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梅戏的现代化与时代性

黄梅戏的现代化与时代性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黄梅戏第一部电视剧问世,到进入新世纪,黄梅戏在其表现的四种形式中,即除舞台剧、广播剧外,黄梅戏电影、电视剧最为首屈一指、光耀夺目。当前,第一位的任务和责任是继承和保护。看了他们拍摄的黄梅戏电视剧,使我们既感受到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所在,又感受到现代电视艺术由于对细节的具体真实的再现,既弥补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缺憾,又增强了传统戏曲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吸引力和震撼力。

黄梅戏的现代化与时代性

现代电视与传统戏曲的结合,是时代发展和历史前进的必然。传统戏曲艺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促使自己生产过程和表现形式的现代化,这是戏曲现代化的创新和进步。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媒体在其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赢得社会和市场,必须要扩大自己展示内容的范围和覆盖领域,将中国最典型传统文化样式即戏曲纳入自己的视野,用自己特有的手段去展示传统戏曲文化精髓,从而做到了影视技术与戏曲艺术紧密的相互利用、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发展。这是当代思想文化事业和新闻传播事业一大创举和奇观。而且结合之紧密,步伐之快,后劲之足都是难以预料和令人欢欣鼓舞的。

(一)充分利用现代音像科技是戏曲艺术时代性的重要表现

多媒体涉及戏曲领域,在多剧种亲睐影视行业等相互交融发展的过程中,黄梅戏一马当先、独占鳌头。从黄梅戏第一部电视剧问世,到进入新世纪,黄梅戏在其表现的四种形式中,即除舞台剧、广播剧外,黄梅戏电影、电视剧最为首屈一指、光耀夺目。我们可以用“六个最”来加以概括它的风貌,即涉足最早,数量最大,题材最广,获奖最多,品味最高,影响最为广大而深远。生产制作、播放、收视等都是空前的。

在黄梅戏对影视技术的开发、生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在多家影视业生产实践和艺术摸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艺术追求和作品特色。就省内电视剧生产制作而言,逐渐形成了陈佑国、吴文忠与胡连翠为主导的两大风格和流派。

他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五个大的方面。一是在选材上,胡连翠选的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题材或者古典历史名剧题材,而陈、吴选的是黄梅戏传统舞台上有广泛影响的连台剧题材;二是在表现形式上,胡连翠表现的是电视画面加黄梅调,就是话剧加唱,而陈、吴表现出的源于舞台、高于舞台,用足电视长项,充分展示传统戏剧的魅力;三是在传统戏曲元素的继承上,即要不要和如何保留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和特长,如音乐唱腔、语言锣鼓、人物造型、表演程式等。胡连翠的做法以电视需要为主,不太顾及传统戏曲的虚拟性、写意性和程式化的特点和要求。而陈、吴的做法则是力求保留戏曲文化的精髓及表现要求的特色;四是在电视画面与戏曲唱段的关系上的认识和处理上,两者凸现出不同点更为显明,胡连翠的处理是唱段为画面服务、唱段必须服从画面,要长则长,要短则短,要则要,不要则砍。而陈、吴则认为,电视画面必须为唱段特别是核心唱段服务,画面服从戏曲人物的演唱。剧中人物的唱段特别是核心唱段才是戏曲电视剧的核心和灵魂,因为它直接表现剧情和表达该剧的思想主题;五是在用人上的不同点,胡连翠基于她对戏曲电视剧文化传播性影响的广泛性和现实性的考虑,用的演员大多是话剧演员,然后邀请一些黄梅戏演员来配唱,可以称之为演与唱两套制。而陈、吴用的基本上是戏曲演员,甚至是舞台上的原班人马,让他们在电视镜头下的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即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去表现故事矛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由于电视剧的氛围的真实性与戏剧舞台的虚拟性截然不同,戏剧演员与话剧演员感受不同,往往一部作品的品味也不同。是戏,还是电视剧,是戏电视,还是电视戏,大家的认同感往往大相径庭。这就是所谓不同风格流派的简要征状。

以上这些不同点仅仅是个现象,本质上是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本质特征和表现手段方法在思想认识上的不同,是对现代电视艺术如何再现传统戏曲文化,在理论上的掌握与方法运用上的不同。传统戏曲艺术如何走近现代化?如何走向未来?黄梅戏如何走出安徽?应该有科学的理论观念和规律原则来指导、来制约。是不是上了电视,用了普通话,消除了锣鼓,减少了唱段,增加了流行音乐元素,改称黄梅调等,一切就如愿以偿、万事大吉了?换句话说,就是完成了电视艺术对戏曲文化的探索和创新呢?回答是否定的。那只是一种粗浅的、表面的、短视的理解和处理。戏曲艺术是祖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戏曲文化是一种系统的、民族的、大众文化。其内涵具有全面性、深刻性、综合性、悠久性、多元性等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前,第一位的任务和责任是继承和保护。黄梅戏凭借自己的固有艺术素质和地方戏特色已经走出安徽、走向全国、走到海外,而且正以它特有的民族性、区域性、通俗性和大众化走近现代、走向未来。电视生产制作的任务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千方百计的维护它的原汁原味和本来面目,为它增加新的色彩和传播手段,而不是削弱和淡化它的舞台魅力,只有这样,才能经得住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检验。(www.xing528.com)

