片厂又先后拍摄了由杨俊、徐生友主演的《孤侠红玉》和由姚美美主演的《铁马红巾》黄梅戏电视连续剧等。浙江台首次拍摄了《赊官》黄梅戏电视连续剧。湖北省黄梅县团演出的《於老四与张二女》和英山县团演出的《银锁怨》由中央台搬上了屏幕。
198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首次联合摄制了电视连续剧《遥指杏花村》,荣获1990年第十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戏曲片二等奖和1990年第五届全国戏曲电视剧“黄河奖”二等奖。安徽台拍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小辞店》后,又与黄山音像出版社、海威特音像有限公司联合摄制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天仙配》,荣获1990年第八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同时,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南京公司录制、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出版发行了《安徽黄梅戏欣赏》电视系列片。该片分为《黄梅戏之源》、《黄梅戏之春》、《黄梅戏之花》三个部分,全面反映了我国五大剧种的之一的黄梅戏的风貌,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和史料性,是国内首次以黄梅戏为题材的专题性系列影视作品。安徽电影制片厂与武警安庆支队首次合作摄制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虎情》。湖北电视台将黄梅戏《知府求医》和《医圣辞官》拍成舞台电视片,并于1991年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国际电视节汇映,这是第一次黄梅戏电视片参加“国际电视节”放映。
1990年的元宵之夜,全国亿万观众欣赏到了中央台与安徽台首次在合肥安徽剧院联合举办的2月10日(正月十五)《元宵晚会——黄梅戏歌闹新春》现场直播。整台晚会以黄梅戏、黄梅新歌为基调,兼有歌舞、相声、小品节目,黄梅戏表演唱《元宵佳节闹花灯》拉开晚会的序幕。同年,湖北省团、湖北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共黄冈地委宣传部联合摄制了《貂禅》电视连续剧,荣获1991年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戏曲电视剧“三等奖”。这是湖北省黄梅戏电视连续剧第一次获奖,也是第一部获奖戏曲电视剧。同年,安徽台摄制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黄山情》,荣获1991年第十一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戏曲电视剧三等奖和1991年第九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该剧山妹角色由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黄婉秋(电影《刘三姐》饰演者)扮演。这是她第一次在黄梅戏电视剧中扮演主要角色和第一次荣获“飞天奖”和“金鹰奖”。是年,安徽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摄制了一部反映现代题材的黄梅戏艺术片《遥指杏花村》,编剧许成章,导演胡连翠,主要演员马兰、黄新德、陈小成等。该片获大众电视“金鹰奖”和“飞天奖”。
1991年,安徽台与云南省玉溪卷烟厂首次合作拍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桃花扇》,荣获1992年第十二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戏曲电视剧二等奖和1992年第十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并荣获美国“南海金猴奖”戏曲片三等奖。这是第二部在国外获奖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中央台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首次合拍黄梅戏电视剧《柯老二入党》,在建党70周年电视剧展播时荣获“东华杯”奖剧目。是年,中央台在《我的家乡》电视系列片中,拍摄了安徽黄梅戏学校八八届学生的唱、念、做、打基本功训练和《天仙配·鹊桥》选场演出实况、安庆市工人文化宫工人业余黄梅戏演唱队演唱的《渔网会母》选场以及安庆市四照园小学、高琦小学学生演出的《打猪草》和《打瓜园》黄梅戏小戏。这是该台第一次拍摄学生、工人演唱的黄梅戏。上海电影制片厂首次拍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天柱情缘》。安徽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首次拍摄《啊,吉它⋯⋯》黄梅戏电视片等。
1992年,安庆市人民政府举办了中国安庆首届黄梅戏艺术节。作为艺术献礼片,安庆市委宣传部、安庆市文化局、安庆市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安庆黄梅戏集锦》。在艺术节期间演出的《西施》、《天仙配》、《女驸马》、《状元女与博士郎》、《王熙凤与尤二姐》等均由安庆台录制成舞台电视片。同年,中央台与安徽电影制片厂首次合作摄制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甜妹》,荣获1993年第十三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戏曲电视剧三等奖和1993年第三届全国电影制片厂“银屏奖”戏曲电视剧二等奖。安庆台与安庆市文化局首次合作拍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挑花女》,荣获1993年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电视剧奖。这是我省第一部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电视剧奖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同时,该剧还荣获1993年第十三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戏剧短篇电视剧三等奖。是年,深圳影业公司首次与安徽制片厂联合摄制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团圆之后》。中央台与安徽台合拍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拉郎配》,荣获1993年第九界全国戏剧电视剧“天安杯”单本剧三等奖。安徽台与黄山台首次合作拍摄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半把剪刀》,荣获1993年第十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
