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波浪中前进:中欧关系与香港回归亲历

波浪中前进:中欧关系与香港回归亲历

时间:2023-08-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十多天后,魏茨泽克在波恩特地去观看我国广州杂技团演出,并就会见达赖一事向中方做了一些解释,试图缓解中方的不满。德国国内主张向台湾出售军火的势力备受鼓舞,加紧进行游说活动。德国造船业集中的北部四个州的州长有的也公开表示支持。在同德方的交涉中,中方要求德方对售台军舰的报道予以澄清。对法国同意向台湾出售战斗机,中方已向法方提出最强烈抗议,并将继续采取措施。金克尔外长刚刚向中方做了上述表态。

波浪中前进:中欧关系与香港回归亲历

我国一贯同情和支持德国统一。在德国实现统一的时候,我国领导人专门致电德国领导人,表示祝贺。德国领导人也多次对中方表示感谢,强调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对德国统一的支持。

然而出乎中方预料的是,就在德国统一的第二天,即1990年10月4日,德国总统魏茨泽克竟然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在波恩会见了西藏分裂主义头目达赖。我们感到非常气愤。我国外交部西欧司负责人约见德国驻华大使,向德方提出抗议。二十多天后,魏茨泽克在波恩特地去观看我国广州杂技团演出,并就会见达赖一事向中方做了一些解释,试图缓解中方的不满。

那一段时间,除在达赖问题上给中方制造麻烦外,德国继续对我国实行制裁,在台湾问题上出现摇摆,险些向台湾出售军舰,在人权问题上同中方纠缠不休,在中德关系上不时掀起风浪。中德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也一直伴随着我国围绕这些问题同德方的周旋、较量和斗争。

德国统一后不久,中德关系中出现的一项重要交涉案就是德国售台武器问题。

1991年初,台湾向德国有关造船厂探询购买10艘潜艇和16艘护卫舰,总价值125亿马克,约合80亿美元。

当年7月,德国霍华德造船厂、布洛姆和福斯造船厂等组成的财团向德国联邦政府提出申请,要求联邦政府批准这笔交易。11月11日,德《世界报》透露了此事,并称“在波恩联合政府内部赞成向台湾出售军舰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请我国驻德国大使馆要求德方做出澄清。我国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向德方提出了交涉。1992年1月,德国联邦安全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此事。联邦安全委员会由总理、外长、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内政部长以及司法部长等7人组成。讨论的结果是否决了这项申请。

我们接到使馆的报告后松了一口气。两个月后,钱其琛外长访问德国会见科尔总理时对德国这一明智决定表示赞赏和欢迎。

谁知此事并未就此了结。台湾当局并不善罢甘休,而是继续加紧做德方的工作。当时德国经济特别是东部地区经济日趋困难,德国造船业萧条。而美国和法国又先后做出向台湾出售战斗机和军舰的决定。德国国内主张向台湾出售军火的势力备受鼓舞,加紧进行游说活动。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默勒曼(自民党)坚决主张出售。联盟党、自民党以及社民党一些人也支持这笔交易。德国造船业集中的北部四个州的州长有的也公开表示支持。而科尔总理本人的态度暧昧。

11月,德国有关财团再次向联邦政府提出申请。据12月15日《世界报》的报道称,台湾想先行购买两艘潜艇,并继续订购6艘。德国有关财团这次向政府提出的申请涉及两艘潜艇,价值7亿马克。

鉴于事态发展的严峻性,钱其琛外长致函德国外长金克尔向他晓以利害。我们在北京向德国驻华大使提出严正交涉,要求德方坚决否决这项申请,并指示我国驻德大使梅兆荣立即向德总理府和外交部提出交涉,全力打掉这笔交易。梅兆荣大使随即向德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密集的交涉和活动。

在同德方的交涉中,中方要求德方对售台军舰的报道予以澄清。中方强调指出,这是一个重大原则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统一,中方坚决反对与我建交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中国一贯支持德国统一,也期待着德国支持中国的统一大业;中国经济正进入高增长期,正是扩大中德两国经贸合作的有利时机。对法国同意向台湾出售战斗机,中方已向法方提出最强烈抗议,并将继续采取措施。