(二)黄梅戏对现代音像技术的利用和探索

传统戏曲艺术具有虚拟性、写意性、程式化、人物行当化或脸谱化等主要特点,在叙事、说理、抒情、争斗、插科打诨等表现中,主要以演员的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步、法四功五法的运用来实现。现代电视艺术则相反。电视艺术具有情境的真实性,时空的具体性,和意象的直观性等主要特点,它对事件发生、发展、因果、矛盾、冲突过程、人物言行和思想倾向的表现,则主要依靠实物展示、环境渲染、语言对话等。就现代电视艺术表现传统戏曲艺术在叙事、说理、抒情、争斗的过程,其中如何运用画面的截割变化来再现传统戏曲艺术的核心环节,即情境和意境,是现代电视艺术与传统戏剧艺术是否达到紧密结合和真正形成了新的艺术样式的焦点和标志。我们认为,陈、吴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看了他们拍摄的黄梅戏电视剧,使我们既感受到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所在,又感受到现代电视艺术由于对细节的具体真实的再现,既弥补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缺憾,又增强了传统戏曲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吸引力和震撼力。《郑小娇》、《七仙女与董永》、《黄山情》、《劈棺惊梦》、《李师师宋徽宗》、《拉郎配》都是这样的好作品,在这些作品里,由于电视镜头的不断变化再现,由于画面所具体真实的对情境深度渲染,特别是没有削弱传统戏曲艺术表现人情物事理所固有的演唱这一突出的表现元素。他们的作品可以说基本上达到了源于舞台、高于舞台的艺术效果。这些剧的特色是,既叙事又抒情、既写景又写意、既有对话、演唱又有丰富多彩的画面,特别是紧紧抓住“戏胆”做文章,用画面衬托演唱来表现,不仅仅是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抒发动人的情感。这里还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出现了一批外景地拍摄的黄梅戏。这一类作品与真正意义上的黄梅戏电视剧是有差别的,其不同点很显然。外景地拍摄的黄梅戏舞台剧,基本上是按舞台上演的风貌进行的。这些艺术片并没有改变原剧目的情节结构和中心事件发生的时空顺序。同时,它没有通过很多的画面变化去再现剧情细节和人物思想及行为的变化发展轨迹。由南陵县黄梅戏剧团演出,李必玉先生策划和出品的49部戏,由岳西县黄梅戏剧团演出,朱玉兵先生策划并出品的26部戏,尽管近似电视剧,都在野外景地拍摄,但它们不具有真正电视剧的意味。

黄梅戏电视剧是20世纪80年代初产生的新生事物,其生命力特别旺盛。它一经产生便势不可挡。因为它产生了巨大的思想文化影响和社会政治经济效应,目前已形成多家生产、多种形式投入,戏曲文艺工作者争相参与的一种大众文化传播形式。安徽电视台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开摄制黄梅戏电视片之先河。早在1972年就将望江县黄梅戏剧团演出的现代戏《渔村凯歌》与《客满之后》拍摄成舞台艺术片。这是黄梅戏第一次走上电视屏幕。从那以后,不仅安徽省地市电视台开始大量拍摄黄梅戏,湖北、江苏等省市电视台及中央台均开始拍摄黄梅戏电视片,或介绍黄梅戏的历史渊源、现状、人物、风格特点和动向等电视片。从黄梅戏电视剧的题材内容上看,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类型:一是根据形势任务的要求,新编的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及时表现和反映现实生活,以文艺形式配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这类作品有长剧也有短篇,它的特点就是“三贴近”,其亮点就是“主旋律”。这一类作品成就辉煌,如《柯老二入党》、《遥指杏花村》、《花好月圆》、《大树参天》、《平湖秋月》等,是这一类作品中的优秀代表和形象窗口;二是将优秀的有广泛影响的舞台剧改编为黄梅戏电视剧,特别是将舞台演出有一定难度的传统戏曲中的连本剧改编为黄梅戏电视连续剧,让人们通过电视的连续播映领略到该戏的全貌。如《郑小娇》、《孟丽君》、《七仙女与董永》、《半把剪刀》、《李师师与宋徽宗》、《玉堂春》等,这些剧播出后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和反应。三是将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为黄梅戏电视剧,如《祝福》、《二月》等;四是将古典历史名剧如《西厢记》、《桃花扇》等,改编黄梅戏电视剧;五是用电视剧的手段介绍黄梅戏的台前幕后、风貌与特点等。

总之,戏曲与影视结合,推进古老戏曲的现代化,增强其时代性,丰富了银屏,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了传承中华文化的手段和途径。

黄梅戏的现代化和时代性是一个全方位多侧面的话题,既体现在它的生产和表达过程的各个环节,又贯穿且渗透在戏曲这一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前几章所叙述的,黄梅戏对传统剧目的整理加工,黄梅戏对兄弟剧种剧目的消化移植,黄梅戏对中国古典历史名剧的传承再现,黄梅戏对一批文学作品的改编等,都是黄梅戏在剧目取材上的开拓创新。开拓创新就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就是为了强化它的时代性。在第九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到戏曲的内部探讨黄梅戏的现代化与时代性,除用一节专门阐述黄梅戏发展创新的概貌外,还将分析黄梅戏在新时期新剧目的创作,戏曲意境的创造,以及最能体现黄梅戏风格特点的悲情戏的创新等,这些也是黄梅戏现代化与时代性的一些重要侧面。另外,还有舞美、音乐唱腔、服饰、化妆、人物造型等也会与时俱进。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只有全面而系统地推进了现代化,才具有时代的风貌。本章所要叙述的,是黄梅戏现代化和时代性的一个重要侧面,就是与“电”结合,即黄梅戏电影、电视及VCD的情况。不能小视这一话题,许多业内人士都知道,是影视技术及艺术使黄梅戏插上了双翅,从而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使其走进千家万户、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走进了中华戏曲数千个剧种的领头之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