1993年,淮南台首次与安庆三团合拍了电视连续剧《西楼会》。安徽台拍摄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玉堂春》,荣获1994年第十二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
1994年,安徽电视台拍摄的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孟丽君》,荣获1995年第十三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戏曲片奖。该台又先后与安庆市文化局、铜陵市团联合摄制了电视连续剧《花田错》,与安庆市文化局、安庆市水利局联合拍摄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三盖印》,与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孔雀东南飞》。同年,安庆市交警支队录制了黄梅戏电视片《奉献》,荣获安徽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举办的“江淮红绿灯”电视文艺调演演出、电视剧制作二等奖。(www.xing528.com)
1995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与安徽台首次合作拍摄了黄梅戏音乐电视连续剧《家》。中国华艺音像有限公司出版、安庆黄梅戏电视艺术发展中心摄制的《黄梅戏金曲榜》MTV卡拉OK录像带和激光视盘,共录有《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等20首名人唱段。这是第一次自行投资、自行录制、自行发行的第一盒录象带和第一张激光视盘,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赏。同年,举办了中国安庆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在节庆活动中演出的《红楼梦》(安徽省剧院)、《未了情》和《双下山》(湖北省团)、《祥林嫂》(江苏省第一泉剧团)、《富贵图》(安庆市一团)、《孔雀东南飞》(安庆市二团)、《小乔与大乔》(安庆市三团)均由中央台导演执导,委托安庆台录制舞台电视片。
1996年12月,安徽电视台与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联合行动,将《李师师与宋徽宗》轶闻趣事摄制成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该剧编剧韩潮、作曲陈儒天、导演吴文忠、陈佑国,韩再芬、黄新德分别扮演李师师与宋徽宗。1996年安徽电影制片厂还将侯露编剧的《徽商情缘》摄制成电影,由黄新德、韩再芬主演。1996年,安徽电视台摄制了由吴仲膜编剧、徐代泉作曲,韩再芬、汪静主演的黄梅戏电视剧《龙凤奇缘》,导演何玉水。
1997年5月,继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后,又将巴金的另两部小说《春》和《秋》改编并摄制成黄梅戏电视连续剧。编剧金芝,作曲陈精耕、徐代泉,导演胡连翠,由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安徽电视台联合摄制。
1998年,安徽省政府提出并确定为黄梅戏艺术年,并为此开展了一系列黄梅戏艺术研讨和展演活动。安徽电视台摄制了多部黄梅戏艺术片,先后将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团新编并演出的《风雨丽人行》和《秋千架》;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新创并演出的《柳暗花明》、芜湖市黄梅戏剧团新编并演出的《斛擂》、马鞍山黄梅戏剧团新创并演出的《乾隆辨画》等搬上电视屏幕。1998年不仅是黄梅戏舞台而且也是黄梅戏银屏风云际会的一年。
1999年,中央电视剧制作中心与省电视台合作,将近代安徽作家张恨水的长篇言情小说《啼笑姻缘》摄制成同名黄梅戏电视连续剧。编剧金芝,作曲精耕、代泉,张弓、周莉、汪静分别扮演樊家树、沈凤喜、关姑娘等。该电视剧摄制细腻,剧情跌宕起伏,主人公情感纵横交织,演员表演真挚感人,播放后受到了热烈欢迎。
2000年,省电视台摄制了贺岁剧《花好月圆》。《花好月圆》由谢樵森编剧,陈儒天作曲,张辉、徐君、戴俊、江丽娜、程胜才等主演。该剧通过两家儿女结亲联姻的故事,表现并回答了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业者与商家(生产方与销售方)怎样思考和对待合理的市场竞争问题,对当前市场竞争有一定的引导和启发意义。
2001年,安徽电视台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红岩》改编为黄梅戏电视连续剧《朝霞满天》,金芝编剧,精耕作曲,吴文忠导演,由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主要演员演出。同年,还摄制了贺年剧《鸳鸯配》,该剧由黄义士编剧,陈儒天、精耕作曲,何玉水导演,徐君、李迎春、王成、陈莉等主演。2001年,省电视台还将柔石的小说《二月》改编为黄梅戏连续剧,编剧金芝,作曲精耕,主演张弓、田海燕、郭霄珍、马自俊等,他们分别扮演小说中的肖涧秋、陶岚、文嫂等。电视剧《二月》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电视手段,使故事的思想内容的深刻性、情理性与直观性、具体性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二月》犹如江南水乡古镇一样的优美,放映后同样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2002年是黄梅戏电视剧摄制最耀眼辉煌的一年。