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C 操作系统、浏览器时代
在个人电脑(PC)在市场出现的早期,全球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尚处于萌芽阶段,市场竞争集中于信息技术领域,比如 PC 制造、操作系统开发等。1989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爵士提出“万维网”设想后,电子计算机开发厂商与操作系统开发厂商并未认识到互联网在日后能够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直到1995年美国网景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开发出网景浏览器,让当时占据全球电脑操作系统90%市场份额的微软公司意识到:未来信息技术竞争的重点在于互联网,至此网络浏览器间的用户争夺成为彼时信息技术领域最热的焦点。微软公司为占据互联网入口,以捆绑销售的形式将 IE 浏览器与Windows操作系统打包出售,同时给予Windows用户免费使用 IE 浏览器的优惠,依靠其操作系统端的强大市场力量,令以赚取浏览器产品费用的网景公司瞬间失去巨大的市场份额,最终击垮了网景公司,并将其在互联网入口端(浏览器)的优势一直延续至今。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受制于硬件技术、信息同步、聚合、迁移以及互联网基础协议标准限制,用户接入互联网的手段比较单一: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获取信息。在互联网信息交互行为中,以“只读”“单向”为特征进行门户类网站之间的竞争。以我国为例,搜狐、新浪、网易在“Web1.0”时代以建立门户网站的形式获得了极大的网民用户数,在21世纪初期我国的互联网企业竞争中占得先机。而以门户网站为中心所搭建的新闻、邮箱、广告等应用体系,是互联网平台早期典型的表现形式。
二、移动端,以应用占据流量为主的时代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提升,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态势,逐渐细分出“Web2.0”下的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分支行业以及企业,比如在这一时期开始崛起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龙头企业苹果公司,以搜索引擎业务为起点的巨头谷歌、必应(Bing)、百度等,新兴的社交网络平台企业脸书、推特(Twitter)、新浪微博等,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巨头易贝(e-Bay)、亚马逊(Amazon)、阿里巴巴等。受互联网行业网络效应、动态竞争等特征的影响,互联网竞争逐渐出现规模化、平台化趋势。
伴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技术)以及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着眼点逐渐由 PC端转向移动端。约自2010年第二季度起,全球范围智能手机用户数在全体手机用户中的比重开始稳步提升,到2013年第四季度,已达到30%。[12]以智能手机应用(App)为载体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开始井喷式涌现,并展开以前期抢占市场份额、后期争夺用户数为特征的市场竞争。争夺用户群体、以平台 App 占据用户通信流量的时代已经到来。(www.xing528.com)
三、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时代
2017年,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相关产业迈入了新阶段。[13]以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为例,互联网平台行业市场集中度极速提升,进入寡头竞争状态,阿里巴巴与腾讯在互联网企业中的营收占比已接近九成;[14]互联网分支行业的竞争也逐渐进入白热化,如网络短视频媒体平台中,抖音短视频、快手短视频、火山小视频、腾讯微视等平台 App 竞争激烈;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中,支付宝、微信支付与苹果支付(Apple Pay)、华为支付(Huawei Pay)等其他一众移动支付平台分享市场。
在互联网平台发展新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互联网平台竞争革新的关键:海量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的大数据技术兴起,融合云计算技术,逐步提升平台经营者预测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能力;同时在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下,互联网平台企业逐步提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确化、智能化服务的能力;[15]以“去中心化”“激励机制”为特征的区块链技术,在票据透明化、电子存证、食品供应链、跨境支付、电子政务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特别是基于该技术而产生的“比特币”“以太坊”等一系列加密数字货币,正使互联网平台企业逐步认识到区块链背后潜在的经济价值,已有平台企业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数字货币,如脸书在近期推出的“Libra”项目等。
“智能”与“融合”将成为互联网发展新时期的核心特征,利用互联网软件与硬件技术的融合,精准满足真实世界中真实个体的需求、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无缝对接智能化服务。[16]在硬件端力求实现“全维感知”“自然交互”,实现与提供交互智能服务的互联网产品、服务的融合,以“互联网+”的形式引领互联网平台业务的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