不久,情况出现转机。

据我们了解,1982年以来,德国联邦政府执行《武器出口控制法》。该法对武器出口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原则上不许向北约以外的紧张地区出口武器。如出口,必须先修改此法,而修改这项法律必须得到议会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当时德国最大的在野党社民党奉行限制武器出口的政策,尤其反对向北约以外的地区出口武器。造船业比较集中的北部几个州都是社民党执政。该党成员、下萨克森州州长施罗德公开主张向台湾出售武器,他还代表北部其他几个社民党执政的州长,要求科尔总理批准售台武器。他的这一主张和行动均背离了社民党的政策,随即在社民党内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社民党领导层坚持限制武器出口的既定政策。社民党议会党团经济政策发言人罗特和军品政策监督代表巴赫分别发表声明,反对这笔武器交易,明确表示反对政府修改《武器出口控制法》,不同意政府向北约以外的紧张地区出口武器。社民党总部对施罗德发表支持售台武器的言行也提出了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原先主张售武的施罗德不得不公开转变态度,声明今后将严格遵守社民党的政策,不再支持向台湾出售武器。这使德国国内主售派的力量受到削弱。

不久,德国一直主张售台武器的经济部长默勒曼因卷入丑闻而于1993年1月引咎辞职,这使主售派力量受到进一步削弱。

这种情况促使形势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另据我们了解,德国前外长根舍和现任外长金克尔均坚决反对售台武器。金克尔于1992年11月访华,他在会见李鹏总理时表示,德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给予的支持,在涉及台湾问题时德国坚持只有一个中国的政策。金克尔外长刚刚向中方做了上述表态。

而就在这时,我国于1992年12月宣布对法国售台武器实行制裁措施,这使德方看到中国反对售台武器的坚定立场。

1993年1月28日,德国联邦安全委员会开会,做出了不批准有关财团为台建造两艘潜艇申请的决定。德方通报中方称,这不仅指不批准两艘潜艇,而且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方针,意思是说带有一劳永逸的性质。

在联邦安全委员会做出上述决定的当天,德国外交部发言人舒马赫强调金克尔外长一直主张拒绝批准售台潜艇,并陈述了三点理由:一是售台潜艇将明显违反德国出口武器的政治原则;二是将违反德国自中德建交以来所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因为中国在德国分裂时一直支持德国对国家统一的要求;三是不符合德国的整体政治利益和长远的经济利益。鉴于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区性大国和未来市场的重要性,维护同中国的关系明显比这笔军火买卖重要。

这位发言人所阐述的不仅是金克尔外长本人的意见,实际上也是德国政府经过反复权衡后做出上述决定的通盘考虑。这一决定实际上有利于维护德国的利益。

德国政府做出不批准售台武器的决定,避免了两国关系可能出现的一场危机,有利于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对我国来说,也有利于遏制美法售台武器后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

与德国售台军舰风波几乎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是德国欲同台湾通航问题。

1991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鉴于德国同台湾货运量的增加,开始酝酿同台湾通航。台湾当局出于推行实质外交的需要,也积极加以推动。

我们获悉德方这一意向后,就向德方指出,通航不是一般经贸往来,而是涉及国家主权的政治原则问题,德方必须同中方磋商,而不能采取单方面行动。

我们考虑,经过商谈同德方达成一个解决办法,既有利于在这个问题上维护我国国家主权的原则,也有利于以此来规范其他同我建交国同台湾通航问题。因此,我们打算在维护我国国家主权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同意德台通航。

1992年4月下旬,我应约会见德国驻华大使韩培德。韩培德大使向我表示,今春德国政府没有批准对台军售,但德商界要求同台通航。由于德台之间贸易量增加,同台通航确有必要。

我讲了三点意见。一是我们不反对与我国建交国同我国台湾省进行纯民间经贸往来,但坚决反对这些国家同台湾建立任何官方关系或进行带有官方性质的往来。二是通航问题不是一般经贸往来,而是涉及国家主权的政治原则问题。三是德国欲同台湾通航,必须事先通过外交途径与我方磋商并征得我方同意,在双方未达成一致之前,希望德方不要采取单方面行动。