由安徽省委宣传部和省电视台联合将《大树参天》搬上银屏,并作为十六大献礼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大树参天》是一部高扬主旋律的黄梅戏电视剧,表现和反映了广大中小企者如何创业和如何发展的重大课题,主演刘广慧、黄新德等。2002年还拍摄了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讨饭国舅》。该剧宣扬了“叫花之中行教化”的思想行为,歌颂了“人间真情换真情”的伦理道德。该电视剧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黄河编剧,陈儒天作曲,汪静导演,刘国平、戴俊、陈晨、董佳林、江丽娜等演出。同年,安徽电视台还将石楠的人物传记小说《画魂》改编为黄梅戏电视连续剧《潘张玉良》。编剧金芝,作曲徐代泉,导演胡连翠,由黄新德、韩再芬分别扮演潘赞化和张玉良。原作者石楠认为,在所有的影视和戏曲改编中,黄梅戏电视剧的改编是最成功的,其精神是最为原著吻合的。2002年,安徽电视剧还将一部现实主义的题材舞台戏剧《木瓜上市》,改编为黄梅戏电视剧,由余顺、李文主演,谢樵森编导,播放后受到一致好评。
2003年底,举办了中国安庆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在艺术节上献演的新创的剧目即省团的《长恨歌》,安庆市一团的《孔雀东南飞》,三团的《知府黄干》,铜陵市团的《青铜之恋》,池州市团的《情洒杏花村》,宿松县团的《半边月》以及艺术节的开幕式的大型演出均摄制成舞台艺术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播出。同年,安徽电影制片厂正将黄梅戏舞台剧《柳暗花明》摄制成黄梅戏电影《山乡情悠悠》,将黄梅戏舞台剧《斛擂》摄制成电影《生死擂》。这两部戏或电影均是高扬主旋律的作品,前者是现实题材,后者是历史题材,但都是讴歌了发生在安徽这块大地上的人和事,两部作品均获得“五个一工程”等一系列大奖。
2004年,安徽电视台摄制了由谢樵森创作的现实题材的黄梅戏电视剧《平湖秋月》,该剧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投资拍摄。六集黄梅戏电视剧《平湖秋月》,讲述了女主人公吴秋月在丈夫外出拈花惹草导致家破并丢下渔场不管后,顶住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带领群众继续奋斗、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作曲李志远,导演苑原,由周源源,宿南,戴俊等主演。2004年1月到6月,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还摄制和播放了很多黄梅戏舞台艺术片,如安庆市一团演出的《花魁女与卖油郎》、《富贵图》、《金釵记》、《蔡鸣风辞店》、《孙成打酒》、《桃花女》、《王老虎抢亲》,安庆市二团演出舞台剧《郑小娇》、《御河桥》、《女驸马》和《莫愁女》,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三团演出的《桃花梦》、《碧玉簪》、《荞麦记》、《桃李无言》、《孟丽君》、《春江月》、《送香茶》等。这一长达6个月的连续不断的播放行动,让广大黄梅戏戏迷切实过了一次大瘾,同时也充分展示了黄梅戏艺术当前的舞台风貌。
2005年,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与安徽省电视台再次合作,将鲁迅的小说《祝福》改编并摄制成同名黄梅戏电视连续剧。编剧金芝,作曲徐代泉,导演胡连翠,由郭霄珍、马自俊、董新德、龚卫玲、李守强,周珊等担纲演出。2005年1月31日,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首播。《祝福》以深刻反映其原作对封建社会女人不幸的婚姻家庭生活为基础,通过电视手段的具体直观、逼真形象的再现,加上一批戏曲演员对其角色的深刻体验和演唱,使其更加淳朴、清新、凄凉、哀怨。《祝福》播映后受到热烈欢迎和积极评价。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映了5集黄梅戏电视剧《李清照》。这是由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编剧候露,作曲程学勤。李清照由省黄优秀青年演员孙娟扮演,李清照的前后两个丈夫赵明诚与张汝舟,分别由蒋建国与梁伟平扮演。该剧既将李清照作为词人来写,更将李清照作为一个女人来写。该剧截取了李清照一生的两个大的断面来展现她的人物性格。故事从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开始,直至与张汝舟再婚,夫妻矛盾不可调和,为诗词书画保存和文物的保护,李清照甘心情愿坐牢,表现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词人可敬可佩和可悲可泣的人生。2006年11月,中国安庆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举行,会上展演的多台黄梅戏新创剧目都作了实况录像,如安庆市一团的《六尺巷》、《为奴隶的母亲》,二团的《春江女人》,省黄的《雷雨》、《逆火》,宿松县团的《碧血青锋》,池州市团的《雾里青传奇》,潜山县团的《槐树谣》,桐城市团的《胭脂湖》,太湖县团的《大清天使》,滁州市团的《借妻》,湖北地方戏剧团的《英子》及湖北武穴剧团的《老屋春秋》等。这些戏有的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后均受到观众的好评。
黄梅戏优秀剧目先后被摄制成电影的,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红霞万朵》、《龙女》、《孟姜女》、《母老虎坐轿》、《杜鹃女》、《玉碎宫倾》、《香魂女》、《徽商情缘》、《生死擂》、《柳暗花明》,还有小戏《夫妻灯》、《打猪草》、《春香闹学》、《小店春早》等。多数是上海、北京、长春国家级电影厂摄制的,少数由安徽电影厂摄制。无论是在黄梅戏戏迷中还是在一般观众中,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从1981年到2006年,黄梅戏电视剧不断推出,年年有新作,个个有新意,可以说满足了广大戏迷观众的需要,适应了古典戏曲现代化的需要,广大电视工作者和戏曲工作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黄梅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更新和发展明确了方向。是一件功在当代创新,利在千秋传承,实为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可喜可贺之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