韩培德大使表示接受中方上述意见,双方同意就此举行磋商。

随后,我国外交部西欧司负责人同德国驻华大使就此进行具体磋商。在磋商中我方提出以下主张:(1)德方必须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德国同台湾通航纯属商业运输安排,是非官方的,德国政府不得与台湾当局签订任何官方协议和具有官方性质的航空协议;(3)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是德国国家航空公司,必须另外成立一家私营航空公司与台湾一家私营航空公司经营德台航线;(4)运营该航线的台湾飞机不带任何官方航空公司所持有的名称、旗、徽、制服和服饰,飞台的德国飞机也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从1992年5月至1993年3月,双方共举行五轮磋商,最后双方达成一致。在这期间,德国驻华大使韩培德任期已满调离回国,新任大使傅泰民于1992年9月到任。

1993年6月初,德新任驻华大使傅泰民代表德国政府就德台通航问题致函给我,来函中基本接受了中方的上述各项主张。我随即复函加以确认。双方换函构成两国政府就此达成的协议。

6月8日,德国政府发表新闻公报,其中包含了双方换函的主要内容。公报全文如下: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德国同台湾通航问题进行了友好磋商并达成一致:

1.磋商是在联邦政府“一个中国”政策基础上进行的。根据这一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将由德国私营康多航空公司和中国台北华信航空公司经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台湾之间的航线。该航线纯属商业运输安排,其性质是非官方的。(www.xing528.com)

3.德国联邦政府不与台湾当局签订任何官方协议和具有官方性质的航空协定,也不与之发生任何官方接触。

4.运营该航线的台湾飞机不带有任何官方航空公司所持有的名称、旗、徽、制服和服饰。根据德国“一个中国”政策,飞台湾的德国飞机将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

5.德台航线航班不经停香港。双方换文构成两国政府间关于德台通航问题的一项协议。

这项协议的达成,照顾到德国同台湾实际的商业需要,同时把德台通航严格限制在非官方范畴内,有利于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原则,这也有助于制约和规范其他与我国建交国同台湾的通航问题。

1991年5月中旬,我去德国同该国外交部举行政治磋商,我的一项具体任务是为钱其琛外长访德做准备。我会见了德国外交部第二把手外交国务秘书斯卡特鲁普。此人1988年任联邦德国外交部政治司长,在德国统一“二加四”谈判中任联邦德国主要谈判代表,在推动德国统一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会见他时转达了钱外长给根舍外长的口信。德方表示,德国重视同中国发展长期的友好关系,要从长远着眼,本着现实主义态度,加强和深化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并表示将认真研究钱外长访德事宜,相信根舍外长也将考虑访华问题。

1992年3月中旬,钱其琛外长访问德国,同根舍外长会谈,会见了科尔总理和各政党主要负责人,敦促德方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对华关系。

那时苏联刚刚于1991年底解体。苏联解体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是许多西方政界人士关心的一个大问题。有些西欧政界人士甚至以为苏联解体后中国也难逃厄运。

针对这些错误估计,钱其琛外长向德方强调,中国从来不依赖别人,过去就不依赖苏联,将来也不依赖任何一个国家或集团。正因为我们过去不依赖苏联,苏联解体后中国依然能生存。中国独立自主的能力很强。

德国社民党名誉主席莫德罗表示同意,他说,有些人现在不明白,几年以后就会日益明白这一点。

关于中国今后发展前景,钱外长向德方介绍了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强调指出,中国将继续改革开放,但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取悦别人。中国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改革。

科尔表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我们就可以重新恢复过去我们之间的活跃关系。

钱外长转达了李鹏总理欢迎科尔总理访华的邀请。科尔表示希望以后有机会接受这个邀请,但他关于希望恢复同中国关系的表态,是一个重要的积极信号

通过这次访问,使德方增加了对我国情况的了解和理解,减少了德方对苏联解体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和对中国今后发展趋势的疑虑,促使德方在改善对华关系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半年后,德国副总理兼外长金克尔于10月底至11月初访华。

钱外长原来邀请根舍外长访华。根舍外长因与科尔出现分歧,关系不和,于1992年5月辞职,由金克尔接任。

金克尔在就任外长四个月后向记者称,他打算为德外交政策“寻找新的方针”。如果说他的前任根舍是把解决东西方问题放在中心地位,那么他想把这一外交范围扩大到第三世界,扩大到中国、伊斯兰世界以及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

金克尔访华期间,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同他举行会谈,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分别会见。

江泽民总书记向金克尔介绍了不久前刚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情况,强调这次大会奠定了邓小平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确定了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

对柏林墙拆除、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形势做何估计,李鹏总理会见金克尔外长时开门见山地指出,世界上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世界从此太平,另一种看法是这可能给世界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中国持后一种看法,事实越来越证明我们的看法是对的。金克尔表示完全同意。

对中德两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的估计问题,李鹏总理表示,中国对德国在世界上的地位非常清楚,德国现有8000万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第一,技术先进。德意志民族是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德国人工作起来像钟表一样准确。但现在有人害怕你们强大。中国不害怕,我们同你们没有任何利害冲突。金克尔当即表示,德国对中国的意义、地位和可能性从未低估过,我们不会愚蠢到对中国没有清楚的估计。他还强调,德国愿意在各个方面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他这次访问,两国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金克尔外长明确流露出德方对同中国改善发展关系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德国统一后希望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甚至想争取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争取中国的理解和支持十分重要。金克尔同钱外长会谈时明确地透露出德方的这一考虑。

金克尔说,当今世界发生深刻变化,东西方对峙消失后,联合国面临新的任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政治上,中国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国家。由于中国对德国如此重要,所以不能让德中关系长期处于不明朗状态。钱外长对他希望改善关系的意见表示完全赞同,并表示,我们愿意看到统一后的德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金克尔外长不仅原则性地提及中国对德国在政治上的重要性,而且具体地试探性地提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以及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可能性问题。金克尔提出,如果日本或者第三世界其他国家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德国也将参加讨论。

钱外长很策略地表示,安理会现有五个常任理事国,大家对此都很谨慎,不那么积极。其中中国的态度不是最消极的。

金克尔表示,对此德国完全理解。他知道再谈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连忙又说,双方无须再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只是希望中国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更加宽容些。他对中国方面的要求已说得很明确。

在访华结束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金克尔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更明确地说,日本等国成为常任理事国,德国也希望成为常任理事国。但德国不会采取进攻性姿态,不会发动攻势。他这番话把德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目标、政策和做法阐述得很清楚。实际上这是德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考虑。

德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的另一个考虑则是经济上的。

金克尔外长在同钱外长会谈中提出,在欧共体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中,德国排在第一位,希望能继续保持。金克尔外长在会见邹家华副总理时表示,德国迄今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希望能保持和加强这一地位。他这番话的意思是说,德国的目标不仅是保持而且要加强它作为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金克尔外长在记者招待会上对这次访问的成果做了如下的概括。他说,希望这次访问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解决国际、地区问题方面有很大的分量。中国市场巨大,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对保持和加强这一地位很有兴趣。

金克尔这番话全面概括地指出改善和加强德中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他这次访华的成果,这是符合实际的。然而,他的这次访问在德国国内却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些媒体批评金克尔放弃了把人权问题作为改善德中关系的条件,对中国做出了太大的让步。有的媒体还对金克尔赞扬中国的积极变化表示不满。

金克尔外长这次访华,正如他本人所宣布的标志着中德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他访华回国一个多月后,德国议会在改善对华关系方面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德国是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后西方唯一由议会做出对华制裁决议的国家。联邦德国联邦议会两次通过对我国进行谴责和制裁的决议。联邦德国政府也决定停止向中国提供出口信贷担保,致使德中贸易的发展受到影响。1989年中德贸易额为49.88亿美元,1990年降为45.3亿美元,1991年略升到54亿美元,1992年为64.7亿美元。联邦德国议会这些决议使德企业对华出口受到伤害,引起德工商界的不满。钱外长1992年3月访德时特别向德方提出这个问题。钱外长访德后,德议会于6月24日决定取消对中国的出口限制。金克尔外长访华回国后,德国联邦议会于12月10日以多数票通过一项决议,取消其先前所做的“制裁”中国和限制对华合作的两项决议。要求联邦政府加强同中国的外交关系,同中国的经济关系正常化,并按德国制定的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原则来处理同中国的发展和援助合作。

这项决议虽在人权问题上继续向中方施压,要求联邦政府敦促中国改善人权状况,但总的来说,这是德国逐步取消对华制裁、改善对华关系方面所采取的一个重要的积极步骤。这就为两国更高层领导人的互访即两国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的互访扫清了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